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战省 河南文艺出版社
在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处女作电影《追随》中有这样一句台词:“一个二十几岁,没有工作的年轻人,多半都会把自己想象成一名作家。”埃米尔·左拉,这位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完美符合诺兰的台词。
左拉不是那种“天赋型选手”,他二十四五岁才正式开始写作,真正在当时的文坛占据一席之地,要到他三十多岁的时候了。所以,对坚持追寻写作梦想的朋友们来说,深入了解一下左拉这位前辈,还是很有必要的。
01
左拉幼年丧父,跟随母亲生活,日子过得颇为清贫。他的学业也甚是不顺,几经波折终归还是在十八岁后离开校园,开始经受社会的磨炼。此时的他身处社会底层,备尝失业的辛酸,这段经历对他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支撑左拉度过这段艰难时光的动力,正是写作。他也可以选择暂时先找一份工作糊口,但那势必影响他的写作。于是左拉宁可忍饥受冻,也不妥协于自己的理想信念,他相信他自身具有“非同寻常的东西”,并且“迟早总会显示出来的”。应该说,左拉毕生对写作都是充满虔诚与热爱之心的,正如他的名言所说:“没有一天不写一行。”他最终成为大作家的先决条件,想来就是这种对写作的无比热爱和对自己的坚定自信。毕竟有几个作家是一开始就能取得成功的呢?
单纯的自信并没有使左拉直接在写作事业上获得成功,他的诗歌创作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幸而左拉还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一来为了生计,二来为了接近文学界,左拉进了阿歇特出版社当雇工。开始时干的工作是捆包,由于其工作勤奋和文学才能,很快被提升为广告部主任。从此,左拉不仅每月能挣上二百法郎,而且在为别人推销作品的同时,还获得了不少宝贵的经验。他利用自己所担任的职务,同作家和学者取得了联系。左拉认真地听这些作家和学者们的谈话,为他们效劳,自己也获益匪浅。从这些已经成名的作家那里,左拉了解到小说是当时最受欢迎的文学作品。于是他放弃写诗转而开始写小说。
02
左拉的小说创作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克洛德的忏悔》被官方批评界斥为“有伤风化”,他也因此不得不从出版社辞职。从此,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小说创作中去。作品一部接一部地发表,左拉确实是一脚踏入了文学界。他参加作家聚会,和都德、龚古尔兄弟都有往来,不过此时的左拉还称不上名作家。他的内心正酝酿着一个大计划,而正是这个构思,成就了左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9世纪的法国文坛,大略而言有两大流派主张——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维克多·雨果,后者的代表人物是巴尔扎克。二十八岁的左拉创作欲望强烈,他对巴尔扎克十分钦佩,他想写一部像《人间喜剧》一样的巨著,让多部小说关联起来,这样在完成一部之后不必重新发愁下一部的故事。
但是该从何着手呢?左拉一直在学习探索。最终,自然科学和实证主义哲学启发了他。达尔文的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泰纳的文艺理论、吕卡斯医生的《自然遗传导论》,这些当时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他都有深入的了解并最终内化接受。左拉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以科学的眼光去全面解释人生,从纯物质的角度去看待人的行为与表现,把科学的精确性引到小说中去。他要写一部“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这就是《卢贡-马卡尔家族》。
1871—1893年,左拉的生活就围绕着这部作品来转。泡在图书馆查资料、埋头伏案这些自不必说,更值得称道的是左拉的实地调查精神。写到贫民窟的酒店,他就去那里生活,听最真实的粗俗俚语,观察底层劳动妇女的衣饰;写到农村,他就跑去乡下,弄清楚怎么播种、怎么收获,猪倌住哪里、牛倌睡哪里;写到煤矿罢工,他就深入矿区,去工人们聚集的酒吧,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当需要写艺术家时,他发现好友塞尚的经历可以作为典型,于是他就写了,尽管他和好友的友谊因此破裂。左拉就是这样,他几乎是把写作当成自己人生的全部。也正是这些非凡的付出,成就了左拉在文学史上“自然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的伟大名号。
当左拉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办公桌上放着他的未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正义》的几页手稿”。这位“纯粹”的作家在群星灿烂的法国文坛能够占据一席之地,靠的无疑是他对文学的执着与痴迷,正像他自己所说:“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
注:本文作者王战省,系河南文艺出版社传记出版中心编辑,《左拉传》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本书系“世界名人名传”系列丛书的一本。传主埃米尔·左拉是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主要作品为《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等。
本书从左拉的家庭背景讲起,依照时间推移的顺序,完整详尽地记述了他的出生、成长、求学、交友、文学创作、婚恋、社会活动等方方面面的人生经历。借助作者客观生动的讲述,作家左拉辉煌不凡的文学人生得以重现在读者眼前。
责编 | 张丽 责校 | 陈萱庆
审核 | 方劲锐 排版 | 陈萱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