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产生的原因(雾霾产生的三个主要原因)
“即便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不变,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就减少了,表现出的现象就是空气质量变得糟糕了。”
“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即便单日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空气质量也会变差。”
“这次京津冀雾霾的形成,“不利气象条件”就属于“神助攻”!”
“人宅家,车入库,工地停工,工厂停产,这次重度雾霾谁来背锅?”“环保专家们也别闲着了,出来走两步?”
2月10日-14日,京津冀地区经历了一次重污染天气。由于正处于疫情期间,人们感到疑惑,纷纷在网络上发问!
在全国疫情期间,社会活动降至低点,道路上机动车也大幅减少,重度污染依然出现,的确让人有些费解。为了更好地解释这次重度污染形成的原因,记者采访了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主任雷宇。
01 说雾霾前,先温习下“大气环境容量”
雷宇团队在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以2012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规定的PM2.5年均浓度标准作为目标,通过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分析得到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4种主要大气物的环境容量。
“大气环境容量,指在一定的环境目标下,某一环境单元大气所能承纳的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排放量。”雷宇解释道。
也就是说,如果要达到《标准》中规定的PM2.5年均浓度,那么每个省市的几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就不能超过容量值。在这个数值以内的污染物排放,大气环境能通过自净功能将其消化。如果排放量超出容量值,那么PM2.5浓度就有超标的风险。
环境容量并非一个固定值,而是动态的、变化的。
图源:北极星大气网
如上图示:同一地区,当气象条件有利时(你可以理解为风和日丽、微风拂面),这一地区的大气环境容量就会增加(图左),反之则会减少(图右)。
即便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持不变,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大气环境容量就减少了,表现出的现象就是空气质量变得糟糕了。
另外,雷宇补充道:“以日为尺度看,大气环境容量的变化会很大。但是以年为尺度来看,对于以PM2.5浓度达标为约束下的环境容量而言,变动相对就小得多。”
也就是说,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即便单日污染物排放总量不变,空气质量也会变差。
这次京津冀雾霾的形成,“不利气象条件”就属于“神助攻”。
02 大气环境容量降低+排放量并无大幅减少=重污染天气
除了气象条件变差导致大气环境容量变小,另一方面,并不像网友们理解的那样:工厂都歇了,路上都没车了,排放量也会大幅降低。科学的表达应为——今年春节期间,京津冀地区污染排放特点是:机动车排放大幅降低后有回升,但工业排放降幅有限,采暖排放还略有增加。
与此同时,资源型工业的排放并没有出现明显下降。例如火力发电、钢铁、焦化等关系国民生产生活的高排放行业,由于存在不可中断的生产程序,需要常年运转。
雷宇同时介绍道,2019年,全国污染物排放量已经接近全国大气环境容量(较以前大幅减少)。有人会问,既然排放总量已经接近全国大气环境容量,怎么还会有重污染天气呢?
雷宇给记者打了个比方:“就好像一个班级,有的学生分数很高,但有的学生分数很低。某一个同学分数的高低,和全班平均水平并不矛盾。”
“虽然全国排放量接近大气环境容量,但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年度PM2.5平均浓度仍高达57微克/立方米。说明这一地区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还是太大,高于地区大气环境容量60%以上。”雷宇补充道。
他同时指出,重度污染天气的出现和PM2.5年均浓度达标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PM2.5年均浓度达标,并不等于重污染天气就完全消失。
03 我们的治污方向到底对不对?
雷宇说:“事实上,经过全国上下多年努力,近年来我国PM2.5浓度持续快速下降。截至2019年底,全国337个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到36微克/立方米。53%的城市达到了PM2.5年均浓度标准;我们统计得到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也保持下降趋势。”
“当然,随着全年PM2.5浓度的下降,雾霾重污染的频率、长度和强度都会降低。我认为坚持目前的工作方向不动摇,雾霾重污染会逐步减少。”雷宇说。
北京市2月中旬历史同期相似案例PM2.5小时浓度演变 图源:生态环境部
中国在“蓝天保卫战”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的成就,世界各国公认。治霾成就毋庸置疑,当然,民众切身感受也不能忽视。未来,挑战更多。
改革进入深入区,接下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联防联控联治,持之以恒地开展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用地结构的调整,强化污染排放控制,大幅削减大气污染排放强度,仍然是我们要啃下的硬骨头。
我们相信,如同疫情我们终将胜利一样,蓝天保卫战这场战役,我们道路正确、方向正确,也必将迎来胜利的朗朗晴空。
链接:
全国各地都在全力防疫,这个"年"也变成“度日如年”的年。
可是,每天一早我看看窗外,难以置信的是,啥都停了,它一直在:雾霾!看了下天气推送,又一波污染天要来,这下蒙圈了,专家们花了那么多钱研究的雾霾成因到底几个意思?
常态下的尾号限行,甚至是单双号限行,你说是也就是了,现在几乎没有啥车敢上路,怎么还有雾霾呢?
啥都没关系了,但雾霾还是出现了,它到底是哪来的呢?医学专家都在忙着抗击病毒,环保专家们也别闲着了,出来走两步,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
近期,科技日报发消息称,专家表示,气象辐合或是关键原因。大气观测和研究结果显示,近期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减小。虽然社会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2倍以上,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
今年春节以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已经多次出现重污染天气过程,2月12—13日,北京等多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为重度污染,首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汽车停驶、工厂停产,甚至连餐厅都不营业了,雾霾怎么还在?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等专家就当前重污染天气成因、变化趋势和应对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超环境容量2倍多。
春节以来,假期又逢疫情,社会活动水平很低,为何还有重污染?
对此,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研究员王自发解释称,大气污染程度不但与排放有关,也与大气环境容量有关。气象条件好的时候,城市大气环境容量大,反之环境容量小。今年春节以来,受假期和疫情影响,社会活动水平下降,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的PM2.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较秋冬季平均水平下降约20%—30%。
但同时,区域内频繁出现长时间静稳、强逆温、高湿的不利气象条件,平均风速整体低于2米/秒,相对湿度高于60%,大气边界层高度降低到300—500米,仅为正常情况下的1/2至1/3。京津冀中部、河南中部、山东西部等地多次出现大雾天气,导致区域大气环境容量比平时减少约50%。
大气观测和研究结果显示,近期不利气象条件导致环境容量大幅减小。虽然社会活动处于较低水平,但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仍然超过环境容量2倍以上,这是近期雾霾频发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