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湿度和云雨的形成
我们平常说的湿度是指相对湿度,它是空气饱和(程)度的指标。其范围在0~100%之间,若达到100%(饱和空气),就意味着大量水汽可能迅速凝结。同样的绝对湿度(水汽含量)下,温度高,相对湿度就小。而相对湿度对人的体感温度影响很大。过低空气干燥,过高则空气太潮湿。比如盛夏,相对湿度小时, 人们耐高温的能力强,比如新疆吐鲁番38℃高温下不适感并不强,因为相对湿度小,挥汗容易。相反,广东沿海特别是雷雨前,同样的温度下极其难受,因为相对湿度太大,(高温高湿)挥汗散热难,体内热量散不去,大汗淋漓就很难受,这就是高温高湿的“桑拿天”。
大气中的水汽是匆匆的过客,他来自地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当相对湿度过大,空气饱和或过饱和时,就可能形成云雾进而产生降水,包括雨、雪、雹、露、霜等等。
水汽饱和才会凝结成云致雨。而大规模的水汽凝结主要是通过上升气流导致空气冷却实现的,根据上升气流获取方式不同,降水主要有①锋面雨②对流雨(热雷雨)和地形雨三种成因类型。
以热雷雨为例:夏季雷雨造访很突然,与上升气流猛烈有关。大气热量多,不稳定,容易产生对流,猛烈上升的气流降温幅度大,相对湿度猛增,到一定高度迅速饱和、过饱和(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100%)形成积雨云,就可能出现雷雨。
对流雨强度大,历史短常伴有强风、雷暴、冰雹等灾害性气象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