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是什么意思解释(楷模的意思)

楷模的意思(楷模是什么意思解释)

模范”一词,是由两个同义词素“模”和“范”组成的合成词。

“模”和“范”的本义都是模型、规范的意思,即制造器物时用的模子,就像现在铸造时所用的铸模一样。在我国古代,人们在铸铁、铸铜、铸钱时,都要用“模”和“范”。据史料记载,古时的各种模型,用木制作的叫“模”,用竹制作的叫“范”(同笵,后面会说到),用土制作的叫“型”,用金属制作的叫“熔”。

即《说文解字》云:“模,法也。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陶范和木范

笵,〖竹,简书也,古法有竹刑〗说从竹之意。法具於书。故笵从竹也。左传曰:“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竹刑者,刑罚科条载於竹简也。”通俗文曰,规模曰笵。玄应曰:“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木曰模,以竹曰笵。一物材别也。说与说合。”《说文》法也,竹书也。古法有竹。《玉篇》笵,楷式也,与范同。《通俗文》规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竹曰笵。

模、形声。从木,莫声。本义:铸造器物的模子。

如《书·大传》云:“缤乎其犹模绣也。”注曰:“模所琢文章之范。”左思《魏都赋》载:“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匠。”《荀子·强国》载:“刑(型)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得齐。”其中的“模”和“范”,都是指的模子。后来,“模”又由模型引伸为模范、楷模、楷式、榜样。如左思《咏史》诗之八:“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范,制作简单外形制品时使用的工具,与模配合使用:通常为矩形,最为常见的是制作土坯用的木框(所以制作土坯的过程也叫揭土坯,就是把范拿起来的意思),范决定了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其他字义多由此引申而来。

《尔雅》云:“范,法也。范,常也。”《礼记·礼运》载:“范金合土。”这里的范,即为制作器物的模型。后世“范”也由模型引伸为模范,如王勃《腾王阁序》:“宇文新州之懿范,惟暂驻。”明《袁可立晋秩兵部右侍郎诰》:“嘉兹懿范,宜霈宠纶,是用加封尔为淑人。”

“模范”一词早在汉代就已形成,王充《论衡·物势》载:“陶冶者,初诞植作器,必模范为形,故作之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仍密布字印,满铁苑为一板。”因为它具有使器物成型的规范作用,所以就引伸为值得人们学习或效法的榜样,如杨雄《法言·学竹》:“师者,人之模范也。”具有榜样含义的“模范”,自汉代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

“楷模”一词溯源:

另载:“楷模”原是两种树的名称。“楷”和“模”,都是指的树。

楷,(名)落叶乔木,木材可制器具,种子可榨油,树皮和叶子可制栲胶。亦称“黄连木”。

《说文》曰:“木也,孔子冢盖树之者。”

《淮南子·草木训》(存疑)云:

“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榦枝疎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

另据《广群芳谱·木楷》记载,

“楷”即黄连树,据说长于孔子坟上,枝干疏而不屈,其特征是质直,故以之形容刚直。

楷树,其枝干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刚直。相传它生于春秋末期儒家创始人孔子的坟上。孔子死后,其弟子三千云集在孔子坟上守灵三年。惟独子贡在孔子生病期间,因外出经商而未能探视,则集守六年。子贡在奔丧时,折枝插于墓旁。后枝木萌发长成大树。树身周正挺拔,叶茂枝疏而不倾斜。

孔子墓园之中,门内北侧有一枯干,相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孔子死后,弟子们带来各自家乡树种栽植在孔子墓周围,孔林内树种很多。子贡所植楷树在明代枯死,仅存树桩,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子贡手植楷

“模”树,树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其特征是色正;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也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的墓旁,彰其明德慎罚、礼贤下士。

周公

见于清人编撰的大型类书《广群芳谱》和清初学者、诗人刘献廷所著的《广阳杂记》:模树的树叶随季节而变化,春天青翠碧绿,夏季赤红如血,秋日变白,冬日变黑,因其色泽纯正,“不染尘俗”,为诸树之榜样,相传此树最早生长在周公墓旁,与楷树并称为楷模,现比喻有高风亮节,有表率作用的人。

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辨析和争议

关于“楷模”一词的由来,北宋人孙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楷树中说:

“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而明人叶盛在《水东日记》中则载:“吴正道,东隅人,明六书,许慎《说文解字》有不足者补之。临川吴文正公澄问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义也。’曰:‘何以取木为义?’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叶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余枝疏而不屈,以质得其直也。若正与直,可为法则。况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书?’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谱》。’”类似的记载亦见于清人汪灏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编撰的《广群芳谱》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笔记小说《不带下编》。

楷(jiē)树是自然界中实有的一种树,俗称“黄连木”,其木质地柔韧,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纹如丝而不断,名曰“楷雕”,是一种很出名的工艺品。生长在孔子墓上的楷树传说为其弟子子贡所植。相传子贡奔丧回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子贡所植的楷树遭雷火焚死,后人遂将枯干图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贡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与碑今都完好。但模树却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来的一种树木,因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谱》(或《草木训》)一书中有记载外,其他古籍及近现代植物学著作中都未见有这一树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谱》一书除了在上述笔记小说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见提及的,故极有可能这本书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树其实,“楷树”的“楷”(jiē)与“楷模”的“楷”(kǎi)是两个同形异音异义词,二者并无意义上的联系。而“楷模”的“楷”字的本义即为“法式、典范”。如:早在成书于战国时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谓玄德”这样的记载,而《礼记·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为后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义中亦包含有“法式、规范、标准”的意思,如东汉人张衡在其《归田赋》有句曰:“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西晋诗人左思的《咏史诗》之八中亦有句云:“巢林栖一枝,可为达士模”。

由此看来,

“楷模”一词的由来与楷树、模树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孙奕、吴正道等人所说完全是一种附会之说。

参考资料

《说文解字》

《通俗文》

《书·大传》

《荀子·强国》

《尔雅》

《广群芳谱》

《广阳杂记》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