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文房四宝是这样做出来的(文房四宝谁发明的)

文房四宝谁发明的(原来文房四宝是这样做出来的)

画画的人,少不了与笔墨纸砚亲密接触。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工具,却是经过了无数细致、精密、极富匠心的工序才得以制作完成。今天为大家分享一系列精美的摄影作品,揭秘文房四宝的制作过程。

▄ 且看匠人指尖上的文房四宝 ▄

文房四宝

『 笔 』

相传秦蒙恬发明了毛笔,“用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后来蒙恬曾居于湖州,对毛笔进行了改良,“湖笔”便成为毛笔中的上品。

《李太白诗卷》局部 徐渭

湖笔有“三义”“四德”。“三义”为选材、制造的严苛要求,精、纯、美。“四德”为毛笔成型后的优劣品性,“齐、锐、圆、健”。

制笔的72道工序须一丝不苟,而且只能依靠纯手工生产。

熟练的制笔师傅凭借多年的经验,挑选出适合制笔的好毛料,手工筛选。

好的湖笔应是笔头饱满、吐墨均匀,笔尖不开叉,利于钩捺,健劲耐用,不脱散败,挥洒自如。

文房四宝

『 墨 』

传统墨,多为松烟调制成拇指大小的螺或丸。在唐代后,墨的原料中又加以明胶、麝香、冰片等捶打成或方或圆的锭形,使用时芳香宜人、定气安神。

墨的黑色取自于松树燃烧所产生的烟灰。从制烟到完成,墨锭的制造需要经过入胶、和剂、蒸杵、刻模、压模等多道繁琐的工序,不仅是体力的付出,更是艺术的创造。

古法练烟,多采用松枝或桐油燃烧,上扣一碗,用来收集烟灰。为了使油料不完全燃烧而产生灰,古法炼烟的室内须紧闭门窗。炼烟师傅能熟练地一人控制十几只碗。

采集烟灰的工具。

用骨胶、牛皮胶熬胶。

混入烟灰捶打、揉捏

还未定型的墨团软Q而富有弹性,此时可以进行压模、刻字等特殊定制。

上称

压模

阴干

描金

墨中的上品为徽墨,产于古徽州。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等美誉。

文房四宝

『 纸 』

宣纸是中国传统古典书画用纸,以青檀皮为主要原料,混入沙田稻草浆等其他材料,共有一百四十多道工序组成。宣纸品种繁多,以泾县宣城出产最为出名,故称“宣纸”。

捞纸 作者黄海珍

宣纸质地纯白细密,纹理清晰,绵软坚韧,百折不损,光而不滑,吸水润墨,宜书宜画,防腐防蛀,故有“纸寿千年”的美称。

古法造纸大约有六步。选取青檀皮、稻草等原料,加入草灰蒸煮,放在山坡上日晒雨淋后混合发酵打浆。再用竹廉抄成纸张,烘焙烤干后做成宣纸。

青檀树皮被剥下后要经过晒干、再蒸、去除杂质、洗涤后撕成细条,曝晒自然漂白、精选,然后再用石碓捣烂,进行打浆、捞纸……

书画名家们讲究“墨分五色,即一笔落成,深浅浓淡,纹理可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这不仅仅是墨的缘故,更利用了宣纸的润墨性,成就了水墨的艺术效果。

文房四宝

『 砚 』

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是为我国四大名砚。砚不仅是我们进行书写研磨的工具,到了当代更具收藏、装饰、审美的新趣味。

以歙砚的制作为例,一般取料于江西婺源一带的溪涧中。

经过初步的切割、打磨,好的石材变得温润,露出眉纹。

用水打湿,可见湛蓝墨绿的眉纹仿佛立体,触摸起来却是平整滑腻。

经过技艺高超的砚雕师的雕琢,一块溪涧中的顽石,成为一方极具艺术价值的砚。

苏东坡形容歙砚为“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谷里,金声而玉德。”

明陈洪绶铭抄手端砚。砚身侧有明代画家陈洪绶的题铭,其书法骨气洞达、遒劲有力而又流畅自然。砚左侧有行草书铭:“吾身与子惜如 玉,慁之金谷则取辱。”款落“老莲”。

清康熙御制双螭纹松花石砚。双色松花石,长方形。砚为绿、紫双色,墨池两端巧色琢高浮雕螭纹。

陈端友制九龟荷叶形端砚

砚台正背面刻了一幅九龟戏荷塘图景,周围布以重叠的荷叶层层叠叠。中间的空地既是荷塘,也是磨墨的砚堂,虚实相间,构思巧妙。

残败的荷叶下有九龟出没。而研盒并非真的龟壳,而是以瘿木雕琢的神似龟甲的纹样。内部甚至还刻出了乌龟骨骼的形状。可随着这位制砚大师的逝世,这件作品并未最终完成。

安徽宣城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湖州湖笔、河南太仓毛笔、河北侯店毛笔、湖南湘阴长康毛笔、文港毛笔、徽墨、泾县宣纸、甘肃洮砚、肇庆端砚、安徽歙砚……

正是一代又一代平凡而执着的匠人们,将一件平凡的文具做出了名气,让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名扬天下。

如果没有他们

我们就无法看到

中华文化瑰宝之俊逸

《踏歌图》 宋 马远

之洒脱

《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卷》 局部 黄庭坚

之雅趣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