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这个梗怎么来的(出翔是什么意思)

出翔是什么意思(翔这个梗怎么来的)

这是半佛仙人的第514篇原创

1

最近有一个缅甸北部的梗突然火了,一打开短视频,刷着刷着就蹦出来一句:“这里是缅甸北部,我生长的地方,欢迎来到我的世界,娇贵的小公主。”

把我看的十分迷茫,一个是我不知道这是啥意思。

还有一个是因为我配合警方做过东南亚杀猪盘的反诈项目,我记得缅北是很烂的地方,这一两年这地方难道得到了大发展?

出于严谨,我用了二十分钟的时间去调查了一下这个梗的来龙去脉。

等我大概搞清楚这个梗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原本就偏头痛的大脑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所谓痛到极致就是快乐,那一刻我真的感觉自己痛出了快感。

任何梗的传播,多少有点文化认同和智商在线在里面,但是这个梗,,,,,,挺迷的。

这句话的出处是一本小说,而且也不是什么情节正常的小说,男主角从人贩子手里救了十五岁的女主角,然后因为女主角不听话就干脆果断的把她强X了,还八天八夜!然后女主角因为男主“对她好”反过来爱上了这个强奸犯。

这种古早霸总文的降智本来就已经让人头大,更让人头大的是,即使在这么降智的小说原作里,缅甸北部也不是什么好地方,男主角说这句话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

“你们这些高高在上的大小姐来见识见识我们这些蛆是怎么活着的呀!”

结果一个播主用极为耍帅的方式给这句话配了音,然后评论区竟然出现了大量夸“甜宠”,说被“苏到了”的评论,进而迅速出现了大批模仿者,用各种矫揉造作的样子对着镜头念着“这里是缅甸北部”……

念着念着后面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梗的出处,地理常识又不好,硬是把这句话理解成了介绍自己的家乡,然后就开始令人崩溃的群魔乱舞,到最后直接把缅甸北部当成人文圣地人间天堂来介绍。

缅甸北部是个什么地方?

毒贩横行,骗子遍地,治安混乱,说一句人间地狱一点也不为过,根本和美好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缅甸北部骚,去了死的早。

2

这事情又我想起当初也是刷屏一时的“武当王也参见老天师”。

这话的原文是漫画《一人之下》里“王也”这个角色出场时的一句台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地方,一定要说就是,这是这角色难得的比较正经的时刻。

结果因为那段时间《一人之下》动画版里王也刚刚登场,抖快上出现了大量模仿这句台词的视频,不管什么妖魔鬼怪都要来参见老天师,甚至这些人根本不屑了解“王也”是谁,传着传着,一部分人的嘴里“王也”直接被当成“王爷”,一群风格奇怪的人对着镜头用各种稀奇古怪的方式在喊着“武当王爷参见老天师”,那个场面极其无厘头。

至于原作里这话到底是什么,王也是谁,《一人之下》是什么,其实很多人也不知道,反正造作就完了,复读一句话就有流量,谁管你这话是哪来的?

这种不知道从哪里扒来一句看起来好像很酷的话,然后用装X的预期反复念的小视频已经成了一种类型,是变装类视频的常见配菜。

一个平台有一个平台的风格,虽然我的智力不太能理解这种视频存在的意义,但大家喜欢看,你去做,这没什么问题,简单的供需嘛,但是玩梗之前能不能先稍微花那么几分钟去搞清楚梗到底是什么意思?

主要是多少得有点风险意识吧。

最让人无语的是,随着缅甸北部的梗流行起来,那部八年前的魔幻霸总文被人挖了出来,竟然硬是圈了一波粉丝,开始有人为男主的强奸犯行为辩解,开始比谁更还原男主角,要从这个奥利给里面找糖吃。

哎,都怪最近男团选秀确实不太给力。

玩流行梗甚至造流行梗都是很正常的事,但很多老梗在流量传播过程中遭到了重新定义,变成了传播者自己理解歪了而创造了一个新梗。

这就是所谓的梗变味。

梗变味这个事儿其实也没啥,毕竟梗这东西就是要大家玩儿才有意思。

主要是有些东西,确实不太适合乱刷。

3

一般情况下,梗本身是一个身份认同的工具,当我们玩梗的时候,其实玩的是背后一长串信息链。

我说出这个梗,你能get到,能听得明白,那我们就是自己人了。

当我们说“我一时兴起就会被揍一顿”的时候,首先要知道《火影忍者》这个作品,还要知道佐助的口头禅是“一时兴起”,再要知道佐助的日常就是装完逼被揍,这个梗才能建立起来。

当我们说到“去爬山”的时候,听的人最起码要对《隐秘的角落》的关键剧情有一定认知才能明白“爬山”和“杀意”之间的联系。

之前在一些跨国游戏中,国内玩家为了防止内奸混入,就会用一些梗来当成辨别身份的道具,比如问“二营长拖上来的是什么炮”,可以精准鉴别打入我军内部的特务。

“宫廷玉液酒”抓出“中国北方人”,也是梗文化立功的案例。

现在不用解释这句话,也是因为这句话背后包含了“网特假装大陆人”、“网游用老小品测试”、“网特没看过国内小品暴露”这一连串的信息。

哪怕是那些大范围流行的爆款梗也是大量信息的延伸。

当我们在说“两开花”,说“不讲武德”的时候,隐含的判断是你首先知道那两位大师原本的言论,因为那些言论原本就很反智很滑稽,我模仿他们说出这话才会很好笑。

梗是一种现代的成语,是典故。

如果对方根本不知道原本说这话的人是谁,干了什么,是怎么死撑着说出一些奇怪的话又是怎么被打脸的,这些所谓的梗就没有任何意义可言。

尤其是有一些复合梗,是信息的反复叠加,没有完整的积累根本不知道这个梗在说什么。

比如说“车轮覆吾面,甚痛”这一句话,追究根源是“老司机带带我”那首神曲,从这句神曲引申出“老司机开车”这个梗,然后引申出放我下去这不是去幼儿园的车,这车转弯太突然了等一系列和开车有关的梗,再延伸出“车开得太快轮子都飞脸上了”,最后才能推到“车轮覆吾面,甚痛”。

“桃饱网大会员”是“你在想屁吃”到“你在想peach”再到“你想吃桃子了”的延伸。

而错梗,是最尴尬的。

4

很多人疑惑为什么现在的小品不好看,因为现在的小品本质上就是在偷懒。

老小品造梗,造的是一连串搞笑的信息,最后制造的那句流行语,比如“拉砖的拖拉机”、“忽悠,接着忽悠”本身并没有那么搞笑,是这一句话让人联想起整个小品铺垫的所有笑点,才会发出笑声。

而现在的小品并没有制造搞笑信息,相反,他们通过疯狂玩网络梗来“借信息”,通过引发观众在私下里积累的信息量来掩盖自己信息不足的缺点。

更坑的是,他们自己根本就理解不了这些梗,用出来一片混乱,不合时宜,最后从玩梗变成了尬梗,甚至干脆自己变成梗。

梗和信息的关系一错,就会变得尴尬,因为这就等于明着告诉你我和你不是一伙的,然后又跑出来假装我和你很亲近。

典型就是“打工人”这个词特别火的时候,全网都在试图蹭热点,不管是什么凡尔赛都出来自称打工人,某车企也跳出来想蹭个热点,结果因为对“打工人”这个流行语背后的逻辑和信息完全没有认知,一句话就戳了马蜂窝,成为当时大众对打工人泛化不满的发泄口,顺利被冲到删帖。

还有某超市把女生小圈子里开玩笑自嘲时说“XL=稀烂”的梗堂而皇之的写在了尺码建议表上,试图假装圈里人,也成功惹怒了女性群体,最后被逼道歉。

你根本就不知道这些流行语背后的逻辑链条,不知道在玩这些梗的人被戳中的共鸣点是什么,只是在那里什么火复读什么,甚至刚好站在了对方要嘲讽的那个位置,活该最后被冲烂。

很多人以为一个梗的流行是因为人类的本质是复读机,错了,这其实是大家在对暗号。

还有二次元手游崛起后,不少游戏公司想要吃二次元的这口饭,开始强行和二次元扯上关系,疯狂的想要让自己的目标群体感觉“亲近”,但那些东西丢出来,反而更加显示出他们和二次元受众的脾胃不和。

梗是圈子文化的衍生品,通过梗包含的信息量来识别同类,所以相当多想要捞钱的人认为自己只要跟着玩玩梗就能被对方当成同类了,但是当他们对梗背后的信息一无所知的时候,这些梗恰恰就成了暴露他们不是自己人的证据。

越装,越容易被玩儿出翔。

5

梗文化这些年发展的非常出格,以至于出现了不分场合不分内容只知道玩梗的人。

而尬梗最让人讨厌的地方就在于,很多人对梗背后的信息一无所知,只知道传播梗表面上的内容。

传播久了他们完全遗忘梗的本来含义,而是将所有人都一起刷同样的内容当成一个仪式在执行。

更有甚者会望文生义,自己去解读这个梗,把梗的含义扭曲掉。

一个梗原本藏在第二层第三层的高级信息被传播磨掉,但梗本身所拥有的那些因为出身小圈子而并不适合大范围传播的内容却留了下来,就会变成一种社交网络上的信息毒瘤。

一种精神污染模因。

就像是短视频上这些念台词的播主因为不愿意去研究信息,把这样一个介绍自己家乡黑暗的台词当成介绍自己家乡山清水秀的旅游安利念出来一样,信息丢失最后一切都变得滑稽。

还有因为看抽象文化和阴阳怪气看多了,跑到工作群、班级群里去发“就这?”“NMSL”的人,就是这种梗文化的受害者。

不管企业也好,个人也好,都应该记住“圈子不同,不要强融”这个基本原则,如果你真的就是想要恰这口饭,就是想要让别人把你当成自己人,最起码,先去搞清楚你到底在说什么鬼。

搜索引擎明明越来越发达,人们做出的操作却越来越玄幻。

从这个角度看,世界果然逐渐魔幻。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