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脚鼓的介绍(象脚鼓是哪个民族)

象脚鼓是哪个民族(象脚鼓的介绍)

“光勐傣”(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洪武年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外交特使钱古训与李思聪合著的《百夷传》一书说:百夷“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这里说的“三、五长鼓”正是指的“光勐傣”,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可见在明代傣族就已经有“光勐傣”了。也就是说“光勐傣”时至今日至少已有620年的历史了。

“光勐傣”作为一种独特的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德宏、西双版纳、保山、临沧、普洱、掸邦(缅甸)、泰国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光勐傣”是傣族的重要民间乐器。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光”是傣族最具特色的传统器乐,几乎每个村寨都有数套象脚鼓。“光”是傣族举行活动庆典、歌舞伴奏时不可缺少的重要乐器之一。傣族的“嘎光”(象脚鼓舞)于2008年6月7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光勐傣”的外形极似一只精美、标致的高脚酒杯,鼓身采用轻质木材,一段完整的圆木挖空树心再加外部雕琢而成。鼓身上系黄色或其他彩色绸带,挂在击鼓人的左肩敲奏。

短鼓主要用于“嘎光”(象脚鼓舞),长鼓主要用于“嘎秧”(傣族集体舞)。整个鼓身涂上鲜艳的彩色,并用孔雀翎羽装饰,非常亮丽夺目。

短鼓的长度通常有0.96厘米或100厘米两种规格,鼓面直径为26.5厘米,鼓头长32厘米,鼓身(鼓腰+鼓尾)长64厘米。长鼓的长度通常有136厘米或160厘米两种规格,直径为28厘米或28.5厘米,鼓头长35厘米或40厘米,鼓身(鼓腰+鼓尾)长101厘米或120厘米。

各部分的功能:

1、鼓头——是杯形体,鼓口蒙皮,鼓皮四周用细牛皮条勒紧,拴系于鼓腔下部,并可调节其张紧度,蒙上鼓皮后便了一个震动器;

2、鼓腰——鼓腰内部犹如一个空心管,与鼓头构成了一个共鸣器;

3、鼓尾——象一个喇叭筒,直径与鼓口一致,是一个排音器。

震动器、共鸣器、排音器构成了一个合成音响。

鼓头以下至鼓尾的外部雕有30、40来个凹槽环状饰物,鼓身外表涂有黑黄相间的油漆,有的在鼓头还配上鼓裙,有的还在鼓身上系有花绸带和彩球。

据寨子里的老人说,掸邦(缅甸)、泰国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的制鼓技艺是从勐焕传过去的。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掸邦(缅甸)、泰国北部和印度阿萨姆邦使用长鼓;此外,德宏、保山、临沧、普洱、西双版纳同时还使用短鼓,版纳所用短鼓为短粗型,而德宏、保山、临沧、普洱所用短鼓为修长精美型。

据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受人朗四(勐焕曼光相)说,云南省德宏州勐焕是“光勐傣”(象脚鼓)的发祥之地,如今仅勐焕曼光相、曼排、曼姐告仅有几位老人仍在坚守着这一濒临失传的技艺,如今傣族的许多传统工艺青黄不接,后继乏人,失去文化特征的民族就是一个“空壳”民族,这一问题若不引起同胞们的高度重视,其结局是可想而知的!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