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蛇添足说明什么道理(画蛇添足的道理)

画蛇添足的道理(画蛇添足说明什么道理)

一个寓言故事叫画蛇添足,讲的就是楚国贵族祭祀祖先之后,把一壶酒给手下,一壶酒不够分,大家决定通过画蛇的方式来决定谁喝这酒 。有一个人最短时间画好蛇,结果看到别人还在画,他就左手拿着一壶酒,右手继续画蛇,给蛇添上足。过了一会,第二个画好蛇的一把抢过他的酒就喝,一边喝一边反问:蛇有脚吗?只留下一脸迷茫的画蛇添足之人。很多人读完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做多余事情反而有害。

图片来自网络,涉侵删

这个寓言就仅仅这么简单吗?知常容觉得很多人并没有真的理解这个寓言的意思,这个寓言充满人生哲理,不信?一起听知常容来分析。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个寓言讲给谁听的?

这是齐国的特使陈轸讲给当时楚国的令尹昭阳听的,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职。陈轸代表的是齐国的势力。令尹昭阳已经击败魏军占领八邑,昭阳的设想是准备挑战齐国,向东伐齐。在这种情况下陈轸说了这个寓言故事给他听。

相信各位听到这里自然明白陈轸不是讲一个笑话给他听,这是两军交战消除战火的关键时刻。但神奇的是昭阳听完之后就退兵了。

这个寓言故事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这寓言有什么神奇之处?

蛇代表谁呢?蛇就是功劳和爵位。昭阳已经做到最高的官职,再往上就只能让楚国的王位让出来了,这等于说蛇已经画好了,不可能再画了。

陈轸继续说,你现在攻打齐国就好比是画蛇添足,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的官已经最高了,如果你打赢了,楚王还能赏你什么呢?如果赏不了什么,楚王会不会产生什么想法呢?如果你打输了,那么你的威名就会扫地,你的令尹的位置可能会让给其他人了。这是一场对你来说不管是输是赢都是输的战争,你为什么还要打下去呢?

结果昭阳就真的退兵了。

有些人觉得这是昭阳贪恋自己的位置弃楚国的利益不顾,这是一种为小利舍大义的举动。但仔细想想,身为楚国的最高指挥官难道连这点觉悟都没有吗?

当然不是,画蛇添足到底触动昭阳的什么痛处呢?

那就是因为当时的国君叫楚怀王。

这个家伙将楚国从巅峰带向了地狱,最后自己身陷秦国,死在秦国。楚国当时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与齐秦并列。楚、齐、赵、魏、韩、燕、义渠联合成一体,他任总指挥攻打秦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他的手下,最后屈原的下场每个中国人都清楚。

屈原为什么不受楚怀王的信任呢?说出来的道理很简单。

当时上官大夫想与屈原争宠,只说了这么一句话,《史记》中记载: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楚怀王就发怒疏远了屈原。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屈原制定的法令,功劳都归屈原,不但如此,屈原还说非我莫能为。这当然是上官的胡说八道了,但楚怀王就信了。

因为这句话发怒的楚怀王折射出来的性格就是担心手下的光环太大,不喜欢手下的影响力太大。他很怕百姓不知道自己的功劳,也很怕百姓只知道自己手下的功劳太大。

令尹昭阳并不是楚怀王的亲信,而且昭阳很清楚楚怀王这种性格,如果他立下的功劳太大,那么楚怀王没有什么可以赏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呢?用脚趾头都能想得出。

昭阳的退兵为自己赢了安全,后来楚怀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给昭阳,又给他封地,昭阳一生平安的度过。

屈原却根本不懂画蛇添足的真正含义,只知道一心为国家,却从不去考虑这个楚国最高位人的性格和想法,自然落得跳江自杀。当时司马迁在《史记》中借了一个渔父嘴巴指出屈原的问题。

当时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很多失意的朋友都会说出这样的话来。渔父却给他指了一条明路:

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但是屈原怎么会想到这些呢?他只会想到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会受到这么不公的待遇呢?此出的屈原已经进入牛角尖不能自拔了。因为他没有想到就算自己这么努力,楚怀王不采用依旧没有任何作用。

如果他有昭阳那一点点的觉悟,如果他能听懂什么叫画蛇添足,或许他的结局不会如此。如果他的结局不是这样,或许屈原的名气可能没有这么大,也不可能成为端午节纪念的对象。这也许就是时也,命也,命也,时也。留下千古清名与当时保全自身或许永远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此题永无答案。

画蛇添足表达的不是做多余的事情,而是表达一种物壮则老的道家的思想。物壮则老这句话在《道德经》第五十五章。

这个寓言一点也不搞笑,如果你现在正处在失意之时,那么更应该好好读一读画蛇添足,这不是心灵鸡汤,但比心灵鸡汤更管用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