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风通络汤
【来源】蒋森,《中医杂志》(1)1985年
【组成】葛根20~30克,全蝎10~12克,蜈蚣2条,乌蛇、赤芍、川芎、自然铜、穿山甲、木瓜各13~15克,鹿衔草20克,黑木耳10~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搜风通络,活血祛风。
【方解】颈椎病,属中医痹证(骨痹)范畴。叶天士云:“治痹用搜风剔邪通络之品,如蜣螂、全蝎、地龙、山甲、蜂房之类。”故方用全蝎、蜈蚣、乌蛇配鹿衔草、穿山甲、木瓜以搜风,祛湿,通络;“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故佐以川芎、赤芍、自然铜以活血祛风。所以用葛根者,取其引经、舒筋之效。综观全方,本方可能有促进椎间孔周围关节囊滑膜充血,神经根炎性水肿消退,改善脊髓、神经根及颈椎血液循环及营养状态,缓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主治】颈椎病。
【加减】气候变化时症状加重者,加豨莶草、汉防己;椎动脉型或合并冠心病者,加丹参、红参;合并高血压者,加玄参、钩藤;气虚者,加黄芪;肾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
【疗效】治疗89例,结果临床治愈(自觉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随访1年未见复发者)26例,显效(主要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恢复原工作,或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而随访不足1年或于1年内复发者)44例,有效(症状、体征部分减轻,能从事轻便工作)1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94%。本方对神经根炎型(共77例)临床治愈19例,显效43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椎动脉型(共8例)临床治愈7例,显效1例,效果较好。凡属有效病例,一般服药5~10剂症状即可明显减轻。经临床观察,当服汤剂至症状基本消失后,改服丸剂或胶囊(将药物装入胶囊中吞服)1月左右,对提高和巩固疗效有一定作用。
白芍葛根汤
【来源】杨六中,《江苏中医》(10)1990年
【组成】白芍45克,葛根20克,炙麻黄3克,桂枝9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300毫升,分2次服用。5剂为1疗程,可连服5~8疗程。
【功用】养血柔肝,润筋解肌,祛风止痛。
【方解】痹证型颈椎病,中老年之人,肝肾不足,精血亏少,肝不养筋,筋虚邪侵,客于颈部而致颈部疼痛等症。正如柯韵伯云:“头项强痛,下连于背,牵引不宁,是筋伤于风也。”故方用葛根解肌止痉,濡润筋脉,主治颈背强;麻黄、桂枝解肌和营、祛邪外出,且方中重用白芍,故为主药,既可养血柔肝,使筋有所生,肝有所养,又可通脉络、缓挛急,止疼痛。现代药理报道:白芍配甘草,能解除中枢性及末梢性肌肉痉挛,以及因痉挛引起的疼痛。且白芍味酸,麻桂辛温,一散一收,散而不伤阴,收而不留邪。本方有养血柔肝、润筋养阴之功而达祛邪治病之效,使本病得以治愈。
【主治】痹证型颈椎病。
【加减】肢体麻木较甚,加全蝎、桑枝;病久,上肢活动受限,加桃仁、红花;颈背疼痛较剧,加羌活、制乳香、制没药;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加天麻、川芎、干地龙。
【疗效】治疗42例,显效(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消失,能恢复正常工作)26例,有效(症状减轻、体征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
养血通经汤
【来源】何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熟地15~25克,丹参、桑枝、生麦芽、当归尾各10克,鹿衔草10~15克,骨碎补15克,肉苁蓉6~10克,生蒲黄20~25克,鸡血藤15~20克,蛇蜕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补肝益肾,养血通经,祛风止痛。
【方解】本病之成,肝肾不足是本虚,挛急痹痛,风阳上亢是标实。治宜补肝益肾,养血通经;兼以祛风止痛。方中用熟地、苁蓉补益肝肾以培其本;丹参、当归养血活血;鸡血藤、生蒲黄配以桑枝、麦芽活血通经,鹿衔草、骨碎补壮筋健骨;蛇蜕祛风止痛。全方以补为主,以通为用,乃立方之大意。故用之颇效。
【主治】颈椎病。
【加减】痛重,加元胡、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高血压,去肉苁蓉;患肢胀痛,活动障碍,加伸筋草10~15克,田三七1.5~2克;颈部软组织及上肢酸胀痛,用川芎嗪、当归、丁公藤注射液各2毫升局部注射。
【疗效】治疗68例,结果有效66例,有效率为97%。无效2例(椎动脉型及脊髓型各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