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若的出身之谜(周芷若的出身之谜)
说起《倚天屠龙记》中的周芷若,很多金庸小说的读者都会有一个共同的感触,那就是围绕在她身上“亦正亦邪”的双重性格。
一方面,周芷若是一个温柔如水,人美心善的弱女子,就像她的名字一样,令人耳目清新,我见犹怜;
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工于心计,深藏不露的恶毒之辈,她使毒计栽赃赵敏,杀害蛛儿,盗走了倚天剑和屠龙刀,练成了阴损的九阴白骨爪……
那么问题是,周芷若这种强烈的性格反差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在金庸写的《倚天》原著中,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隐藏剧情,那就是关于周芷若的出身之迷。而周芷若之所以会产生一正一邪的双面性格,与她复杂成迷的出身有很大关联。
关于周芷若的出身,一般存在两种说法:
一、船家贫女
目前发行版本的《倚天》原著小说中,将周芷若描写为一个家境贫寒的船家之女。在小说第11回中,周芷若第一次出场时写道:
那女孩约莫十岁左右,衣衫蔽旧,赤着双足,虽是船家贫女,但容颜秀丽,十足是个绝色的美人胎子,坐着只是垂泪。
按照小说原文描述,周芷若自幼丧母,家境贫寒,与父亲靠渡船为生。她的父亲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船夫,在小说中一出场就死了,甚至连名字都没留下。周芷若因此而成了孤儿,在与张无忌相识后,她被张三丰收留,最终拜入峨眉门下。
可以发现,周芷若的这种船家贫女的出身,与她那种弱柳扶风,楚楚动人的形象非常契合。她家境贫寒,幼年坎坷,所以心地纯善,与世无争。
二、周子旺之女
除了船家贫女,周芷若还有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出身。在金庸最初连载在《明报》上的版本中,周芷若的父亲名叫周子旺。
周子旺是谁?
在历史上,周子旺确有其人。他本是元朝末年生活在江西一带的地主,因目睹元末百姓的多艰多难,在袁州(江西宜春)率领五千人起事,成为元末农民战争中的中坚力量。 他甚至还一度自封为天子,建立国号为“周”。不过,他的势力最终被元军扑灭,周子旺本人也被元军杀害。
也就是说,在《倚天》的早期版本中,周芷若的出身可一点也不低,她的爹不仅不是一个贫寒的艄公,反而是一位叱咤乾坤的大英雄。周子旺一度自立为皇帝,所以周芷若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堂堂的一位公主。
这样的出身,比张无忌不知要高了多少,即便是和身为元朝汝阳王郡主的赵敏相比,也丝毫不见劣势。
如果仔细品味,还可以发现,周芷若的这个“周子旺之女”的出身,正好对应着她的另外一种性格。她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弱不禁风的温善女子,背后却有着超越常人的家世背景,就好像她外表纯善如水,与世无争,内心却不甘平凡,野心勃勃。
她很擅长韬光养晦,为了光大峨眉,她不惜采取一切狠毒手段。她虽然身为一介女流,却凭借计谋盗取了人人梦寐以求的倚天剑和屠龙刀。就连机智干练的赵敏,都一度被她骗过,摆布于股掌之间……
这种深藏不露,心机深重的性格,和她那位叱咤一时的父亲周子旺有些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说,周芷若的两种性格,正好对应着她两种不同的家世背景。她的出身之迷,完全可以解释她复杂的双重人格。
可是,为什么周芷若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家世出身呢?
这其实和金庸小说的版本有关系。
我们知道,金庸本来的职业是一个报纸出版社的编辑。他最初之所以要写武侠小说,是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所以在最早期,金庸的武侠小说都是以连载的形式,在《明报》上进行发布。
年轻时期的金庸
而后来,金庸的武侠小说火遍大江南北,这才对早期的连载小说进行了修订刊印,出版成书。所以,他的大部分小说都分为“连载版”和“修订版”两个版本,《倚天屠龙记》也是如此。
最早的“连载版”倚天屠龙记,是于1961年开始在《明报》连载。而一直到了1976年,金庸才对这部小说进行了全面修订。修订过程中,对小说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增减和修改。
《明报》连载版的神雕侠侣
这其中,就涉及到了周芷若的出身问题。在最初的连载版中,周芷若的父亲是周子旺,而后来的修订版中,她的父亲就变成了一个贫贱的船家艄公。
那么,金庸为何要在修订的过程中,将周芷若从一个出身豪贵的公主,贬低成一个贫寒的船家之女呢?
其原因主要与周芷若的师父灭绝师太有关。
我们知道,灭绝师太毕生都与明教势同水火。她因为纪晓芙失身于杨逍,便将爱徒毙于掌下,甚至连幼小的杨不悔都要斩草除根,其对明教的痛恨可见一斑。
而在《倚天》小说的设定里,周子旺不仅仅是一位农民领袖,还是明教中的一员,是五散人之一的彭和尚(彭莹玉)的弟子。
周芷若既然是周子旺之女,那么她就是明教教徒的后人。这样的出身背景,灭绝师太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又怎么可能会收她为徒?甚至还把掌门之位传授于她?
所以,在最初“连载版”的文章中,存在这个重大的自相矛盾之处。金庸在修订时,为了自圆其说,便修正了周芷若的出身,将她改成了一个汉水之畔的船家贫女。
不过,很多人认为,金庸虽然修改了周芷若出身,却仍然把她的真实出身作为小说中的一条暗线,隐晦的暗示给读者。
换句话说,在修订版的小说中,金庸的本意仍然是将周芷若设定为周子旺之女,只不过没有明写出来,而是设定成了一段隐藏剧情,让读者自己去理会。
为何这么说呢?
因为金庸在小说中提到了一个很关键的信息,那就是周芷若的名字。
“芷若”二字,出自《汉书.司马相如传》中的一句“衡兰芷若”,代表着白芷和杜若两种香草。试想一下,假如周芷若的父亲真的是一个普通的船夫,估计大字都不认识几个,又怎么会给自己的女儿起出一个如此清新雅致,引经据典的好名字来呢?
金庸为了弥补一个矛盾,却又造成了另外一个矛盾,这不是有点说不通吗?
其实,关于这个疑点,金庸早已借用张三丰的心理活动,将真相暗示给了读者,小说原文中写道:
张三丰见她楚楚可怜,问道:“姑娘,你叫什么名字?”那女孩道:“我姓周,名叫周芷若。”张三丰心想:“船家女孩,取的名字倒好。”
张三丰的这段心理活动,并非一段无用的闲笔,金庸在这里用了一种巧妙隐晦的笔法,虽不点破周芷若的真实出身,却含糊其辞的将信息透漏给了读者。
实际上,在金庸的人物设定中,周芷若本就是周子旺之女,因为只有周子旺这种地位的人,才可能为女儿起一个这样好名字。周子旺是朝廷命犯,被元军四处通缉,周芷若年幼丧父,为了活命,只能谎称自己是船家贫女。同时,她想被武当和峨眉收留,自然也不能透漏自己是明教后人的身份。对比我们不得不叹服,周芷若小小年纪,就如此暗藏心计,表面上却丝毫不显山不露水,这种机智和狡狯,与她日后盗取屠龙刀的行为完全呼应。
换句话说,周芷若并非是有两种性格。她自幼就善于伪装自己,隐藏内心的心机。你所看到的那个弱柳扶风,心善如水的周芷若,或许仅仅是一种假象。
当然,金庸对周芷若真实出身的暗示并非只有她的名字一处。在小说第34回中,张无忌与周芷若举行大婚,张无忌的证婚人是白眉鹰王殷天正,因为殷天正是他的外公。而周芷若的证婚人却竟然是常遇春。
周芷若是峨眉弟子,为什么让明教教徒常遇春来当证婚人呢?其实,这也是金庸设计的一条暗线。
原来,常遇春早年曾是周子旺的部下,与周子旺有过命的交情。周芷若结婚,其证婚人必须是女方的长辈,这种情况下,选择让其父亲的故交常遇春来当证婚人,再合适不过。
从这点来看,也可以证明,金庸的确设计了一条隐藏剧情,那就是周芷若隐瞒了自己“周子旺之女”的出身,谎称自己是船家之女。而这一点,足以证明她自幼就是外表单纯,实际却工于心计的性格。
读懂了这点,就可以明白周芷若双面的人物设定,以及她那种“亦正亦邪”的所作所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