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习俗有哪些(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

祭灶节的风俗有哪些(祭灶习俗有哪些)

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日为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又称“小年”。这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在举行“祭灶神”的仪式,送灶王升天。民间有句俗话说“腊月二十三,打发灶爷上了天。”

年俗插画“祭灶神”

百姓家的祭灶仪式(摄影周春甲)

那么为什么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这个风俗是怎么来的?各地有什么不一样呢?
一、祭灶风俗的来历:

据我国晋代名人周处所作的地方风物志《风土记》记载:"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宋代的范成大在他的《祭灶诗》中说:"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热双鱼鲜,豆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婢子斗争君莫闻,猫犬角秽君莫嗔;送君醉饱登天门,杓长杓短勿复云,乞取利市归来分。"

民间祭灶使用的灶君神码

二、祭灶的日期:

清朝前期和中期,祭灶一直是腊月二十四。而且至少到乾隆时期,都是腊月二十四祭祀。《清嘉录》卷十二《十二月·念四夜送灶》:"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中说,乾隆一朝,每年腊月二十四晚上,祀灶神于坤宁宫。

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帝王家就于腊月二十三举行祭天大典,为了"节省开支",顺便把灶王爷也给拜了,因此北方地区多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保持着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古老传统。

三、祭灶的仪式:

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来民间执掌百姓居家生活的神,,以保护百姓全家安康和监察百姓家庭生活状况,每到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请灶君吃吃喝喝,贿赂灶神,让他醉饱上天,不要议论人间短长,回来时最好带点儿钱来分分,祭灶不仅是为了免灾,更重要的是为了祈福。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把上年贴在灶王爷神码上的对联揭下来,在“天地窑”前祭灶仪式上点燃,送灶王爷升天。灶王爷对联是这样写的,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回宫降吉祥,横批:一家之主。为了让灶王爷在汇报的时候不要说自家的坏话,在祭灶的贡品里必不可少的是“糖瓜”,也就有了“给你个糖瓜甜甜嘴,上了天上别多嘴。”“二十三,糖瓜粘。”的俗说。

四、祭灶的民间习俗
1、吃饺子:祭灶这一天,在北方地区民间讲究吃饺子,俗话说哦"送行饺子迎风面"有的地方吃糕和荞面,有的地方流行吃炒玉米豆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抢乱岁”。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下六、七天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家,清理箱、柜、炕席底下的尘土,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2、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而沐浴理发的活动,多集中在小年前后进行。

3、“抢乱岁”:过了二十三,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称为赶乱婚。民谣有”岁晏乡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灯前姊妹私相语,守岁今年是洞房“的说法。
4、吃糖瓜、饴糖、麻糖等。
每年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民间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5、贴窗花:剪好窗花后贴在打扫一新的屋子里,给家里增添了许多过年的喜气。
窗花图案有各种动、植物、人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收藏举报16 条评论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