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习俗和禁忌(二月二的风俗和禁忌)

二月二的风俗和禁忌(二月二的习俗和禁忌)

马上就到“二月二”了,“二月二,龙抬头”,这个被称之为“龙头节”或“春龙节”的日子,有很多古老的习俗和禁忌,最有意思的是,这些习俗和禁忌都是用歌谣吟唱出来的。

文 | 葛国桢

编辑 | 凤九

在乡下,“二月二”是个民俗气息很浓的传统节日,那些古老的习俗伴着母亲的歌谣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

母亲活着的时候虽然不识字,但却能吟咏许许多多乡间的歌谣。

我在这里使用“许许多多”一词绝非虚言,下地干活的时候有歌谣,入厨做饭的时候有歌谣,节日祭祀的时候有歌谣,不管做什么,母亲好像都会唱出动听的歌谣来。

那时候家里特别穷,孩子们没有见过游戏机、电脑、卡通画之类的东西,但母亲那些优美动听的歌谣成了我最初最好的文化启蒙。

每年的二月二头一天傍晚,父亲都要把院子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把东西收拾得整整齐齐。

等到二月二,全家人一大早就起床,洗刷过后,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父亲开始在院子里“圈粮囤”。

他先从灶房里取一些草木灰,在院子里撒一个又大又圆的圈,圈的一边撒一个状似梯子的图形,在圈子的正中央放一把粮食(五谷都有),然后用一片瓦把粮食盖住。

母亲告诉我,这个大圆圈象征着粮囤,粮食打得多,粮囤就会很高,用梯子才能上得去。放五谷象征着样样粮食都会有个好收成。

粮食为啥要盖上?主要是害怕鸡子叨虫子吃……母亲一边说,一边唱起歌谣——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户户迎丰收。

二月二,圈粮仓,

五谷杂粮堆满仓。

二月二,圈仓门,

五福临门传喜讯……”

父亲在院子里“圈粮囤”,母亲则拿起案板上的小擀杖,在屋里的梁头上轻轻敲击,边敲边唱道——

“二月二,敲梁头,

大囤尖来小囤流。

二月二,敲梁头,

金子银子往家流……”

敲完了梁头,母亲又走到案板、锅台、门墩旁边,一边敲一边唱——

“二月二,敲敲桌,

打的粮食没处搁。

二月二,敲敲案,

打的粮食没边看。

二月二,敲锅台,

大小元宝滚进来。

二月二,敲门墩,

坐下不动也生金……”

母亲自己敲完了,把我叫过来,递给我两片瓦,让我也拿起来敲着玩,边敲,边教我一字一句地唱——

“二月二,去墙根儿,

蝎子死了一小堆儿。

二月二,敲瓦背儿,

蝎子出来不长刺儿。

二月二,敲敲瓦儿,

蚰蜒出来不长爪儿……”

我说为啥不让蝎子和蚰蜒长刺儿长爪呢?母亲瞪我一眼:“你傻呀,蝎子长了刺儿,蚰蜒长了爪,爬出来会把人蜇坏的。”

除了说蝎子蚰蜒外,母亲还唱道——

“二月二,敲敲瓦,

十个老鼠九个瞎。

就剩一个不瞎哩,

一跑跑到花猫家……”

“二月二”早上,母亲忘不了给孩子们炒炒豆,那时候乡下小麦少,白面馍不容易吃,但黄豆并不很缺。炒得开花焦香的黄豆无疑是孩子们的一道美味。吃着炒豆,母亲会给我们讲那个古老的传说——

武则天因为篡夺皇位,把天上的玉帝给气坏了,玉帝为了惩罚她,就颁下了“三年以内不准下雨”的旨令。

他是惩罚武则天的,可天下的老百姓却跟着遭了大殃,天不下雨,地里就不长庄稼,不长庄稼还不饿死人?

龙王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就背着玉帝,偷偷地给老百姓降了一场雨。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事儿那能瞒过神通广大的玉帝?玉帝一生气,就把龙王压在了泰山脚下,还贴上一道神符,上面写着: “要想重登灵霄殿,除非金豆开了花。”

金豆开花,自古以来就没听说过,怎么可能?金豆不开花,老龙王被困着出不来,人间也下不了一滴雨,老百姓饿殍遍地,卖儿卖女,日子难过死了。

后来还是太白金星看这样不是办法,他既可怜天下的百姓,也格外同情龙王的处境,就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一妙计,托梦给天下的老百姓:“二月二这天,把黄豆炒开花,用它来祭祀上苍,那时候不是金豆开花是什么?”

得了信儿以后,人们走东家串西家,都商量好在二月二这天炒黄豆祭天地。

这一天,有人禀报玉帝,说是人间的金豆开了花。玉帝没有办法,只好兑现自己的诺言,释放龙王。

龙王飞上天以后,不忘老百姓恩德,继续耕云播雨,从那以后人间风调雨顺,老百姓也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讲完故事,母亲还不忘吟唱起那古老的歌谣——

“二月二,炒黄豆,

家家户户香悠悠。

二月二,吃炒豆,

人不得病壮如牛。

二月二,吃炒豆,

五谷丰登啥都收……”

除了炒豆,母亲还要摊煎饼。她先在干净的盆里搅面糊,既不能太稀也不能太稠,还不能有一丁点儿干面疙瘩,然后再放上细盐、茴香粉等调料,放上切碎的葱花、芫荽、野菜等,有时候也打上几个鸡蛋,搅拌均匀。

接着烧热鏊子,用一截萝卜蘸着食油在鏊子上均匀的涂擦,然后用勺子把面糊摊在鏊子上,不一会儿香喷喷的煎饼就摊好了。

煎饼又薄又大又圆,母亲说是“龙鳞龙饼”,吃了能护身健体,百毒不能侵。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户户好兆头。

二月二,龙抬头,

家家男子剃龙头……”

吃过早饭,母亲总要带着我去绠会上理发。乡下人没那么文雅,理发不叫理发,叫做“剃头”。

春节前剃头是乡下的习俗,“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到了二月二,已经一月有余,头发也确实该理一理了,在龙抬头的日子里剃头,乡下俗称“剃龙头”。

母亲总爱说:“二月二剃头最吉利,剃了头,就能像龙一样‘抬头’了。”

小时候,我因为害病,头上有一块地方头发稀稀疏疏的。每逢“二月二”这天,母亲总会叫我早早起床,拿着木梳给我梳头,边梳理边唱——

“梳龙须,梳龙须,

头发长得整齐齐。

梳龙须,梳龙须,

头发长得八丈一……”

让我记忆犹新的还有小伙伴狗蛋。不知道是继承了爹娘的基因,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狗蛋一直不肯长个头,老是胖墩墩圆乎乎的,有人给他开玩笑,说他是“一坨没有发开的红薯面”,惹得狗蛋很是恼火,但也无可奈何。

“二月二”这天,母亲教他找一棵大椿树,抱着使劲摇,边摇边唱——

“椿树王,椿树王,

摇摇拜你做大王。

椿树王,椿树王,

你长粗了我长长。

椿树王,椿树王,

你长粗了做栋梁。

椿树王,椿树王,

我长长了穿衣裳……”

哼着歌,仿佛又看见了母亲慈祥的面容。

很久没有回过老家了,很久没有见过童年时的伙伴们了,又是一年“二月二”,不知道狗蛋当年摇了多少次椿树,也不知道他的个子到底长高了没有?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葛国桢,河南鄢陵人。现为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冷暖人生》、《燕子飞来》等个人文集,主编出版5卷本的《天下庾氏文化之根》丛书。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关注“豫记”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投稿请发送邮件至 yujimedia@163.com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