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及用法:五味子、五倍子各等分,共研细末备用。每晚于临睡前取10克,加温开水调拌,捏成圆形药饼,紧贴脐窝,上覆洁净保鲜膜一块(较药饼稍大),外用纱布绷带裹腹,以免药饼滑脱。次日清晨待小儿起身后去绷带及药饼,当晚再如法,连敷3次为1疗程。
功用:敛肺止汗。
主治:小儿汗证(多汗)。
方解:孙浩指出,小儿肌肤常表现为柔软湿润,身有微汗,称“养身汗”。本散所治之汗,系指自汗、盗汗与多汗。多汗指小儿寐时出汗,汗出如珠,以头面、颈项、胸背为多,临床无明显气虚、阴虚之象,与盗汗、自汗不同,与“养身汗”亦异。
本散中五倍子味酸、咸,性寒,入肺、肾、大肠经。《本草纲目》云:“其味酸寒,能敛肺止血,化痰止咳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五味子味酸,性温,入肺、肾经。《医宗必读》谓:“其滋肾经不足之水,强阴涩精,除热解渴,收肺气耗散之金,疗咳定喘,敛汗固肠。”二药均入肺、肾二经,其味皆酸。《伤寒论注》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以酸补之。”
故孙浩将二者用于肺虚出汗极为有效。用五倍子止汗,见于《本草求真》。该书谓:“常出自汗,睡中出为盗汗,用五倍子研末,津调填脐中,缚定,一夜即止也。”今将二药合用乃受朱丹溪“黄昏嗽方”(五倍子、五味子二药组成,功擅收肺保肾)之启发,认为二药合用有金水相生、母子同补之义,其功效倍于单味药。药性寒温相济,其性和平,对皮肤无刺激、过敏等反应。
头部多汗
老人和产后身体虚弱的女性会有头汗过多的情况,多属于气阴亏虚。头面部出汗多,适当吃一点百合粳米粥,可以润肺止汗。方用百合10克,粳米50克,麦冬10克熬水喝。或将等比例的五味子、五倍子磨成粉,用70%的酒精调成糊状,抹在肚脐上或耳后,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更换一次。
也有些青壮年人每当吃饭时就头汗淋漓,身体发热,这种人通常是因为胃火太重,兼夹湿气。调理要以泻胃火为主,并注意不要吃得太过油腻,应清淡饮食。平时要多吃利水排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地瓜、冬瓜。
鼻子出汗
如果平时鼻子爱出汗,鼻头苍白,容易感冒,说明肺气不足。建议每天用双手或工具敲打双腿,重点是多次敲打,并按压双腿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脾经和胃经分布的部位,通过适当的刺激可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因补益脾气可以间接补肺气,中医称为“虚则补其母”。中成药可以服用玉屏风散。推荐一款黄芪红枣汤,即黄芪30克、红枣20枚、猪瘦肉100克,水煎服。
手脚心出汗
平时手心、脚心容易出汗,常伴有胸腹部痞满,身体困重等,说明湿热困阻脾胃。可以每天餐后按摩腹部,先顺时针按摩30圈,再逆时针按摩30圈。而且要少吃,尽量不吃生冷食物,比如冰淇淋、冷饮等。
可服用清胃热的中成药治疗,如胃苓汤、连朴饮等。如果伴腹部胀满疼痛、大便不通,多属于肠道内积热,可服用通便药。此外,也有一些外治的方法,比如用白矾或者葛根煎汤泡脚、洗手,坚持一段时间,症状也会有所改善。
轰然而热,骤然汗出汗
轰然而热,骤然汗出,不定时发作。多发生于45~55岁的女性,或月经异常,或妇女停经前后,情绪不畅,头部不定时地轰然而热,骤然出汗,瞬间即止。此病常见于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因为激素分泌失调所致,中医则认为是肝肾亏虚,虚火上扰所致。
治疗宜调补肝肾,根据病情服用六味地黄丸或知柏地黄丸等。将吴茱萸打粉贴敷涌泉穴也有很好的效果,能够引火下行。方法:吴茱萸50克打粉,临睡前用少许醋调,贴敷在双足心的涌泉穴上,外覆盖伤湿止痛膏。每天更换1次,7~10次为1个疗程。平时应多吃富含硫胺素和烟酸的食物,如杂粮、糙米及豆类食品,可镇静安神。
白天动辄汗出
白昼汗出,动辄尤甚者,中医称为“自汗”。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多为气虚的表现。可用生脉饮加牡蛎散治疗。生脉饮成分有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气阴两虚,其中人参可补气,麦冬、五味子用于补阴;牡蛎散中有浮小麦、麻黄根,主要用于止汗。
饮食上多食山药、豆浆、牛羊肉、扁豆、栗子、核桃仁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桑叶有很好的止汗效果,取干桑叶10克打成粉末,用米汤调服,每日1~2次。一些动作舒缓、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亦可以常练习,有助于增强体质。
半夜出汗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两颊潮红、口咽干燥等特点,多为肾阴虚而肝火旺所致,常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当归六黄汤对半夜出汗效佳,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当归一起用水煎服,可清热、补气、养血、舒肝。食疗可用地骨皮,即枸杞植物根部的皮,可以清虚热,有很好的缓解阴虚盗汗作用。但地骨皮不能直接吃,可以每次用10~20克熬水喝。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注意劳逸结合。
盗汗
(1)生地,龙骨各15克,地骨皮lo克,浮小麦25克,水煎服,治各种原因引起的盗汗20多例,平均服药4剂,全部治愈。
(2)生山药30克,玄参15克,白术9克,鸡内金(炒,捣碎),牛蒡子各6克,白芍10克,龙骨,牡蛎各15克,夜间热甚者加生地15克,地骨皮10克,经治多人,一般2一4剂治愈。
(3)桂圆治盗汗此乃一剂愈绝方
盗汗是睡着后出大量虚汗,以头胸部为多,睡醒后汗自止。 方法:可取带壳桂圆12粒,清水洗净后用手捏破放在锅内,加水1碗,再加红糖少许煮成八分碗,于晚上睡觉前服用,吃桂圆肉喝汤,一剂即愈,有特效。
自汗
(1)人参(可用党参加倍代替),黄芪,白术,茯苓,当归,炒枣仁,白芍、熟地,牡蛎,乌梅各10克,浮小麦12克,大枣3枚,水煎服,一剂汗止,三剂愈。
(2)五倍子,枯矾各等份研末,口水调成糊状敷肚脐中,布包缚定立效。
多汗
五倍子研成细末,先把肚脐消毒后,填满脐部,每次用量10克左右,再用4x4Cm的胶布或消炎膏药固定,然后用茶杯底部热敷5分钟左右,1一2天换药1次,治多汗症6例,一般2一4次治愈。
小儿盗汗:木耳15克,红枣15克,冰糖适量,加水一碗半,煎至一碗,每日一剂,分2一3次服完,治106例,一般1剂汗减,6剂汗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