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耳鸣、耳朵嗡嗡响?老中医教你三个补肾益气法,耳清净睡眠好

“我都快被折磨的疯了!耳朵里像藏着两架战斗机,一直嗡嗡转个不停!” 华子走进诊所的大门,还没等医生开口就先发制人。

“来,我给你看看” 一旁的老中医压了压手,示意华子坐下。简单询问了华子几个问题之后,老中医确定华子患上的是耳鸣。

“耳鸣?那应该没什么关系吧?”华子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耳鸣并非是小问题

耳朵里一直“嗡嗡嗡”,是对精神的反复折磨。在医学界耳鸣没定义为,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感知到的声音,属于耳朵或颅内的主观感觉。

据国外的耳鸣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成人耳鸣发病率为10.1%~14.5%,如果将偶尔耳鸣也包括在内的话,发病率则高达22%~32%虽然我国目前没有就耳鸣研究进行大规模数据调查,但保守估计,有约1.3亿人曾有过耳鸣的症状,约6500万人因耳鸣需要寻求医药治疗,约2600万人会因耳鸣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耳鸣虽是小症状,它带来的威力却一点也不小:耳鸣可影响思维、情感、听力、睡眠、注意力等,严重者甚至导致出现精神心理疾病。部分耳鸣患者还存在社交恐惧,甚至有自杀倾向。

中医认为,耳鸣的原因分为实证和虚证

中医对耳鸣的认识始见于《黄帝内经》,有“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耳无所闻”,又有“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现代中医有的认为耳病多由肝、脾、肾三脏之虚实引发。

·实证

1)风热外袭:耳朵位于人体上部,风邪侵犯肺部,导致肺气失宣聋葱,风邪之性,又常与热邪或寒邪兼夹为患,风热外袭,邪气窜入耳窍,蕴而不散,则导致耳鸣。

2)肝胆火逆:若有情志不遂,肝气郁结,在体内久而之久就会凝聚成火,易暴怒伤肝,肝火上扰耳窍,则引起耳鸣。

3)痰火壅结:饮食不节,喜好肥腻食物,久之酿成痰湿,化火上扰,蒙蔽耳窍,以致耳鸣。

·虚证

1)肾精不足:饮食不节,或劳逸过度,思虑太甚,脾气受伤,则运化不健,水谷精微不能上升以荣养耳窍,耳窍失养,脉经空虚,导致耳鸣。

2)肾元不足:素体不足,或久病伤肾,或恣情纵欲,耗损肾精,或高年之体,肾精不足,髓海空虚,耳窍失养,而发生耳鸣。

3)心血不足:大病、久病之后,耗损心血,心血不足,而耳失濡养,或血虚不行,脉络滞涩,则致耳鸣。

中医推荐3种方法,可有效缓解耳鸣

被耳鸣困扰,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今天小妙就给大家分享依稀中医大咖推荐的改善耳鸣之法,让患者少走一些弯路,帮助缓解耳鸣症状。

1)按摩穴位:中医认为耳鸣是肾虚的表现,缓解耳鸣,可通过刺激穴位,保持经脉活络。当我们张口时耳朵前会出现一个凹陷,这三个穴位自上而下排列在这个凹陷中。三个穴位可以同时刺激,将食指竖起来,嘴张开找到耳前凹陷,上下来回擦热这个凹陷就可以了。

2)中药泡脚: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 亓俊平推荐以中药泡脚,可帮助改善耳鸣症状,帮助患者入睡。具体方法为:用中药牛膝﹑当归﹑磁石等煎水沐足,也可以用热水加白醋沐足,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为宜。泡脚时,双脚来回搓洗,不断按摩双足底的涌泉穴,直至感到穴位酸胀为止,然后擦干药液。

3)音乐疗法:《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一篇文章证实了,音乐联合认知行为疗法是认知疗法结合行为疗法,再加轻音乐声习服掩蔽治疗,既有习服掩蔽治疗又有心理干预手段,纠正患者的认知和不良情绪,使其行为得到改善。

耳鸣虽不是病,但在治疗前,也要排查是否其他疾病导致,再考虑其他治疗手段,帮助缓解症状。若是出现耳鸣已经严重影响到生活的情况,不要再忽视它,需要认真对待起来了。说不定,是身体的其他疾病在发出求救信号。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