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是哪个省(广西的省会)
广西,地处西南边陲,和云、贵、粤、湘等省交界,西南部和越南接壤,南部隔北部湾,和海南岛遥遥相望,总面积23.76万平方千米。广西简称“桂”,让人联想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然而,这片土地的省会却是南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
关于“桂”的两种说法
“桂”和桂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桂树是木犀属的常绿阔叶乔木,喜暖喜光,高大挺拔。《本草纲目》认为桂能“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桂,江南木,百药之长。”从中可以看出,桂树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树种,分布在秦岭和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
上图_ 《山海经》是中国一部记述古代志怪的古籍
“桂”的第一种说法源自“八桂”。
这一说法来自两晋郭璞“八桂而成林”的说法。其实,这纯粹是后人对郭璞断章取义的误解。《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有“桂林八树,在贲隅东”的记载,郭璞因此做注“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可见“八桂”之说始于《山海经》,而且“八桂”的所在地并非广西,而是贲隅,指的是古时广州。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很不靠谱。
上图_ 南越时期的 桂林郡
第二种说法涉及到“桂林郡”。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略取岭南诸地,置桂林、象郡和南海三郡。因广西柳江、黔江和浔江等三江形成的弧形地带,不但“江原多桂,不生杂木”,而且盛产肉桂,尤以瑶江桂最为著名,故此以“桂林”为郡名,不过此桂林位于广西南部桂平一带,并非如今的桂林。
随着历史的演进和朝代的更迭,桂林郡屡有变迁。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设岭南九郡,其中以郁林郡代替桂林郡。
三国时期,东吴在现今的柳州复设桂林郡。南梁天监六年(公元507年),桂林郡又改名为马平郡,同时在郁林和苍梧两郡中间地带新设桂州。梁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桂州移至现今的桂林,以“桂”为名,由此肇始。
可以说,第二种说法更有历史依据,更具说服力。
上图_ 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辽、北宋)
-
“桂”和广西的交集
既然说到“桂”,离不开广西重镇桂林。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宋太宗在今广西境内设置广南西路,管辖今广西、广东雷州半岛和海南。治所设在桂州(今广西桂林)。明朝典籍《大明一统志》称:“八桂,广西桂林府郡名。”“八桂”从此成了官方用词。直到清末,桂林始终在广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占据着核心地位。
在古代,广西的壮、瑶等民族长期生活在十万大山之中,保持着闭塞独立的生活状态。桂林地处广西东北部,毗邻湖湘,有利于维护广西和中央王朝的联系。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在桂林兴安县境内开挖全长37公里的灵渠,连通了湘江和漓江的源头,拓展了荆襄和两广的交通。灵渠投入使用后,桂林成为汉文化进入广西的重要前哨,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上图_ 司马睿(276年5月27日-323年1月3日),字景文,即 晋元帝
-
“西南襟喉”南宁
随着形势和经济的发展,桂林的地位受到南宁的严峻挑战。东晋大兴元年(公元318年),晋元帝司马睿从郁林郡中分立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南宁建制的前身。唐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改晋兴为邕州,此即为南宁简称“邕”的由来。
南宁历来是广西的战略要冲。明朝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对南宁青睐有加,赞称:它“外控蛮荒南服,有事此为襟喉重地。唐置邕管于此,为广南唇齿之势,宋侬智高倡乱,邕州不守,而西路遂为鱼肉。荡灭后,恒以重兵戍守,元亦置重兵镇于此,以镇压安南。明朝用兵田州及经略安南,皆建节于此,盖地居冲要,势所必争也。”说明南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上图_ 《读史方舆纪要》是清朝初年顾祖禹所撰,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唐朝贞观年间,“渝州(今重庆)人侯弘仁自柯开道,经西赵,出邕州”,开辟了一条联系西南地区的“邕州道”。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南宋“五路既陷,马极难得”,被迫从大理购马,自邕州道“买马二千四百匹”。至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由邕州道购入的马匹猛增至4000余匹。唐宋以来,南宁的交通优势受到了历代王朝的重视。
有了道路为纽带,频繁的商贸活动盘活了南宁的经济。南宋时期,朝廷拿出盐、金、银、锦等物资经邕州道进入大理,用以“折马价”。在明朝,邕州道成为桂滇之间的交通要道,商贾往来,互通有无。清朝中期,南宁普遍种植玉米。当地收获的玉米,足以满足桂西地区农民半年甚至全年的口粮。南宁的经济价值日益突现。
上图_ 清朝的 广西全图
-
临危受命的南宁
1858年6月,法国着手入侵越南,对广西虎视眈眈,西南边境的国防形势陡然紧张。如此一来,位置居中的南宁比桂林更容易管理广西全境,同时,它离中越边境距离更近,为调动军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
相较之下,作为省会的桂林,偏居广西东北一隅,和西部、南部地区路程遥远。清末的有识之士意识到这一点,指出:“由桂林派兵前往毗邻越南之地需一月之久才能到达,而由南宁派兵前往,五六日路程便可抵达。”强敌寇边,西南危急,南宁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上图_ 清军镇南关布防图
-
从桂林到南宁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史中为数不多的巨大胜利。中法战争期间,徐延旭、潘鼎新、李秉衡等三位广西巡抚,均驻节南宁。
民国成立后,打破上千年的传统,将广西首府历史性地迁至南宁。近代学者屠思聪坦言:“邕宁,清南宁府始。地据郁江上游,据全省中枢,西控南交,南应粤海,东顾浔梧,北策滇黔,大江如带,昆仑如砺;昔马援,狄青南征蛮夷,均驻带于此,形势之重,自古已然。自安南归法,边防日亟。而邕宁形势,随之俞要,故今移省会就治焉。”
这一做法,顺应了新形势的要求,实现了西南边防的稳定,促进了广西的全面发展。
上图_ 康有为(1858年—1927年),原名祖诒
清末康有为有诗云:“桂林片石一枝秀,领袖八桂诸才贤。”诗句道出了广西人杰地灵的精髓。看似简单的“桂”,蕴含着桂林和南宁的风雨变幻。建国后,广西不断加快经济建设,做大做强综合实力。2019年广西全区GDP总额21237.14亿元,南宁GDP总额4506.56亿元,占总数的21.22%,桂林GDP总额2105.56亿元,占总数的9.91%。由此断定,南宁稳居“广西一哥”的位子。
文:计白当黑
参考资料:
【1】郭晔旻 《昆仑关:桂南天险抗战现峥嵘》
【2】欧阳修、宋祁 《旧唐书•地理志》
【3】司马光 《资治通鉴》
【4】脱脱、阿鲁图 《宋史》
【5】李心传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6】官修史书 《宋会要》
【7】屠思聪 中华最新形势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