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连五脏六腑,外接四肢百骸,被称为人体的“第二生命线”。
它的位置和生理功能,决定了这是一处“伤不起”的部位,一旦受损严重,则会导致大脑指挥失灵、四肢失能。
脊柱中央的椎管内有31对脊神经,指挥四肢运动,影响着心脏、胃、肠等内脏的神经信号传递。
你知道吗,脊柱病变与胳膊、大腿的骨骼病变不同,它会导致脊髓和脊神经受压迫,进而刺激到全身不同部位的神经,产生麻痹或瘫痪。
脊柱病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80%的脊柱病都是退行性病变。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要碰到脊柱病。脊柱就开始老了。
最初可能只是关节存在轻度错位、失衡、偏歪等,导致脊柱受力异常;久而久之就会发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压缩性骨折等器质性病变。
成人脊柱由26节脊椎骨和脊椎骨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成,是个柔软又坚韧的结构。得起病来各有各的痛点。其中最常见的颈脊髓受压迫引起的颈椎病、还有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造成的腰椎间盘脱出。
3-7节颈椎退变受压
这几节颈椎它是维持头部位置、视线的重要结构,承担着约50%的颈部屈伸及旋转运动;在椎管内走行的颈脊髓,负责传导自主神经信息,支配四肢感觉及运动。当颈椎退变加重,比如形成椎体骨赘,出现椎间盘突出、颈椎不稳定及黄韧带肥厚等,且上述退变压迫神经结构出现相应症状时,被称为颈椎病。
颈脊髓受压迫:
初期会感觉双手麻木,随着病情加重,将出现双手精细活动障碍及行走不稳。
神经根产生压迫:
这会产生相应神经支配区,比如上臂外侧、前臂、手指或上肢内侧皮肤严重疼痛、麻木,甚至相关肌肉出现麻痹、无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检查:
核磁对了解颈退变对神经构成的压迫,神经受压的程度、神经受压的范围、神经受压的部位很有优势。同时,还可以显示脊髓神经受压之后有没有出现炎性改变,有没有出现信号异常。核磁的优点是可以将人体的各种软的不同组织呈现的非常清楚,比如韧带、比如软骨、比如脊髓要优于其他检查。
8-19节胸椎
胸椎与肋骨、胸骨相连组成胸廓,保护心、肺、大血管等重要器官。胸椎后方虽有背部肌肉保护,但因为久坐,不少人胸椎后凸明显增加,若肌肉疲劳无力,胸椎曲度还会加大。
由于骨质疏松问题,老年人还易出现脆性骨折,约一半发生在脊椎,其中又以下胸椎为最好发部位。
检查:
X光或者CT的检查最为有效。X光看骨头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骨头形态如何、排列如何、有无骨折等。缺点是深浅组织的影像会相互重叠,相互隐藏,看软组织损伤不清楚。
20-24节腰椎
腰椎是人体重要的承重部位,有很大的活动度。虽然所有相邻椎骨之间都有椎间盘,但腰椎间盘比其他部位更容易“突出”。随着年龄增长、外力反复作用,比如不良坐姿、长时间伏案工作等,均易让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
导致相邻神经受刺激或压迫,引起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骨质增生、韧带肥厚等生理结构退变,椎管狭窄也可发生在腰椎,导致神经受压,进而产生类似症状。
此外,腰椎在反复应力的作用下,还可出现上位椎体向前滑移(相对于下位椎体),即腰椎滑脱症,导致反复腰痛和神经受压症状。
检查: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
CT检查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等情况,对腰椎间盘突出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核磁共振检查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
25-26节骶尾
脊椎的最下方是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的骶骨,以及由3到5块尾椎融合而成的尾骨。前者呈倒三角形,连接腰椎、骨盆,与髂骨形成骶髂关节;后者相当于人类退化的“尾巴”,可为肛周韧带及肌肉提供附着点。
骶尾痛是该部位最常出现的症状,主要原因包括外伤、局部韧带损伤、炎症、骶管内占位等。
当一个人跌倒坐地时,骶尾部与地面硬物直接撞击,可导致尾骨或远端骶骨骨折,出现坐立时骶尾部疼痛。
因为男性尾椎较向内弯,女性尾椎较直且长,所以女性更易受伤。
检查:
X光或者CT的检查最为有效。CT也是X光,但它拍一次扫出来是很多很多张X光片,围绕我们身体拍了各个角度的,然后利用3D图像重建的原理,把2D的x光照片变成3D的图像,这样我们看起来就会全面很多。对于骨伤科来说,CT检查更多应用于对骨性问题的评估,比如关节内骨折碎成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形态、脊柱有没有韧带的骨化等等。
但缺点是CT的辐射最大,不能充分显示软组织的病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