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的资料(珠穆朗玛峰的简介)
珠穆朗玛峰,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
珠峰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与尼泊尔交界处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纬 27°59′15.85″,东经86°55′39.51″,北坡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南坡在尼泊尔索卢坤布县境内。
中国西藏及其周边区域地形图:Tibet and surrounding areas topographic map|由软件GMT制成 图源@wikipedia
珠穆朗玛峰的名字来源于藏语“ཇོ་མོ་གླང་མ(jo-mo glang-ma rib)”,意为“圣母”(据《人民日报》)。1258年(待考)出土的《莲花遗教》记载了珠峰被称为“拉齐”;噶举派的僧人桑吉坚赞在《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称珠峰所在地为“顶多雪”。
米拉日巴道歌集汉语版 | 此书记载了米拉日巴一生艰苦卓绝的事迹 图源@网络
早在公元1708年(清朝康熙四十七年),爱好数学、天文和历算的康熙帝为了绘制《皇舆全览图》,派人随军队进入西藏进行测量,依靠目力绘制地图。这幅图在1711年交给了西洋传教士雷孝思审查。雷孝思认为此图缺乏天文位置, 距离也没有实际测量,不能与其他各图街接,但记载详细,较之同时代的其他地图已胜一筹。因此三、四年后(据林超教授文章考证),康熙又派出曾在钦天监学习过数学测量的喇嘛楚尔沁藏布、兰本占巴和理藩院主事胜住从青海步行入西藏测绘地图,实际测量了从西宁经拉萨到恒河源头一段。后因策妄阿拉布坦犯藏而被迫在1717年提前返京。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1月1日,关内各省和关外满蒙的测量工作完成,并绘制了木版的《皇舆全览图》,共二十八幅,但未包括西藏(最西到金沙江上游)。到了1719年,西藏图也制作完成,次年康熙帝宣布《皇舆全览图》绘制完成并“铸以铜版藏内府”。
《皇舆全览图》中《西藏图》局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 | 图源@ 李孝聪. 《记康熙《皇舆全览图》的测绘及其版本》. 故宫学术季刊. 第三十卷 (第一期): 78.
铜版图中西藏和满蒙地区名字使用的是满文,共八排四十一幅,可以说是最早的关于珠穆朗玛峰的文献。1721年木版三十二幅的《皇舆全览图》将满文转换成为了汉文。西藏图分为拉藏图、牙鲁藏布图(无误)和冈底斯阿林图,牙鲁藏布图中将珠峰标注为“朱母朗马阿林”,其中“阿林”为满语中的“山”,这是珠穆朗玛峰最早的汉译名称。
牙鲁藏布图标注了“朱姆朗马阿林” | 图源@网络
从此以后,中国的地图和文献都开始沿用“朱姆朗马”的名称,虽然汉字写法不同,但性质和意义不变。如《大清一统志》中有“朱木拉马山”,《水道提纲》中有“朱木朗马”等。
1749年,乾隆皇帝派兵入藏平定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顺便对西藏地图重新实测,绘制新地图。从1760年到1770年绘制的《乾隆内府舆图》(又称《乾隆十三排地图》)中,首次使用了“珠穆朗玛阿林”的名称,这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写法是一致的。1822年的《皇朝地理图》和1864年《大清一统舆图》都是根据内府舆图绘制,使用了“珠穆朗玛山”的名称,去掉了“阿林”。
《乾隆内府舆图》封面和西域局部地区 | 原名《皇舆全图》,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幅运用西方最先进的经纬度测量技术和带有经纬网格的地图绘制方法测绘的国家地图。图中以纬度每隔五度为一排,共十三排,故又称《乾隆十三排图》。1932 年故宫博物院据清内府藏乾隆二十五年(1760)铜版重印现藏于国家图书馆。 图源@赵扬《乾隆十三排图图版说明》
1726年,雷孝思将《皇舆全览图》寄至法国,由法国当时的皇家制图官d’Anvilles绘制《中国新地图》,于1737年的海牙出版。这套地图有两张与珠穆朗玛相关,一张是《西藏总图》,图幅全名为西藏及疏附哈密地区全图;另一张是拉萨和牙鲁藏布江地图,这两幅图中珠峰的标注是M.Tchoumour Lancma。
中国总地图,包括中国鞑靼和中国西藏(GENERAL MAP COMPRISING CHINA, CHINESE TARTARY AND CHINESE TIBET) | 图源@网络
西藏总图(CARTE GENERALE DU TIBET DU BOUT-TAN)| 图源@网络
1808年,英国勘测队开始在印度进行大三角勘察(Great Trigonometrical Survey),并于19世纪30年代到达喜马拉雅山丘陵地带,但因尼泊尔担心英国军队借机侵略而拒绝勘测队进入,英国勘测队被迫沿德赖平原继续勘测。
1847年,勘测队开始勘察喜马拉雅山诸峰,干城章嘉峰(Kangchenjunga,也常写为Kanchenjunga,世界第三高峰)在当时被认为是世界最高峰。1847年11月,英属印度测量局局长安德鲁·华欧(Andrew Scott Waugh)观测到有座山峰比干城章嘉峰高,同队的约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也观测到这座山峰并将其称为“B”峰;1849年,局长派遣詹姆斯·尼科尔森(James Nicholson)再次测量得出“B”峰的高度大概为9,200米(30,200英尺)。助手米歇尔·亨尼斯(Michel Hennessy)基于罗马数字给山峰命名,干城章嘉峰为第九峰(Peak IX),“B”峰为第十五峰(Peak XV)。
安德鲁·华欧及其绘制的测量喜马拉雅山脉的三角测量示意图 | 图源@网络
1852年,来自孟加拉的印度数学家拉德哈纳特·希克达尔(Radhanat shikdar)基于尼科尔森的观测利用三角学计算结果,确认珠峰为世界第一高峰;1856年3月,英属印度测量局宣布第九峰高度为8,582米(28,156英尺),第十五峰的高度为8,840米(29,002英尺),第十五峰“最可能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事实上,第十五峰计算高度为8,839.2米(29,000英尺),但为了让人相信是确切高度而非近似值(整数的英尺单位数值很让人怀疑是估计值),故意人为调整2英尺(61 cm)。
喜马拉雅山脉十四座极高山 | 山地地形分为低山、中山、高山和极高山,极高山是指海拔在5000米以上的山脉。图源@自然资源部
1855年,印度测量局现任局长为了感恩自己的老师,前任印度测量局局长乔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将第十五峰定为“埃佛勒斯峰(Mount Everest)”,以纪念。事实上,埃佛勒斯并没有直接参与测量珠峰,他本人也表示反对并告知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印地语不能拼写“埃佛勒斯”,印度本地人更不会念。尽管如此,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仍采用“埃佛勒斯峰”名称。
乔治·埃佛勒斯(George Everest,1790~1866年),1830年至1843年任印度测量局局长。完成威廉·兰姆顿(William Lambton)始于1806年的沿子午线弧从印度南端往北到尼泊尔的测量。| 图源@wikipedia
建国前,我国长时间也采用了这个英文名称作为标准名,音译为额菲尔士峰。我国已故地理学家,北大地理系教授林超博士经过三个多月的勘查取证,查阅大量中外文献,周密考证了珠穆朗玛峰发现与命名的经过,随后在1958年发表了震撼中外的论文《珠穆朗玛的发现与名称》,为我国在地名学上赢得了崇高的声誉。林超博士在他的论文里列举了大量文献,证明藏族同胞在很早就认识和了解珠峰,并且给它起了名字——珠穆朗玛。在1760年乾隆时期的地图上,就开始出现了与我们今天写法完全相同的“珠穆朗玛”,而英属印度测量局在1852年测量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我国测绘珠穆朗玛峰晚了至少135年之久。
林超(1909~1991年),字伯超,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原中国地理研究所所长 | 图源@wikipedia
1951年1月9日,《人民日报》的《伟大的祖国》专栏上刊出一幅喜马拉雅山主峰的照片,所附说明文字为:这就是世界上第一高峰——额菲尔士峰。我国地理学家王鞠侯先生(时任开明书店自然编辑室主任)指出该处错误并提出建议。1952年5月8日,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联合发布通报,将“额菲尔士峰”正名为“珠穆朗玛峰”,捍卫了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5月27日,人民日报刊发《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出版总署通报“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外喜马拉雅山”应正名为“冈底斯山”》 。指出“额菲尔士峰”应正名为“珠穆朗玛峰”、“外喜马拉雅山”应正名为“冈底斯山”。
王鞠侯(1902~1951年),名勤堉,地理学家,珠穆朗玛峰的正名者 | 当正式的政府通报发布时,王鞠侯先生已长眠于地下一年多了。图源@wikipedia
政府通报指出远在清康熙五十六年,清朝理藩院主事胜住会同喇嘛绘制西藏地图时,即根据当地藏族的习惯称呼开始用这个名称。“珠穆朗玛”是藏族“圣母”的意思。但自一八五二年印度测量局测得此峰高度后,西人便从一八五八年起,将印度测量局局长额菲尔士(英国人)的名字作为此峰的名字。我国编撰地志舆图的人也盲目地采用了这个名称。用帝国主义殖民官吏的名字来称呼我国的最高山峰实在是很大的一个错误。此外,“外喜马拉雅山”这一带有侵略者观点的错误名称也将被弃用。
珠穆朗玛峰 | 图源@wikipedia
此后,珠穆朗玛峰的汉语名字被正式更正。英文名字直至今日仍无法彻底正名。
1952年政府通报后,官方依据“威妥玛式拼法”按照藏语发音将珠穆朗玛峰英译为Mount Jolmo Lungma。1978年9月26日国务院批转《关于改用汉语拼音方案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的报告》,要求改用汉语拼音字母作为我国人名地名罗马字母拼法,取代“威妥玛式拼法”。随后,在测绘出版社出版的《汉语拼音中国地名手册》中,珠穆朗玛峰被英译为Mount Qomolangma。2002年,人民日报刊文再次强调国际上使用的英文名“Mount Everest”应正名为藏语名“Mount Qomolangma”。然而,直至目前为止,西方一些国家却仍在使用“Mount Everest”的称呼,尼泊尔将珠峰成为萨迦玛塔峰( Sagarmatha Peak)。
珠穆朗玛峰峰顶俯视图 | 图中间为峰顶,展示了三个侧峰面 图源@wikipedia
“埃佛勒斯峰”名称是殖民主义的产物。地名具有严肃的政治性,是国家领土主权的象征,体现着民族尊严。如果说19世纪中叶,英属印度测量局给珠峰命名是在“无知”或“不想知”的情况下随意行为的话,现如今所谓的“我们现在已经确知藏名是珠穆朗玛,但埃佛勒斯峰是个例外,必须维持我们熟知的欧洲名称。”说到底是一种“装睡”的无赖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