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什么被称为农业百科全书)

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考究字源的文字学著作,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书。书成之后,版本众多,其中藤花榭本仿宋刊本,文字误漏较少,字体古朴隽秀,印刷精美。 作者许慎(约58–约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今漯河市召陵区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慎历近三十年时间编撰了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中华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研究《说文解字》的人,皆称许慎为"许君",称《说文解字》为"许书",称传其学为"许学"。《说文解字》是许慎一生最经心之作,前后花费了他半生的心血。由于许慎对文字学做出了不朽贡献,后人尊称他为"字圣"。

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字典正文就按这14大类分为14篇,卷末叙目别为一篇,全书共有15篇。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

《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河,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清代段玉裁称这部书“此前古未有之书,许君之所独创”。 《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 《说文解字》给我们保存了汉字的形、音、义,是研究甲骨文、金文和古音、训访不可缺少的桥梁。特别是《说文解字》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对理解古书上的词义更有帮助。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汉)。

《尔雅》是辞书之祖。《尔雅》最早著录于《汉书·艺文志》,但未载作者姓名。书中收集了比较丰富的古汉语词汇。它不仅是辞书之祖,还是典籍–经,《十三经》的一种,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

《尔雅》是第一部词典,"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汉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

《尔雅》成书于战国或两汉之间,上限不会早于战国,因为书中所用的资料,有的来自《楚辞》、《 列子 》、《庄子》、《 吕氏春秋 》等书,而这些书是战国后的作品。书中谈到的一些动物,如 狻猊 (suān ní,即龙九子之一,形如狮子),据研究,不是战国以前所能见到的。也有认为《尔雅》成书的下限不会晚于西汉 ,因为在汉文帝时已经设置了《尔雅》博士,到汉武帝时已经出现了犍为文学的《 尔雅注 》。 《尔雅》全书收词语4300多个,分为2091个条目。本20篇,现存19篇。

《尔雅》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诂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其中的今话是汉代的话。

《尔雅》是我国第一部按义类编排的综合性辞书,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 后世还出了许多仿照《尔雅》写的著作,被称为" 群雅 ",由研究《尔雅》也产生了" 雅学 "。

第一部韵文书是《切韵》(隋·陆法言)。

隋代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增订本甚多。《切韵》原书已失传,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 王仁昫 《 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切韵》原本已佚,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目前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 编撰《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切韵》是现今可考的最早的韵书,是在隋文帝开皇(公元581-600年)年间,陆法言的父亲陆爽在朝廷作官时,由陆法言执笔把刘臻、颜之推 、 卢思道 、李若、萧该、辛德源 、 薛道衡 、魏彦渊这八个当时的著名学者到陆法言家聚会时讨论商定的审音原则记下来,於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编写完成的。

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西汉·扬雄)。

《方言》为《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此书的简称,作者扬雄(公元前53-公元19年)。《方言》是汉代训诂学一部重要的工具书,也是中国第一部汉语方言比较词汇集。它的问世表明中国古代的汉语方言研究已经由先前的萌芽状态而渐渐地发展起来。

秦朝以前,每年八月,政府派遣"輶轩使者"(乘坐轻车的使者)到各地搜集方言,并记录整理。这些材料由于战乱而散失。扬雄的老师 严君平 收集了1000多字,扬雄的亲戚也有了解。扬雄对此很感兴趣,自己有搜集整理了很长时间,经过27年,写成了这部书。《方言》被誉为 中国方言 学史上第一部"悬之日月而不刊"的著作,在世界的方言学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一部字书是《字通》。

《字通》是南宋中期李从周撰写的一部主要解说隶楷同形异源构件和形近构件来源的字书,也是目前可见的宋代最后一部规范、解说楷书字形的字样之书。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早的记录为西周初年,最迟产生的作品为春秋时期,上下跨度约五六百年。产生地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南到长江北岸,分布在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湖北等地。

经文史专家考定,《诗经》中的作品是在周武王灭商(前1066年)以后产生的。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因为后来传世的版本中共记载有311首,为了叙述方便,就称作"诗三百"。之所以改称《诗经》,是由于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萧统)。

《昭明文选》又称《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一般认为,《昭明文选》编成于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至中大通三年(531) 之间。

《昭明文选》收录自周代至六朝梁以前七八百年间130多位作者的诗文700余篇 ,是一部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只有符合"事出于沉思 ,义归乎翰藻"的标准的文章才能入选。也就是说 ,只有善用典故成辞、善用形容比喻、辞采精巧华丽的文章 ,才合乎标准 ,《昭明文选》正是以此来划分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第一部选集。

所选的大多是典雅之作。在过去文人的眼中,一向被视为文学的教科 书 ,是士子们必读的一部书,千余年来流传不衰。大诗人杜甫教育他的儿子宗武要 "熟精文选理"(《宗武生日》) 。到了宋代 ,更有"文选烂 、秀才半"的俗谚(陆游《老学庵笔记》)。

第一部神话小说是《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 、 《列》 、 《离骚》 、 《周书》 、 《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第一部笔记体小说集是《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所作的文言志人小说集,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又名《世说》。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第一部论语体著作是《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作为一个重要的 先秦 年代,来源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加以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叙事方便,春秋时期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东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战国前夕,总共295年。

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西汉-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其首创的纪传体编史方法为后来历代"正史"所传承。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史记》是中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汉代的 司马迁 花了13年的时间所写成的,是所有史书中用时最长的。《史记》原名《太史公书》,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 汉武帝 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 纪传体 通史,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 编年体 ,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 人物传记 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史记》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东汉·班固)。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 纪传体 断代史 ," 二十四史 "之一。由 东汉 史学家 班固 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 建初 年中基本修成,后 唐朝 颜师古 为之释注。《汉书》是继《 史记 》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 史书 ,与《史记》、《 后汉书 》、《 三国志 》并称为" 前四史 "。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 西汉 的汉高祖元年( 公元前206年 ),下至 新朝 王莽 地皇 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 本纪 十二篇, 表 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 断代史 体例。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是《史通》(唐·刘知几)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唐刘知己撰,前后历经九年,成书于景龙四年(710)。刘知几(661~721),字子玄,唐朝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曾“三为臣史”,“再入东观”,修史二十余年,生平著述甚多,为唐初著名史学家。

第一部兵书是《孙子》(春秋·孙武[一说孙膑])。

《孙子》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武经七书"之一。世界公认现存最早的"兵学圣典"。又称《孙子兵法》、《吴孙子》等。孙武撰。

第一部古代制度史是《通典》(唐·杜佑)。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 北魏 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 贾思勰 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第一部工农业生产技术论着是《天工开物》(明·宋应星)。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 百科全书 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学家 宋应星 。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 17世纪 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一部茶叶专着是《茶经》(唐·陆羽)。

《茶经(经典珍藏本)》成书于唐代,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专著,被誉为"荼叶百科全书",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它是"茶圣"陆羽毕生茶事绝学的心髓。

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是《全芳备祖》。

《全芳备祖》是南宋后期编辑、印行的一部植物(花果卉木)大型类书,《全芳备祖》的编写者陈景沂,即陈咏,温岭人乡贤清代进士。

第一部药典书是《神农本草经》(秦汉)。

《神农本草经》又称《 本草 经》或《本经》,托名"神农"所作,实成书于汉代,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 中药 理论精髓。《神农本草经》记载了365种药物的疗效,多数真实可靠,至今仍是临床常用药;它提出了辨证用药的思想,所论药物适应病症能达170多种,对用药剂量、时间等都有具体规定,这也对中药学起到了奠基作用。

第一部中医学书籍是《黄帝内经太素》。

第一部地理书是《禹贡》(战国)。

第一部建筑学专着是《营造法式》(宋)。

《营造法式》是代表我国古代建设科学与艺术巅峰状态的典籍,记载着宋代建筑的制度、做法、用工、图样等珍贵,对研究中国建筑、理解其理念和精神有着深远的意义。

第一部珠算介绍书是《盘珠算法》。

是明代数学家徐心鲁在万历元年( 1573年 )刊行于 福建 的 珠算 普及著作。《盘珠算法》二卷,附有有大量插图,图中所示的明式算盘是上一珠,下五珠,可见"日式算盘"在明朝万历初年已经在福建流行了。

第一部最大的断代诗选是《全唐诗》(清·彭定求等)。

《全唐诗》是清朝康熙年间编修的一部汇集唐朝诗歌的集子,共计收录了48900余首诗歌,诗歌作者2200多人,是目前为止收录唐诗最多的诗歌总集。

第一部绘画理论着作是《古画品录》(南朝·齐·谢赫)。

《古画品录》是南朝齐谢赫创作的一本中国画论著作,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著。

《画品》品评三国至齐梁画家二十七人(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所引为二十九人),共分六品,并以品第为次序。

第一部戏曲史是《宋元戏曲韵史》。

第一部系统的戏曲理论着作是《闲情偶寄》(清·李渔)。

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是《七略》(西汉·刘歆)。

第一部文艺理论书是《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 文学理论专著 。成书于 公元 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刘勰《文心雕龙》的命名来自于 黄老道家环渊的著作《琴》。

第一部汇编古代文化典籍的书是《永乐大典》(明·解缙等)。

《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