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每天一片阿司匹林?小心副作用

阿司匹林学名“乙酰水杨酸”,主要功能是止疼消炎,怎么和结核病发生关系了呢?原来,澳大利亚“百年研究院”(Centenary Institute)的科学家偶然发现结核菌的入侵部位会有血小板的异常堆积,于是他们利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处的细微结构,发现结核菌会诱使血小板发生凝结,然后自己藏身在凝结的血小板中间,以此来躲过免疫系统的攻击。正常情况下,抗生素足以对付普通的结核菌,但有些结核菌产生了耐药性,抗生素不管用了,只能想办法溶解血小板,释放出躲在里面的结核菌,然后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杀死它们。

图 | 视觉中国

阿司匹林除了止疼消炎之外,还有抗凝血的功效,于是研究人员尝试利用阿司匹林来对付耐药结核菌,发现真的管用。

阿司匹林是一百年老药,但同时也是一个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的经典药物,它不但具有解热镇痛的功效,而低剂量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还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医生建议您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那么主要考虑的,就是对于心血管疾病发作预防方面的作用。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不管是阿司匹林还是其他的药物,我们选择用药,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服用药物的获益和风险的比较,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风险评估”思想,在用药方面的实际应用。我们在选择应用一个药物时,首先应该考虑,服用这个药物,身体会有哪些获益,其次也应该评估,用药患者对这个药物是否有服用禁忌或者应谨慎应用的高风险因素,在用药过程中,也应该充分评估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风险,如果我们服用这个药,对于身体的健康获益远远高于可能发生的风险,那么我们服用这个药物从有效性安全性来说就是合理的,如果我们服用药物对身体的健康获益并不大,但身体可能产生的副反应风险却很大,那么这就是未充分评估风险的乱用药,不合理用药。

图 | 摄图网

通常说来,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慢性肾病等相关慢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患者,我们会综合其年龄,家族心血管疾病早发史,是否吸烟,是否肥胖等多个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估,通常对于评估结果属于高危风险的,可以在评估用药风险后,根据情况考虑选择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而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二次发生,一般也会推荐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除了这2种情况以外,不建议其他的中老年人随便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除此之外,阿司匹林的抗凝血功能也是很多中老年人所急需的,因为血液凝结是导致心脏病的罪魁祸首之一。

因为这两个原因,很多国家的医疗机构都曾经建议中老年人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以此来预防心血管疾病。

这些来自官方医疗机构的建议直接导致了阿司匹林使用量的激增。据统计,目前地球人平均每年都要吃掉4万多吨阿司匹林,大约相当于1000亿片。因为这种药早就过了专利保护期,所以价格跌到了谷底。一片阿司匹林药片在发展中国家的均价不会超过1美分,发达国家最多也不会超过1美元,即使穷人也吃得起。

就这样,阿司匹林成了很多人的床头药。美国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中有一半人每天都要吃上一片,中国的这个数字要低很多,但大城市里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每天吃一片阿司匹林的习惯。

但是,阿司匹林的好日子似乎就要到头了。美国心脏病协会等数家官方医疗机构于2019年3月17日共同发布了一份报告,不再建议没有心脏病史的健康中老年人每天吃阿司匹林药片了,因为这么做的坏处大于好处。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最大的出血风险是消化道内出血风险,一方面阿司匹林本身的血小板抵抗作用能够加大出血风险,另一方面阿司匹林药物本身也对胃有一定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不光是与药物的酸碱特性有关(肠溶片已经基本解决了阿司匹林的胃黏膜直接刺激性),而药物对于前列腺素生成的抑制作用,也会影响胃黏膜的健康。因此,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首先应该评估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如果患者消化道出血风险很大,如胃溃疡处于活动期的患者,这种情况下,及时是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患者的一级预防,也要充分评估用药的适宜性。

《实习医生格蕾》剧照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在综合了所有相关研究结果之后,更新了自己的健康指南,不再提倡普通民众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了。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一种药物,无论理论上有多么靠谱,都必须进行临床试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高质量的科研数据拥有一票否决权。

需要补充的是,这并不等于说阿司匹林从此就彻底没用了。事实上,如果你曾经得过心脏病、做过“开心”手术或者安装过支架,同时又因为各种原因没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胆固醇水平,那么阿司匹林可以救你一命。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