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冬皇的坤生(14岁成名誉冬皇)
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孟小冬
她,出生于梨园世家,九岁开蒙学唱老生,童声稚嫩,却清晰有力;
十二岁在无锡首次登台崭露头角,十四岁在上海乾坤大剧场与明星大腕等同台演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因此亮相名动上海。
当时的评论界赞她"扮相俊秀,嗓音宽亮,不带雌音,在坤生中已有首屈一指之势"。
她被誉为梨园"冬皇"——孟小冬。
年少一唱成名,再唱名动北平
孟小冬,出身京剧世家,她选择走京剧这条路毫无悬念。
她的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她的父亲、叔伯等人都是京剧演员。
在这样的梨园世家,孟小冬是从出生就耳濡目染认识了京剧。
九岁,她正式开始戏剧,师从她的姑父仇月祥学老生。姑父对她十分严格,学戏稍有差错,就要责打。
但也因这份严厉,孟小冬才有后来扎实的功底和耀眼亮相;也因为所学是京剧中的老生,培养出她执着和英气的气质。
十二岁初登台,十四岁就名声大噪,让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见识到了成人世界的繁华。
青春少年朝气蓬勃,容易被成绩冲昏头脑,但是孟小冬没有被赞扬夸奖挡住前进的路,她自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脚步坚定地迈向想要走的路。
在上海那几年,她一直在"大世界"乾坤大剧场里唱开锣戏,重要的第一场戏。
京剧的圣地在北京,1925年,孟小冬决定离开上海,随师赶往北京深造。
不为眼前繁华蒙蔽,而停止脚步,这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自爱。
抛辉煌为爱隐退,终是意难平
在当时,女子演坤角,与其他名角同台实在是凤毛麟角。可孟小冬偏偏是与戏剧特别有缘,她来北京第一场戏,就是当时名伶琴雪芳同台合作,再次惊艳。
孟小冬的老生,扮相好,无脂粉气,台风潇洒大方,嗓宽韵厚,不带雌音,这在当时女扮老生中,极为难能可贵。
孟小冬来到北京的第一年,唱红的同时,一生中刻骨铭心的爱恨纠葛开始了。
她在京演出频繁,有缘与当时著名男旦角梅兰芳合作,她的演技与梅兰芳甚至可以相抗衡,一时成为了风靡九城的佳话。
世人如今只知旦角梅兰芳,可那时,孟小冬是最红的生角。二人乾旦坤生,各成一方,在好事者大力促成下,他们合作演出多个剧目,最后众盼所归的喜结连理,成为了戏坛的一对佳偶,从此孟小冬隐退不再上台演戏。
因为梅兰芳当时已经有夫人,孟小冬问及名分,给出的答复是,梅兰芳过继大伯,所以继承两房,可以有两房夫人,为此孟小冬深信不疑,所以另居一院。
但天不随人愿,情深且不寿。
1926年的一天,孟小冬的爱慕者王惟琛心怀怨恨闯进梅家,他本想杀害梅兰芳,却失手杀死了梅兰芳的好友张汉举。当时社会舆论大肆宣扬,梅孟二人的感情,也受到冲击。
之后,,梅兰芳大伯母去世,孟小冬以夫人身份前去吊唁。但是,梅兰芳的夫人却不同意孟小冬进门,无奈之下梅兰芳劝孟小冬离开,这让她心灰意冷,回到家中寒了心,也断了情,二人正式分开。
之后流言四起,孟小冬连续三天登报启事:
"冬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名定兼祧,尽人皆知。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
寥寥百字写尽满腔热忱的错付,写尽对良人的心灰意冷,在爱情和尊严面前,孟小冬选择了尊严。
这段青春年少时的爱恋,以天作之合开始,以万念俱灰结束,她也再次阔别戏台。
岁月艰难洗尽铅华,拜余师学戏
情场失意的孟小冬,再次投入刻苦专研戏剧中,到处拜师学艺。
1938年,正式拜余叔岩为师,成为余叔岩唯一的关门女弟子。其实,余孟二人的缘分,要追溯到三年前,甚至可能更早。
那时候,曾有人给余介绍弟子,但都被余一口回绝了。余对朋友说:"有些人教了也是白教,徒费心力。" 朋友问:"当今之世,谁比较好呢?"余回答说:"目前内外行中,接近我戏路,且堪造就的,只有孟小冬一人!"
而早些年,孟小冬曾想拜余为师,但余考虑到与梅兰芳的关系,一直未答应下来。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孟小冬几经周折,终于得偿所愿拜余为师。
拜余为师时,余身体已经不大好,早已不登台表演。
孟小冬就在学艺期间,一直殷勤侍奉,刻苦学艺,敬业执着。余叔岩也倾囊相助,一招一式都务求完美。
孟小冬的戏路,也是从这时有了质的飞跃,从早期靠天分起家,到如今有实力可以和京剧老生翘楚抗衡,她走了10多年。
1938年12月24日,阔别舞台六年之久的孟小冬再度登台,一出《洪洋洞》,赢得了满堂喝彩,也赢得了那一声实至名归的尊称"冬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