之前见到这样一个病人,患者相当健谈,一进来就自述其胃不舒服。根本不用问,她自己就像倒豆子似的一一交代清楚了,还说西医曾检测患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还总是打嗝,根本停不下来。起初还没发现,后来,她在诊室坐了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她隔一段时间就会打嗝,有时一句话说不完整嗝就上来了。望闻问切之后,开了方子,丁香柿蒂汤与理中汤和方加旋覆花,代赭石,升麻等。用丁香柿蒂汤来止呃逆,理中汤来健脾,表里兼治。
丁香柿蒂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常用方,亦是效方。本方仅有两位药组成:丁香和柿蒂。但是却可以用来治疗这么顽固的疾病,其蕴含的巨大能量你窥探到了吗?
丁香,是所有文人的心结。古人心思细腻,不知是谁发现了丁香的花苞极似人的愁心,便开始用“丁香结”来表达哀怨愁绪。史上最早的“丁香结”要从《花间词》说起,“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金胸前雪”。后来便有了牛峤的“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李商隐的“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丁香承载着苦难和愁怨,在诗人的笔下走了几千年,直至走成了那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逢着的幽怨的姑娘。
丁香于文人,似乎是不可提及的心结,但是于医者,确实求之不得的好药。《本草纲目》中,时珍曰:“丁香,辛,温,无毒,温脾胃,止霍乱拥胀,风毒诸肿,齿疳。能发诸香。”可见丁香本性并非忧愁与寒凉,而是如春风般的温暖,扶正祛邪,怡人心脾。有时候又常常在想,是不是就是因为其发出的香味,让人气机舒畅,故而“嗝”都不好意思上来了呢?后来觉得可能与它温暖脾胃有关系吧,中焦脾胃强壮,气机升降有因,故而气机顺畅而止呃逆。
柿蒂,即柿子上面的小把手,又名柿钱、柿子把、柿萼、柿子蒂。味苦、涩,性平。归胃经。具有降气止呃的功效,能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呃逆、恶心。但是很多人都只吃柿子,把柿蒂当垃圾扔掉了。
而柿蒂不仅作为中药得到医家的器重,柿蒂还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因柿蒂肥大厚实一生与果相生相伴,因为把它设计成纹饰则欲示着家族、士族部落、国家等的坚实牢固、人丁兴旺、传承祥瑞。于是在明代开始多用在汉服上作为装饰刺绣,比如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锦衣卫飞鱼服,蟒服、斗牛服等。还多雕在有盖的器皿和青铜器上,是汉代常用的装饰图案。“柿蒂纹”设计形象美观、大方、装饰性很强、线条简单明快。顾名思义如同柿子的宿萼一样,四瓣或五瓣。因其中一些花纹的形状像柿子分作四瓣的蒂而得名,亦称柿蒂形纹。《酉阳杂俎》一书写道:“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建筑图案多用柿蒂纹,寓意建筑物的坚固、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