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文体两开花”(文体两开花什么梗)

文体两开花什么梗(孙悟空“文体两开花”)

六小龄童“文体两开花”的梗最近火遍大江南北。文史君蹭蹭最后一波热度,跟大家聊聊孙悟空文体两开花的历史依据。戏说不是胡说,改变不是乱编,我们是正经公众号,怎能“章口就来”,否则要向全国人民谢罪的!下面进入正题!

一、文体两开花的出处

首先,必须要为六小龄童章金莱老师平反。章老师从未在任何场合说过“文体两开花”。一切的起因还是源自被六学家称作“灵堂买片”的视频。2017年4月15日电视剧《西游记》导演杨洁老师去世,章金莱老师参加葬礼后拍摄了一段宣传新片的视频。原话如下:

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让杨洁导演和海内外观众满意的新的荧幕形象,来告慰我们的杨洁导演。随后经过网友加工就变成:今年下半年,中美合拍的西游记即将正式开机,我继续扮演美猴王孙悟空,我会用美猴王艺术形象努力创造一个正能量的形象,文体两开花,弘扬中华文化。然后在人类本质的催使下,这段话被复读了无数遍,文体两开花便成了一个梗。

据B站某up主分析,文体两开花实际上来源于章金莱老师与乒乓球主席刘国梁的互动,在网友填词的复读下才诞生了这个梗。所以说,章金莱老师是真☆躺着也中枪。

二、孙悟空的历史原型

关于孙悟空的历史原型,有很多说法,这里做一个简单梳理。

第一种说法:印度《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胡适就主张这种印度外来说。哈奴曼在《罗摩衍那》中腾云驾雾,拘禁太阳神,大战楞伽城的桥段。这与孙悟空筋斗云,戏耍玉皇大帝,大闹天宫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种说法:淮河水怪无支祁。鲁迅主张此本土说。无支祁是生在桐柏山中的一只猿猴,在淮水兴风作浪。大禹治水将其镇压在龟山之下。这与孙悟空生于花果山,大闹龙宫,被压五指山有相似之处。

第三种说法:中印神话人物融合。季羡林主张此说。印度哈奴曼和中土无支祁的神话形象皆有与孙悟空形象相似之处。孙悟空作为吴承恩的文学创作,必然是融合多重形象的产物。

第四种说法:悟空禅师车奉朝。车奉朝本是大唐武官,随军出使西域罽宾国。车奉朝在西域拜入高僧三藏法师舍利越摩门下,随后游历天竺。多年以后,车奉朝携经书返回长安,被皇帝赐名悟空。

第五种说法:西行使者说。玄奘西行途中曾有一位胡僧相伴,因胡人毛发旺盛,五官异于中土人士,也被视为是孙悟空的原型。孙悟空又叫孙行者,这位胡僧正好也具有西行向导行者的作用。

三、历史上的孙悟空如何开花?

文体两开花的含义就是能文能体,两面开花。那这些孙悟空的历史原型是如何开花的?

首先,对于孙悟空的神话原型明显是融合说更加全面,印度猴神哈奴曼和淮河水怪无支祁的故事合起来简直就涵盖了孙悟空西行前的大多数故事。哈奴曼作为印度神猴,武艺高强,多次展现出高超的体能和技艺,这是能体。无支祁虽然起初被视为水怪,但随着民间的传颂,已经变成了一位文静儒雅的孝子,投河后化身淮河水君,在水下置宫殿百官,成了文德之君,这是能文。可见神话中的无支祁与哈奴曼合起来的孙悟空就是文体两开花。

其次,车奉朝那已经不是两开花了。车奉朝少年好儒学,以孝悌闻名乡里,长大后左卫泾州四门府别将,这已经是文体两开花了。等车奉朝游历天竺功成回国后已经是佛学大师,法号悟空了。那岂不是文体佛三开花。

最后,玄奘的西行使者那自然是位通晓西域语言的翻译向导,这自然是能文。同时,作为行者,自然要有较好的体术和体能,这自然是能体。

这样看来,无论是哈奴曼和无支祁还是车奉朝、西行使者,都是文体两开花的神话形象,孙悟空文体两开花不是胡说,更不是乱编,是有依据的。

文史君说

我们是浩然文史,正经文史类公众号,不是六学家,更不认可过度消费西游文化,也无意参与六学家与艺术家章金莱老师之间的纷争。我们只想说,本月月底雅俗共赏的“春节专题”活动即将正式开始,我将继续扮演文史君,我会用浩然文史的优质文章努力传播春节风俗知识,文史两开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谢谢大家的支持!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