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陈远扬 王攀 王祥龙
“现在不要看到光秃秃的,到明年3月枣树发芽,漫山遍野都是一片绿。”进入12月,四川德阳罗江区白马关镇万佛村上千亩枣树经过修枝后,进入“冬眠期”,为来年的丰收储蓄能量。
12月10日,全国主流媒体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走进四川德阳。在万佛村中,封面新闻记者了解到,这里的枣名曰“贵妃枣”,传闻与杨贵妃有关,是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万佛村4000余亩贵妃枣产业园里,25户贫困户参与其中,种植面积最大的达8亩,其中15户收入可观。目前,当地人均年收入已突破2万元,贵妃枣就带来了其中8000元。
一颗贵妃枣如何撬开财富密码,让“靠天吃饭”的落后山村完成逆袭?未来会有怎样的发展?带着疑问,记者在村里寻找答案。
传闻与杨贵妃有关的枣子 让贫困村找到出路
万佛村中,川西民居散布于漫山遍野的枣树间,冬日暖阳下,显得尤为突出。然而,万佛村展示厅里的万佛村记里这样写道:万佛村于2008年由天台村和新村村合并而成,那个时候的万佛村,全村80%的可耕地为山坡地,水资源缺乏,属于典型“靠天吃饭”的贫困村。因一颗小小的贵妃枣,当地成功翻身,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们这种枣树的历史很早,传闻还跟杨贵妃有关系。”站在党群服务中心里,万佛村党总支书记金利琼指着墙上的产业发展史展板说。据了解,万佛村因境内的万佛寺得名。相传当年马嵬坡兵变时,死去的是一位宫女,真正的杨玉环乔装打扮混入逃难人群,在万佛寺旁边的余家庵隐居多年。杨贵妃携带的贡枣在万佛寺周边生根发芽,当地人便把这种枣子唤作贵妃枣。
2002年,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万佛村开始发展经济果林,经过反复对比,还是种植贵妃枣最适宜。“跟地形、气候等关系很大,跟其他地方种出来的味道不一样。”金利琼说,后来枣树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贵妃枣也因其独特的口感和外形,名气也越来越大。“销路很畅通,很多商贩慕名而来。”
2007年,当地成立枣子专业合作社,规范了贵妃枣等级标准、统一包装、定价等,社员抱团取暖的方式让“贵妃枣”得到进一步发展。后来,合作社就还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枣苗和技术,帮助其提高收入。
今年60多岁的陈在田就是受益者之一,他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妻子和儿子都有残疾。合作社给他送去枣苗,教他种植技术。去年,陈在田靠贵妃枣收入2万余元。除此之外,村上还给安排了公益性岗位,他也因此顺利脱贫。
如今,贵妃枣让万佛村摘掉穷帽。当地人均收入已突破2万元,其中仅枣子的收入就达8000元。
土洋结合 破除单一品种发展困境
据了解,如今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在项目引进上很容易形成跟风现象,陷入单一品种发展困境。而村民们也因缺技术、发展后劲不足,种植积极性直线降低。
如何摆脱这样的发展怪圈,金利琼提到了“土洋结合”。
“土就是我们本土的种植能手,洋就是高校的教授。”金利琼说,目前,“贵妃枣”分为四个等级售卖,其根本目的也是鼓励村民把枣子越种越好。在平时的管护中,充分发挥当地“土专家”作用,做好枣树技改、冬管和生态灭虫等技术指导,推广标准化种植和生态防虫技术,做优无公害产品品牌,第一时间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
为促进贵妃枣这一特色优势农产品“永葆青春”,当地对接川农大、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着力培育“二代”贵妃枣,提高耐虫性和甜度,试种大棚枣、引进冬枣等新品种,持续推进品质提升。同时,采取“校社合作”方式,邀请专家教授开展枣树改良专题讲座,推进有机食品品牌创建。
此外,万佛村还通过党员示范试种来转变老百姓的观念。除了稳步扩大贵妃枣的种植规模外,蓝莓、草莓、青花椒等项目相继上马,并摸索出一条“规模化种植、品牌化培育、市场化经营”的发展思路。
“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罗江区扶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按照种植、养殖等分类,全面收纳县域内现有的农村人才年龄、技术等信息,按照全县特色产业和规模,分类组建了翠冠梨、贵妃枣、薄壳核桃等产业农村实用人才库,为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的发展储备人才。
以枣为媒打造美丽乡村 衔接乡村振兴
统计资料显示,到2018年,罗江区的贵妃枣核心区种植面积超过6000亩,枣农人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
随着枣树的规模越来越大,当地不再满足于纯粹的卖枣,开始着力“特色产业 森林生态 文化旅游”建设,推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近年来,政府投入上千万元资金,提升基地生产水平,完善基地景区化建设,推动三产发展。
同时,坚持“以果为媒”,开启“产业果园 休闲观光 生态文化旅游”模式。2019年8月,罗江第14届贵妃枣生态旅游节吸引各地游客16万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1360万元。但万佛村还不满足于此,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当地启动了万佛民俗村建设。
“我们想的是结合摘果赏花,配套各项基础设施,来打造美丽乡村。”当天的采访中,记者也来到了位于半山坡的万佛民俗村。雅静的山林间,干净整洁的道路,修旧如新、充满禅意的居所,和不远处的万佛寺遥相呼应。
据了解,万佛民俗村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愿”的原则,由乡村规划师采用“一户一设计”的方式提出改造方案,推进农房改造。如今,万佛村已形成“村集体搭台子、农民出房子、市民凑份子、公司找路子、打伙挣票子”的闲置农房改造经营模式。目前,一期项目已完成建设开门营业。
如今,靠枣子逆袭的落后山村,正向着乡村全面振兴的目标前进。
(部分为资料图片,由罗江区委宣传部提供)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