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沙龙文化(沙龙)

沙龙(法国的沙龙文化)

当我们翻看法国历史,发现沙龙文化在早些时候被赋予了很深刻的内涵,还曾经为法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荣誉。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法国的沙龙文化。

首先,我们得先明白什么叫沙龙,沙龙(salon)是以谈话为主,由一位沙龙女主人来主持,凝聚文人墨客,以谈话为主的聚会。

法国的沙龙起始于17世纪,谈话主题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参与者主要都是达官显贵,核心人物是著名的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她出身名门,厌倦了宫廷的倾颓奢靡而开创了法国历史上第一个沙龙。

朗布依埃夫人

朗布依埃夫人沙龙

进入18世纪以后,沙龙文化迎来了顶峰,成为法国社会最重要的社交方式。18世纪的沙龙由谈论文学艺术变成了百家争鸣的论坛:大到世界政局波澜诡谲的变化,小到老百姓家长里短的趣闻,都可以成为话题,众多才子各抒己见,高谈阔论,针砭时弊。18世纪众多启蒙思想家们都是沙龙里的常客,沙龙迅速成了百科全书派的聚集地,伏尔泰的喜剧,哲理小说都在沙龙里朗诵并表演,巴尔扎克在沙龙里开创了书信体评论模式 ……启蒙主义的思想在沙龙中萌芽并在思维的碰撞中走向成熟,自由和平等的思想深入人心,为法国大革命爆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启蒙思想深深的影响了18世纪的法国艺术风向,这个时候的沙龙里,有洛可可风格的绘画大师,也不乏崇尚古典复兴的新秀们。

布歇是典型的洛可可风格画家,他的画作技法细腻,色彩明快,具有一定的情感煽动性。

带皮手筒的年轻女子 /布歇/ 1742

梦中的牧羊女/布歇/1763

布歇的把洛可可的淫欲享乐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幅裸女就是其中的一幅代表作

美学随着启蒙运动的兴起产生自觉和反省。这时候的画家以夏尔丹为代表,以平民生活为主题,用冷静的笔法描写他们的劳动和生活。

肥皂泡/夏尔丹/1733

市集归来/夏尔丹/1739

大卫的作品多以精细的古典元素来表现革命激情,一洗巴洛克的奢华和夸张,画面简洁有力,构图严谨,变现了启蒙运动对于理性要求的新美学精神。

荷拉斯兄弟之誓/大卫/1784

马拉之死/大卫/1793

可能很多人不禁要问,对于法国影响如此之大的沙龙,为什么是由女主人主持呢?因为沙龙中很多都是男性,肾上腺激素一飙升难免在讨论中出现矛盾和激烈的争论,这时候就需要温柔平和的女主人来缓和紧张好斗的气氛。下面我就来看看繁盛的18世纪法国沙龙里那些流光溢彩的女主人。

蓬巴杜夫人

作为18世纪法国最门庭若市艺术沙龙的创始人,蓬巴杜夫人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女性。作为路易十五的情妇和军师,她玉手一挥精致奢华的洛可可艺术便风靡整个欧洲,她指点江山,轻启朱唇就让耳根子软的路易十五发动了将法国带入灾难的七年战争。

布歇所画的《蓬巴杜夫人》,1756年。在蓬巴杜夫人所有的画像中被公认最优秀的一幅,布歇使用了蓝绿色,着重体现夫人高贵典雅,但又不失妩媚,笔法细腻,色调浓郁。

这张画像颇符合当时的时代风向,也是由布歇所画,桌脊摆放的有狄德罗的《百科全书》、孟德斯鸠的《法的精神》以及伏尔泰的《亨利四世时代》,表现了夫人的艺术和文化造诣,也反映了当时法国社会启蒙思想传播的盛况。

封爵为蓬巴杜夫人后,凡尔赛宫内成了她宴请艺术宾客的聚集地。此图为当时夫人艺术沙龙中心之一的真实地点,我们可以看到婀娜多姿的洛可可风格家具。

路易十五时期凡尔赛宫内的座钟

夏特莱夫人

夏特莱侯爵夫人被后人视为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她的沙龙里流动着更多的理性氛围,被伏尔泰称为“神圣可敬的艾米丽”。

夏特莱夫人这幅肖像手拿圆规,表现了夫人的理性思维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