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心先生的诗(木心为什么不结婚)

文字 | 潇湘客下

图片 | 网络整理

人一生当中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斯:

当你从一个人的作品当中发现了他的才华、风度、品质,并认为可以将他视为知己的时候,你开始去了解他,接近他,最终却发现他早已经溘然长逝。

比如,当你看了《封锁》、《沉香屑》,再到整个《传奇》系列,然后赞叹不已,想要去结识、追随那一位创作者时,可是打开网络一查,才知道张爱玲女士早已于1995年逝世。

其实,我们真正遗憾的,并不是错失了和大师们结识的机会。我们真正遗憾的是,基于年龄层面上,我们本可以和大师们擦肩而过,哪怕只是看到流星划过天际,然后坠落于荒野的那一刹那也好。但由于自己的浅薄无知,我们却错失了和大师们谋面的机会。

如果我们觉得张爱玲女士逝世的时候,自己年纪还小,没有机会去结识她,那打从心底里不会觉得这会是个很大的遗憾,因为这里面涉及的客观因素太多,我们无法去给自己拔苗助长。

可是,木心先生直到2011年12月尚在人世,那个时候,我也已经接近20岁的年纪了。

在最美的年纪,却没能与值得追随且本有机会追随的大师谋面,岂不惜哉!

01

在我的印象中,“木心”这一笔名最开始是活在我的朋友圈里面的。在那一段时间里,总会看到有人愿意分享那么一句两句木心的俳句,又或者是将他的著作拍照分享在朋友圈。

至于分享在朋友圈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名句,至今一句也想不起来了。在读《我纷纷的情欲》和《素履之往》的时候,也是如此。在阅读的时候,我会觉得这些句子很流畅、脱俗、动情,可是过后丢下书,再去回想,又不曾想起究竟是读了什么样的诗句了。

对于诗词曲赋,我从来都是发挥着没有天赋的愚钝。但印象中木心对于自己的诗歌是非常自信的。这一点和国学大师王国维一样。当时王国维穷尽中国古诗词的奥秘,写了《人间词》,但我愣是没能把其中的一首完整地背下来,倒是对他的《人间词话》特别钟情,读起来津津有味。

先生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弟子陈丹青记录的《文学回忆录》。《文学回忆录》其一是知识之渊博,其二是见解之独特,其三是品质之高雅。身为老师,能够将自己的讲义写到如此的境界,不得不令人折服。

先生穷尽一生,都在与艺术为伴。

他一生未婚,但却娶了艺术,和古代人的“梅妻鹤子”一模一样。

但与古代人不同的是,我认为古代人如林逋等,在“梅”与“鹤”的来往中获得了自由。

可是先生,却在对艺术的偏执中,在打开了艺术之窗的同时,也失去了可贵的自由。

而我等,唯有在这一份偏执和不自由之间,得以一窥人性之光辉。

02

无论是看木心的文字,还是遗留下来的可贵音像资料,我们都丝毫看不出来,这老头子经历过文革的浩劫,经历了一个时代的动乱,徘徊于一片灰色的一点都不浪漫的年代,一生都在漂泊。

我们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看陈忠实的《白鹿原》,甚至是张爱玲的《秧歌》,多多少少都带着那个时代的印记:乡村、土灰棉袄、样板戏。

尽管《秧歌》在努力地去跳脱那个怪圈,但是终究没有跳脱出来。

但木心的文字是完全跳脱于时代的,他只纯粹地谈艺术:文学、画作、音乐、思想。

哪怕去看他出狱后的照片,你也看不出丝毫的痕迹来。

“你不觉得这人像在牢里待过的,文革出来的很多作家难免身子岣嵝,神情有点沮丧、恐惧……但木心没有,他整个状态让你觉得精神气很足一样,好奇怪,好奇怪的一个人。”

仔细看木心的相片,你会觉得他和现在的明星陆毅有一份神似。时髦、帅气、高贵,再加上经过岁月洗礼后的一分恬静。

看木心其人及其作品,你不由得会相信,人真的是有高低贵贱之别的:在精神层面,真的存在有贵族。

这样的气质,放在哪个年代,都不会过气。

不信的话,我们拿木心年轻时候的照片,与现在所流行的衣着打扮进行对照,如此便会发现,这当中没有丝毫的违和感。

腹有诗书气自华。

03

木心生于乌镇书香世家,属于富三代、文三代,著名作家茅盾是他的亲戚。

在查找木心年轻时候的阅历时,我们会发现,其实他的内心存在着矛盾。一方面,他想着安逸地读书、作画,当一个与世事无关的文人。而另一方面,他又有着属于年轻人的“狂”,或者说是属于社会的责任感吧,想要积极入世,为社会奉献一点能量。

这一处矛盾,成就了他年轻时所有的跌宕起伏的经历。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以需要养病为由,跑到僻静之处读书,当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隐士。而待隐士下山后,他又积极参与反内战运动,为此还被国民政府通缉,跑到台湾去避难。

这里我们不过多去渲染木心在年轻时代的“狂”。此处介绍木心的目的,是要探讨他人生中两次遭长期禁闭,在苦难的寂寥的岁月里,他是如何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战胜那些艰苦难熬的被奴役的生活的。

1971年-1972年,木心被囚禁在当地一个废弃的防空洞中长达18个月,被捕的时候三根手指被红卫兵折断。

1977年-1979年,木心再次遭遇长达两年的软禁,等释放出来的时候,已经五十多岁,人生已经去了一大半了。

在狱中的木心,是要如何与自己的内心进行对话与和解,才能不着痕迹地走出牢狱来?

经历过苦难的人想一想,会觉得这当真有些匪夷所思。

04

木心的一生,算是自由的么?

先生一直期盼寄托于艺术,把艺术当成信仰,让自己的流亡生活变得有意义。

“‘流亡,这是我的美学’,我不如乔伊斯阔气。我说,美学,是我的流亡。”

于佛家而言,当一个人执着于一样东西的时候,他便算是着了相,注定是要不自由的了。哪怕你是执着于信仰,那便算是自由的了么?

木心执着于艺术,也为艺术所累,失去自由的最外在的表现是,他数次被关进监狱,而自己的许多没有发表的著作,也毁于一旦。

而古代人的“梅妻鹤子”则不一样,他们可以脱离官场,回归农耕,与世无争,自给自足。与木心相反,他们属于争取了更多的自由的层次。

木心说:“一死了之,这是容易的,而活下去苦啊,我选难的……”

而真正自由的人,内心是不会有所“执”的。而既无所“执”,也便是“无住无相”,随心所欲,人生当中也就无所谓选择什么或者放弃什么了。

世人无时无刻都在做选择。可见,这世上并没有真正自由的人

如果有,他也早便死了。

而木心之所以不死,在于他娶了艺术,而一个已然婚姻嫁娶的人,是没有权利选择死的。

他从来就不是自由的人。

05

木心之所以能捱过艰苦而无聊的监禁岁月,这与他的内心预期有着很大的关联。

在木心看来,选择了艺术这条路,那就等于一辈子都注定要去流亡,注定要随时做更大的牺牲。

其实在文革之前的1956年,29岁的木心就曾被诬告,被上海第二看守所拘留了一段时间。还在狱中的时候,木心就被告知:“你妈妈死了。”

在晚年的纪录片中,木心说:“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哭得醒不过来。”

木心7岁丧父,现在相依为命的母亲也去了,除此之外还能有更大的打击么?

也许在那一刻,木心内心对于俗世的念想,便彻底决裂了。此生此世,活着还有兴趣去谈论的,唯艺术耳。

那么,在1971年被关进防空洞的时候,木心也知道,这不过是他的人生当中要做出的牺牲之一罢了,内心早有预期,万不可在这里失去作为一个艺术家该有的气质。

在牢狱里,木心说:“我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其实艺术家和宗教信徒很一致,都是带着原罪的思想来世间修行的。

《仙剑奇侠传3》中的徐长卿,算是道家的人了吧,为了体验人间的疾苦,不惜被官兵鞭打,然后关押进大牢里面。

而《达芬奇密码》里面的修道士,也通过鞭打自己来进行修行,希望更接近上帝。

在他们心里,都有这么一个预期:活在人世间,并不是来享福的,而是来修行,并体验苦难的。

既然如此,那么一年两年,哪怕是十年八年的拘禁,又算得了什么呢?

06

在当代,我们告诉大家在狱中应该怎样打发时间,其实是没有多大的意义的。

我们更宁愿将牢狱之灾比喻为生活中的许多艰难困苦。面对这许多无法逃脱和避免的艰难困苦,我们应该怎样去面对呢?

从这个角度来探索木心在牢狱之中的生活,才对我们有更多的借鉴意义。

冥想音乐

木心喜欢古典音乐。可在监狱里面没有乐器可弹奏,那该怎么办呢?

于是他便偷偷在一张纸上将琴键画了出来,然后用手指去弹,从内心深处去聆听自己想要弹奏的音乐。

冥想音乐,不仅仅是用来打发时间,还可以用来治疗你的心灵,可以让你在一片僻静的深处,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

其实,我们不仅仅可以想象音乐,我们还可以冥想很多很多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要刻意去抑制自己的思想。要像风筝一般放飞它,学会在烦躁的社会中冷却下来。

善于自嘲

木心写过一篇关于在狱中的生活光景的文章。文中谈到,一位老者说,在牢里蹲禁闭的人,头上都长有“佛光”。那佛光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是:许多来过这里的人的头,不断地与涂着一层石灰的墙面接触,头垢染出灰褐色的圆晕;人高矮不一,你摩我擦,合作出来的圆晕,其大小与正坐在那里的人的头之比例,恰如一般画像雕像上的庄严佛光。

在苦难的生活里,与人交谈,共同解嘲,那是一大乐趣。

哪怕是像妥斯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记》里面的强盗、流放犯,都渴望和人接触、交流,在平时偷偷卖酒,在圣诞节参与演戏,巴不得生病去医院享受医生的照顾。

面对苦难,无论我们选择如何去看待它,它都在这里,永远不会消失。唯一能改变的,是我们的心态。多与人交流,善于自嘲,可以将杯中的苦汁酿成一杯甜酒。

参与创作

1971-1972年间,被捕入狱的木心尽管三根手指惨遭折断,但这丝毫影响不了他的创作。凭着写检讨书省下来的一点点废纸,他愣是完成了长达65万字的创作:《狱中笔记》。

为了能够写更多的字,木心尽量将这些文字写得如蝇头大小,据说最后参展的时候,这些字要放大好多倍,才能够辨认清楚。

有哪个伟人不是饱受着精神的折磨,才有了伟大的创作和发明?

我们并不能都像基督山伯爵这般幸运,在牢狱中还能打通通道,获得宝藏地图所在,化险为夷。但我们可以像木心一样,可以像维特根斯坦一样,于困苦之中思索,创造新的思想、新的艺术出来。

如此这般,苦难便被我们消磨了,而新的东西也萌芽并成长了。

07

木心说:“得不到快乐而仍然快乐的,才是悲观主义。”

其实真正的祥和,便是在极端的悲观之中诞生的。

在童年,父亲死了;在监狱,姐姐死了,随后母亲也死了。

木心的祥和便是在这般极端的悲观之中诞生的,因为生活中已经没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了。

绝望之中的木心终于知道,唯有艺术是最可爱也是最可靠的同伴。

强者之所以强大,乃是因为他认定了一样东西,无论经历多少的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毫不改变初衷。

不然,换作我们来试试?

而我就办不到。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