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小孤山记(游小孤山记原文)
作者:藕塘孤荷
(小孤山攀登入口)
业余参加历史文化调查活动,2015年6月6日下午四点多钟,我和几位朋友已是同一天第三次途经历史名山小孤山,如果不登临感受一下,未免有些遗憾。于是,临时决定大家一起登临小孤山游览。
在烟波浩淼的长江上,孑然兀立着一座风姿秀逸的山,这就是安徽宿松县小孤山。“两岸相夹石为门,万水东流去不奔。拔地一峰形自险,擎天独柱势犹尊。”这是明朝初年刘基(即刘伯温)(注①)歌颂小孤山的诗句。它不仅细腻描绘了小孤山的形态与历史,极言了小孤山的险峻。她素有“海门第一关”,“长江天柱”,“江上蓬莱”之美称。被历代诗家学者吟赞为“长江绝岛、中流砥柱”。
(伫立在烟波浩渺长江之上的小孤山)
我们首先来到小孤山的山门前。山门也叫一天门,为清朝顺治九年(1652年)宿松前县令孟瑄所建。这里有一天然石洞,依山就势,傍洞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山门。门首题额:“启秀寺”,并镌有乾隆篆书“灵昭江屿”于其上。门前有石狮两尊,门旁有兰烟缭绕,碧苔浮壁,玉树拱合,绿荫如云,故称之为一天门。一天门者,乃直达山腰凌绝顶的唯一门户也。站在门前,仰视小孤山,感觉其高耸如剑直插白云蓝天,白墙黑瓦的寺庙如悬在空中,使我忽然想起了布达拉宫。走进门洞,遥看深处,峭壁高耸,断岩凌空,内有曲径通幽,迈上七十九级石阶,便来到半山腰一座观景台之上。此为大雄宝殿前面的平台,可近观长江江面上行驶的小舟巨轮,也可远眺对岸的江西彭泽县城,以及远处山峦和矗立在山顶的一座座风力发电转动的风叶。站在这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站在山顶远眺对岸的江西彭泽县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经过大雄宝殿,再向上攀登,只见沿路两侧栏杆镶嵌的石碑上都刻着历代名人赞颂小孤山的诗文,约一刻钟到达山顶。山顶有一梳妆亭,亭前楹联是:“梳长生鹤发,妆不老峰头”。亭有六角三层,结构美观大方。走进梳妆亭,我惊叹这里与妈祖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梳妆亭的墙上有一则《天后圣母简介》,文中如是介绍:“天后圣母又称天上圣母,这里俗称小姑娘娘,因‘小孤’与‘小姑’同音而得名。实即闽、粤、港、澳、台等地所尊奉的妈祖,是沿海一带家喻户晓的保护神,由于小孤山屹立在大江之中,海潮至此不复上,古称‘海门第一关’,所以山上也有供奉她的庙,从宋代起就有了,已有一千余年……”据史料记载,这里是深入内陆最远的妈祖庙,这里也是最早信仰妈祖传承妈祖文化的圣地之一。在安徽境内看见妈祖庙,我还是第一次。
(小孤山顶上的妈祖庙)
另据《小孤山志》记载:当年朱元璋亲率水师与陈友谅激战于鄱阳湖一带。一次战争失利,朱元璋被围困在湖心,在这生死关头,他带上数名部卒,孤舟突围。时值秋夜,月黑风高,辨不清方向,追兵又紧逼其后,绝望之际,忽见前面不远,有一对红灯在闪现,朱元璋大喜,可能是神人来领航,即令部卒朝闪灯方向划去。战船直靠小孤山下,转危为安,朱元璋夜宿小孤山,梦会小姑娘娘,真是有贵人相助,大难不死,后来还做了大明的开国皇帝。登基后,亲传圣旨,加封小姑娘娘为“天妃圣母”,并遣官员、良工对庙寺进行修缮。永乐年间又封小姑娘娘为“护国佑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妃”,匾曰“天妃庙”。每岁三月十三遣官致祭。官制祭文曰:“维神下奠巨浸,砥柱中流。吴楚之镇,畿甸之喉。延揽万里,享祀千秋。利有攸往,唯神是求,迄今祭奠,以迓神床。尚饷。”至今小孤山上完好的保存着嘉靖皇帝的御诗碑和清乾隆皇帝“灵昭江屿”的匾额。
梳妆亭原为“牧羊亭”,相传南北朝时,有一隐士结庐牧羊于此,故名牧羊亭,至今亭畔,还留有一群俯仰倚偎的卧羊石,洁溜光滑,状若睡羊。一尊卧羊石上雕刻着行云流水的“云香水翠”四个字。元代时亭子荒废,安庆府判李维肃新修,改名为“一柱”,亭内石上刻有“独立华表”四字。明嘉靖年间重修,始改名“梳妆亭”,亦作“妆亭”,被誉为“小姑”梳妆处。登上梳妆亭后面的最高处眺望,三面是滔滔大江,百舸争流,远处云山迭映,沃野平畴,红绿相间,万千景象入帘中,真令人陶醉。
(“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大江与雄关相连)
小孤山孤峰独立,风光旖旎,由于山形像一位云髻高绾的美女,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小姑山。与之相对的长江南岸江边有一巨石名彭浪矶,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将此矶改名为彭郎矶。一字之变,便生发出“小姑前年嫁彭郎”(苏轼诗句)的旖旎传说。动人的传说与奇秀的风光使小孤山充满了浪漫的情调。然而一旦战云突起,小孤山即成了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山上南宋时就建有烽火台与炮台,驻有戍兵。每逢战事,这一带江面便战火纷飞,楼船冲撞,涛声伴着杀声,震天动地。小孤山斜对岸的马当,便是长江上的雄关要塞。因此小孤山又被称为“安庆门户”、“楚塞吴关”、“海门第一关”。大江与雄关相连,诗情与战火交织,于是古人也为此赋写了很多豪迈刚劲、清新健拔的诗篇。“东看太师椅、南望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啸天龙”为其最形象的描写。
小孤山无处不景,环山而上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忽而接近波涛,忽而悬空托起,令人一步一个新奇。那奇峰缀怪石,古木裹云衣之景色,则令人顿入神仙福地。山上绿草如茵,茂林修竹,庙宇亭台,层次分明。迎山而上则胜迹迭,如:一天门、龙角石、龙耳洞、关圣殿、弥陀阁、先月楼、半边塔、界潮祠、御诗碑、梳妆亭、观涛亭、启秀寺、藏经楼、圣母殿、大雄宝殿等十多处景点,且每一景点都有每一景点之雅观和民间传说,并有历代名人的匾额和雅士墨客之碑文。从山下攀得顶峰需要历经三百六十五级台阶,取登山一回,度过一年之意。其道曲径通幽,其景奇观迭出,若上“天梯”一站,一边一个山峰,万事万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上下一趟,了却了一个心愿,印象深刻。不过,遗憾的是元代柯本深写的《小孤山铁柱记》碑文没有找到。
(明代的《御诗碑》被蜡烛油严重污染,惨不忍睹)
游览小孤山,除了美景之外,给我不好的印象也是很深刻的。每张门票是20元,山上各处垃圾遍地成堆,无人打扫,散养着许多土鸡,根本不像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山顶那尊著名的明代的《御诗碑》已经被蜡烛油严重污染,并且石碑已经被火烛烧裂成几块了。我看过网站上宣传小孤山的照片,有一张介绍应该被保护的《御诗碑》的照片是2007年拍摄的,当时《御诗碑》还完好无损,现在已经惨不忍睹了。“XX到此一游”的乱刻胡画在树木上、碑刻上随处可见,不文明现象真是很煞风景。这个著名的风景区,难道只收游览费,而没有人管理吗?
藕塘孤荷于2015年6月20日端阳节补记
【注释】
①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刘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