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山茱萸:性味:酸、涩、微温。
归经:补肝肾、涩精、止汗。
主治: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月经过多、虚汗过多等症。
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肝肾不足而有滑脱证候者。
(1)可治肾虚(阴虚和阳虚),故左归饮(补肾阴)、右归饮(补肾阳)均用山萸肉,对有小便频数、夜尿、头晕耳鸣、腰膝酸痛者尤为适用,常配熟地黄、淮山药等,方如六味地黄汤;治肾虚所致的阳痿、早泄,则配金樱子、鹿角胶、补骨脂等或用右归饮。对肝肾不足所致的高血压,也可用山萸肉,常配杜仲、石菖蒲、鸡血藤等。
(2)治崩漏、月经过多而属气血虚弱者。但单用力薄,需重用和配炭类止血药,才能取效(著名之固冲汤即重用山萸肉),也可配熟地、升麻、益母草、阿胶等。
(3)用于止汗,尤其是亡阳而汗出不止,有良好效果。
对自汗(日间自行发汗,与睡眠、劳动、气候无关,多由阳虚所致),配益气药,如黄芪、党参等。
对盗汗(在睡中汗出,多由阴虚所致),配养阴补血药,如当归、熟地、丹皮,白芍等,方如当归六黄汤。
对大汗虚脱、四肢冰冷,山萸肉为常用之药,单味重用至30~60g浓煎,配五味子、党参则更好,如病情发展至属于亡阳大汗,厥逆休克,则需配人参或党参、附子、龙骨、牡蛎。
(4)治心腹疼痛而有肝肾不足表现者。本品在固涩之中又兼具条达(疏通、理气、镇痛)之性,也用于治肝虚所致的心腹疼痛。
附:本品虽补力较强,但药性平和,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又能流通血脉,有利于解表。
使用注意:小便不利者不宜服。
用量:常用量3~9g,救治虚脱时,用60g,甚至120g。
处方举例:
(1)六味地黄汤:(见熟地项下)
(2)右归饮:(见附子项下)。
(3)左归饮(《景岳全书》):山萸肉3g,熟地30g,杞子6g,淮山药12g,炙甘草3g,水煎服。治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口燥盗汗、腰酸腿酸。
注:
(1)云南省曾使用鼠李科滇刺枣(酸枣)的果皮,在省内代山茱萸使用。
(2)四川省德昌、会理得部分地区以蔷薇科植物雕刻樱的果皮作上枣皮使用。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