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征军在枪林弹雨中向日军发动冲锋,用生命和热血,赢得了松山战役的胜利
松山位于云南省西部怒江西岸。1944年5月,中国军队渡过怒江反攻,首先就面临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强攻松山之战打响。经过3个月艰苦的奋战,伤亡7 000多人,攻下了层层堡垒,最后用十吨炸药爆破了松山顶峰,取得胜利。松山战役艰苦卓绝,作为滇西抗战3部曲(腾冲、松山、龙陵)中最传奇的一部,曾被写入西点军校教案,也是知行摄旅行很喜欢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南天门战役的原型。现存有松山战役遗址可供凭吊和参观游览。
日军把松山挖空了
位于怒江西岸的松山东距滇缅公路惠通桥22千米,西距龙陵39千米,是惠通桥至龙陵的咽喉。松山主峰海拔2 200米,包括阴登山、大小松山、大垭口、黄土坡、滚龙坡、长岭岗等,丘陵起伏,山高路险。滇缅公路惠通桥向西,环绕松山,经过滚龙坡、大垭口。再向西,经阴登山陡坡而下,到松山山脚。敌人占领松山,切断了滇缅公路,控制了惠通桥附近的渡口,使我军攻击龙陵的部队补给困难,补给的物资经怒江船运后,要用骡马运输才能送到前线。
固守松山之敌为第56师团113联队,兵力3 000人,后来抽调一部分兵力支援腾冲作战,剩下1 200人坚守松山。整个松山日军阵地,由滚龙坡、大垭口、黄土坡和顶峰等四部分组成,可以独立作战又互相协作,以松山顶峰为主阵地。每个据点在制高点构筑一两个主堡,两侧构筑一些子堡。在阵地前构筑一些伏射和侧射的小堡,用有盖的交通壕连接。敌人防御工事构筑的特点是,深入地下,隐蔽而且坚固。用二三十厘米直径的树干作盖,有二三层,盖土有1米多厚。工事表面伪装巧妙,在地面和空中都不容易被发现。日军用两年时间挖掘了许多地下坑道,通向地上的火力点,把松山地下挖空了!
日军利用坚固的野战工事,储存了足够的粮食和弹药,安装了手动的抽水设备和水管。他们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曾发狂言说:“松山防御工事坚固,最少可以防守8个月。军队不牺牲10万人,休想夺取松山!”
初战受挫
1944年6月4日起,中国军队开始进攻,当时中方以为,日军在松山不过三四百人,由中国71军新编28师开始攻击松山。经过五次大的进攻,先攻占腊猛街和竹子坡,后占领阴登山。激战20多天,因日军阵地坚固,伤亡很大,未取得进展。远征军长官部决定将攻击松山的任务交给第八军接替。
狡猾的日军在鹰蹲山利用竹尖桩部署防御工事,给穿草鞋的中国远征军第71军士兵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左)
1944年7月5日,第八军开始攻击松山。荣誉第一师是抗战伤兵再次参军的部队,是一支久经战阵的部队,得知日军坚守松山,此次首攻松山,特意打破从山下攻到山上的常规,出奇兵先攻松山顶峰。荣誉第三团突击队于5日晨3时前,趁黑夜运动到松山主峰下面的洼地。配置在怒江东岸的炮兵第七团和第十团,从5日晨3时15分就开始炮火准备,集中炮火摧毁日军松山主峰地面阵地。晨5时,炮火延伸,荣誉第一师第三团突击队向松山主峰及其北侧高地进攻。这次进攻出奇地顺利,突破了日军的阵地。于10分钟后荣誉三团的突击队就冲上了松山主峰的子高地。可是,当中国士兵刚在松山主峰子高地一露头,日军的火力立刻从各方射来,迫击炮弹像冰雹一样砸在阵地上,机枪子弹密集如雨点一般。中国军队突击队员无处藏身,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不到10分钟,荣誉三团的突击队员只好从顶峰子高地退下,攻击失败。
松山上的日军113联队护旗队(下)
松山日军113联队指挥班官兵
进攻失败后,中方检讨战术,认为日军在顶峰阵地布置了一系列侧防工事,即使将其占领,也很难立足。于是决定改变战术,先扫清滚龙坡和黄土坡两翼阵地,然后再攻顶峰。
7月7日,中方发起再次进攻,由八十二师进攻滚龙坡,荣誉第三团进攻黄土坡。82师246团在炮火的掩护下,从核桃沟向滚龙坡进攻。经过一小时激战,占领了敌人的前哨阵地,但受到敌人机枪火力的阻击。中国军队与敌人展开近战,后方炮火难以支援,一时难以攻下。到了夜间,敌人的地下火力点复活,中国军队无处躲避,只好退下。
在黄土坡阵地,荣誉第三团的进攻,也因敌人反击,被迫退出。
把滚龙坡划分为五个高地
两次进攻失利,何绍周急调103师速来松山。7月8日,103师307团来到惠通桥东岸,此时惠通桥地区刚收复,惠通桥残存两根铁索,何绍周军长亲自安排,命令突击队员每人扛一块松木板,架在铁索上,全线架上松木板就成了过桥通道。过桥时振荡摇晃,只能慢步前进。过桥后,从东岸到西岸,拉起两条绳索,士兵扶住绳索,踏着木板,顺利过桥,全团过了怒江,到达滚龙坡阵地。
11日晨,中方怒江东岸的炮兵已开始向滚龙坡日军阵地轰击,307团第一营立即进入攻击准备位置,待炮火延伸,即向滚龙坡发起冲锋。经过一小时激战,占领了日军前哨阵地。中国军队停止进攻,就地构筑工事。
11日白天,中方用一个连分散向滚龙坡各据点发起攻击,以使敌人的火力点暴露出来。12日,307团向滚龙坡日军阵地进攻,因阵雨和大雾天,攻击前进困难,日军的隐蔽和侧射阵地以及潜伏堡垒均未被发现,攻击受挫,伤亡增加。
1944年7月8日,中国军队占领并修复了惠通桥
中国远征军小战士守卫刚收复的惠通桥
中国军队在没有遇到大规模阻击的情况下度过了怒江,参加之后的松山战役(上及右)
为了弄清楚敌人阵地的情况,夜间派侦察小组到滚龙坡后方,侦察敌人内部情况,发现日军掩蔽部以及水管和照明等情况。根据侦察得到的情况,在我军后方1 000米的团指挥所一个小村内设置沙盘,模拟敌人阵地情况,把滚龙坡分成甲、乙、丙、丁、戊五个高地。召集全团营长、连长互相交流情况,总结我军攻击受挫的经验教训,研究对滚龙坡进攻的方案。
7月13日拂晓,当怒江东岸的炮火向滚龙坡的乙、丙、丁高地射击两小时后,敌人阵地有掩盖的交通壕和散兵坑大部分已经暴露,工事也有坍塌的。待炮火延伸后,307团便发起攻击,副团长陈一匡身穿雨衣,手拿冲锋枪,亲自率领官兵奋勇冲杀。英勇的官兵前仆后继,越过敌人外壕,通过障碍物,向滚龙坡阵地突入。接近丙、丁高地约50米时,对丁高地攻击的士兵受到丙高地敌人侧防机枪的斜射,以及乙高地敌人火力的射击。同样,进攻丙高地的士兵受到丁高地日军的射击,此时又遇大雾弥漫,急风阵雨,攻击部队无法前进,不得不停留在敌人阵地前面,因此伤亡较大,307团中校副团长陈一匡受重伤,阵亡连长2人,排长4人,士兵伤亡150多人,只好退出。
82师246团向大垭口日军进攻,246团3营7连中尉排长曹含经(黄埔十七期)参加此战,事先与炮兵联系好开炮时间,等到炮火延伸后,大家一起冲出去,将手榴弹投入日军暗堡内,冲锋枪扫射不停,打得日军在堡垒里面乱叫。战斗中3营营长谢梦熊被敌人机枪击中,当场牺牲。副营长张观佑继续指挥作战,至下午5时左右,许多官兵伤亡,只好回守阵地。
美军教官乔治·L·奥利弗下士教授中国远征军士兵火焰喷射器使用方法
此时中国军队和敌人相距越来越近,只能使用近战武器。为了消灭死守之敌,中方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对于摧毁敌人的堡垒有较大的作用。火焰喷射器是用化学物质和汽油形成混合液体,经压缩装在一个薄钢筒内,用皮管连接喷射枪。打开喷射枪按钮,溶液通过喷射管喷出枪口后,与空气混合,自行燃烧,成为一条火龙。喷入敌人堡垒后,引起堡垒内的物体燃烧、弹药爆炸和人员窒息。被喷射燃烧后的坑道保持高温,因此支援之敌人也不能马上利用。就这样一个一个摧毁了敌人的堡垒,一批又一批消灭了敌人。
由于初次使用火焰喷射器,射手操作不熟悉,发射不准确,火焰射不进敌人的堡垒。有时因日军火力猛烈,射手未前进到发射位置就牺牲了。因此,必须集中训练火焰喷射器射手,把全团射手编成8个战斗小组,每组由火焰喷射器射手正副2人、轻机枪组4人组成。在团指挥所的后方一个小村中训练一周,对火焰喷射器的使用要领、发射操作、运动方法、火力协调等反复演练,等动作熟练后,配合部队进行攻击。
7月23日,中方发起第四次进攻。这天天气晴好,炮兵观察有利。炮兵第10团和第7团大小火炮一起开火,各自对准目标射击。日军阵地立即陷入火海之中。炮火射击后,只见遍地弹坑,敌人的战壕被炸平,有的战壕开了天窗。日军阵地表面的树木和草丛也被烧光了,于是中国军队步兵出击进攻。307团从左翼进攻滚龙坡,246团从右翼进攻大垭口,荣誉第一师助攻黄土坡。这一战术果然见效,当天攻占了大垭口的一个高地和滚龙坡的丙高地和丁高地。
可是到了24日,天降大雨后又有大雾,炮兵无法射击,敌人乘机进行反扑,已攻占丙高地和丁高地的中国军队官兵,受到来自甲高地和乙高地的敌人火力逆袭,中国官兵伤亡惨重。
挖掘战壕接近敌人
于是中方改变战术,决定采用挖掘战壕推进战术,由步兵挖掘战壕,逐渐接近敌人的阵地,然后突然发起进攻。给步兵配备的火焰喷射器发挥了作用,消灭了地堡内的日军。同时将炮兵推进到敌人阵地的下方,进行抵近射击,消灭敌人残存的火力点。
从7月26日起,进行挖掘战壕作业,步兵放下枪支,拿起铁锹,挖掘战壕,向日军阵地步步逼近。到7月底,各战壕向前推进数百米不等,紧贴敌人阵地前沿。8月2日午后,各部队由战壕末端发起进攻,由于双方战壕接近,缩短了进攻的距离,减少了伤亡。
向大垭口进攻的246团突击队,只用了15分钟,就攻占了左高地。307团突击队只用了半小时就攻占了滚龙坡甲高地。甲高地内的敌人在火焰喷射器的攻击下,多数被烧死,少数被从地堡内赶出来,在地面被歼灭。至此,中方全部占领滚龙坡,切断了日军的水源。
挖掘战壕接近敌人的战术取得成功后,中国军队全面推广。由于距离敌人很近,为避免误伤自己人,精准打击敌人,炮兵从远程射击改为抵近射击。炮兵第七团团长郑琦命令第一营立即撤离怒江东岸阵地,渡过怒江,在怒江西岸公路左侧占领阵地,观测所设在竹子坡,便于观察敌人情况,以利于指挥和射击。
荣誉第一师第二团第三营重机枪连中尉排长高天说:“当时我们连的任务就是用重机枪的火力掩护工兵挖战壕。日寇白天的火力猛烈,几经交火后,我连只剩下30多人和一个小炮班。在官兵不断减员的情况下,我既要指挥战斗,还要来回奔跑于战壕亲自担任射手。敌人居高临下,观察方便。用猛烈的火力妨碍我工兵挖战壕作业。见此情况,我立即指挥两挺重机枪,以及轻机枪和步枪分开目标,移动射击。我用一挺重机枪瞄准目标,连续击中敌人主堡的三个瞭望孔,发现了敌人主堡群中的观测所,立即到小炮班,与班长王运祥将小炮准确瞄准,计算好射程,装弹后,连发十炮,摧毁了日军的观测所,封锁了日军的火力,减弱了日军火力对我挖战壕工兵的威胁。”
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视察松山对面的中国军队阵地,和部下共同研究攻打松山方案
从8月3日起,中国军队分别向敌军黄土坡和大垭口阵地挖掘战壕,一步一步逼近敌人。8月6日,307团攻占大垭口中高地。8月7日,荣誉第一师第二团攻入大垭口右边高地,与阵地内的敌人展开肉搏战,将敌人全部歼灭。当日246团占领了全部大垭口阵地。
爆破松山顶峰
“攻占松山!迅速攻占松山”!一道道来自保山和重庆的命令,像无情的皮鞭,抽打着第八军军长何绍周。可是,松山还是迟迟没有拿下来。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何绍周没有退路。他决心亲自组织一次强攻,一举拿下松山主峰。
卫立煌一行通过惠通桥视察前线归来
8月9日早晨7点后,密集的炮火射向松山主峰,巨大的爆炸声连成一片,前几次炮击已经把松山顶峰的树打得所剩无几,此时山顶硝烟弥漫。第八军军长何绍周站在前方指挥所的观察站前,看见炮火把山头打得坑坑洼洼,一片灰土地。
一个小时的饱和轰炸后,炮火延伸,步兵出动。荣誉第一师的士兵都是在战场负伤,出院后再次参军的,有作战经验,是一支精锐部队,他们跃出战壕,快速通过滚龙坡和松山主峰之间的洼地。如果顺利的话,攻上主峰只需要20分钟。
起初的战斗比预想还要顺利,山腰上没有遇到有力的抵抗。在盘山公路的第四个拐弯处,有几个敌人的火力点,部队出现伤亡。但敌人火力点很快被拔除,中国军队奋勇前进。
在通过松林坡时,荣誉第二团遭到激烈的抵抗,伤亡不小。但右侧的荣誉第三团开始向松山顶峰猛扑上去!何绍周激动得大喊大叫!就在这最后关头,刚才已被炮火摧毁的敌人主峰核心阵地突然复活了。敌人好像从地底下冒出来了,从堡垒底部,从石洞里,从崖壁中,喷射出猛烈的火力!
在敌人密集的火力扫射下,中国军队攻击部队纷纷败退。松山仍然没有拿下。
松山能不能尽快拿下?由于松山控制着滇缅公路,中国军队在龙陵的部队补给困难,迫切需要尽快拿下松山。
几天前,卫立煌转来蒋介石的命令:“第八军应于八月底收复松山,否则唯军长师长是问。”
自6月进攻松山以来,中方已多次强攻,松山四周的阴登山、黄土坡、滚龙坡、大垭口等敌人阵地均已被攻占,可是松山主峰就是拿不下来。日军表面的阵地已被炮兵翻了好几遍,但是每当步兵接近日军阵地时,敌人的地下火力点全都复活了。时间一天天过去,松山成了何绍周的“伤心岭”!
8月10日,何绍周召集军长、师长们开会,82师副师长王景渊一语惊人,他想出了一个绝招,叫做“坑道颠覆法”,就是挖坑道,埋炸药,把整个松山主峰彻底掀掉!这个办法不但可行,而且解恨,最对何绍周的心思:“把整个松山主峰连同日军一起从地球上抹掉,真是太好啦”!何绍周说:“你的主意好,这事就由你去办,军工兵团交给你,把松山给我炸个底朝天,我们有的是炸药。”
松山战役日军工事遗址
中国远征军炮兵向松山日军阵地开火
“坑道颠覆法”的作战方案一经确定,部队立即开始行动。军工兵团紧急调到前沿,王景渊精于此道,他选择隐蔽地形,先开挖战壕,壕顶用树枝杂草伪装。壕沟接近松山主峰时,改为坑道挖掘前进。共挖掘两条坑道,每条高1.2米,宽1米。为了精确测量,调来荣誉第一师工兵营排长鲍直才(黄埔18期工兵科)。鲍直才说:“当时让我感到最困难的是,没有专用测量工具经纬仪和水平仪,很难掌握坑道掘进的方位和坡度。换句话说,很难把坑道准确地掏到日军子高地堡垒底下”。
松山大战中国远征军损失惨重。图为从怒江前线被抬下来的中国伤兵
灵机一动的鲍直才,使用指北针来测量方位,他用纸画了一个360度的圆,将北边定为零度,固定在板上保持夹角,由此算准和保持了掘进的方向。接着再利用三角函数的原理,用三角板自制一个简易的水平仪测坡度。由于从低到高,斜度没有办法测出,他就把斜度转化为台阶,挖一段测量一下升一个台阶。然后测出到达堡垒的距离。
鲍直才说:“设计好了坑道,由工兵来挖。一个排排成一条长龙,最前面的工兵用美式工兵锹铲下土,锹头一转就成了刨子,把土抛到身后。以此类推往后抛土,最后一人用麻袋装土,外面的士兵扛起麻袋往下运,将麻袋堆在树林后面,不让鬼子从高处看见,以免暴露意图。当时施工每个坑道10人,日夜不停地挖,每天要换四班。施工时,大家不能吃饭,就连大小便都随土一起运出。我基本上不敢睡觉,就怕工兵们在洞里挖偏了功亏一篑。坑道挖好后,又将炸药用胶布捆好,一捆一捆地运进去。再在每捆里放一个雷管,并且采用并联的方法将全部炸药串在一起,以保证在点火时能同时起爆。装好后向坑道回填2米厚的土。当时为了万无一失,采用了美军发条式起爆装置,按一下即可。同时,还准备了导火索,如果电动起爆器失效,将点燃导火索进行引爆。”
经过8天8夜的艰苦挖掘,坑道已延伸到松山主峰底下,即开挖左右两个药室,8月18日晚,药室完成,当晚即装入TNT炸药10吨。
8月19日,何绍周亲自来检查爆破的准备工作。他来到工兵指挥所,王景渊指着安装完毕的点火装置对军长说:“军座,万事齐备,只等按电钮啦!”
军长满意地点点头。他不动声色地走出工兵指挥所,看了一眼像塔尖一样的松山主峰,心里说:“明天就看不到你啦!”
爆破时间定在8月20日上午9时30分。20日拂晓,中国军队又一次向松山发起进攻,炮火还是那样猛烈,步兵冲锋还是那样急迫。只有指挥员才知道,今天进攻的意义在于,把尽可能多的敌人吸引到主峰来。
同前几次一样,攻击部队接近主峰时,遭到敌人的疯狂阻击。于是,中方官兵纷纷后退。9时15分,官兵全部退出日军火力圈。
松山主峰远眺
这是周密计算好的,从9点15分到9点30分,这是给我们的攻击部队准备的,好让他们安全隐蔽。这15分钟也是给日军留下的,好让他们从地下工事里探出头来,最后一次看看这个即将离开的世界。日本人在庆祝胜利,庆祝第八次打退中国军队的进攻,高地上传来日军的狂笑声!
9点30分到!
突然,大地剧烈地摇晃了两下,传来两声极低沉极可怕的轰鸣。同时,松山主峰冒出两股冲天黑烟。人们很难体验当时的感觉,只惊慌地以为天要塌下来,地要陷下去。
大地的震动和爆炸的低沉轰响声转瞬即逝,只有山顶的浓烟,在急剧地翻腾,越蹿越高,直冲云霄。之后,黑烟随风飘散,笼罩了主峰,笼罩了整个松山。隐蔽在山脚下的中国军队士兵,感觉到黑色的粉末,像细雨一样落下来。
浓烟散去,松山主峰顶部已被削去。中国军队登上山顶后,日本人什么也没有留下,只留下两个深20米、直径50米的大坑。
后来,有人听到日本广播说:“松山3 000名皇军将士全员玉碎,举国哀悼”。
1944年8月20日,中国远征军工兵一举摧毁了松山主峰日军据点。图为1944年9月18日,中国士兵在爆炸后形成的弹
松山前线,中国士兵在战斗结束后搜索日军的一处炮兵阵地。在图中的这处堡垒中,只发现了1具日军的尸体
松山顶峰被成功爆破后,日军的防守主力已被消灭,第八军各部继续扫清日军残余散兵。日军不投降,只抓到早间政则等几个俘虏。后来日本投降,早间政则被遣送回国。
日军残余散兵被消灭后,第八军副军长李弥(云南腾冲人)被人从山上扶下来。据目击者说:“当时李弥胡子挺长,眼睛充血,赤着双脚,军服撕碎成条状,身上两处负伤,人已走形”。可见作战的艰苦。
松山日军阵地,1辆履带式车辆被日军用来加固他们的防御工事
第八军强攻松山之战,消灭日军1 250人,中国军队伤亡7 763人,其中阵亡4 000多人。
整个松山战役期间美军给予了中国军队巨大的支持,并有不同程度的伤亡。
参战的美军人员
瑞普利·巴京汉姆(名字),上尉(军阶),救护(兵种),0-419512(军人编号),松山(阵亡地点),1944年8月18日(阵亡时间)
一些远征军老兵虽没战死松山,但死了也要葬回松山,来陪伴他们昔日的战友。
葬回松山的远征军老兵
松山战役纪念广场上的将军方阵
松山战役纪念广场上的娃娃兵方阵
第8军103师阵亡将士墓碑
当年那个特殊的年代被破坏后修复的阵亡将士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