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三兄弟(三国时期诸葛亮三兄弟各为其主)
诸葛三杰
先祖葛婴
诸葛亮家族是出自徐州琅琊县(今山东青岛)的名门望族。其先祖是秦末起义领袖陈胜手下第一大将葛婴。葛婴是符离人(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
一天,陈胜带领新招募的近千新兵要去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卫戍,路过符离偶遇葛婴。两人一见如故,相谈甚欢。葛婴问陈胜“你以后想干什么?”陈胜回答“我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也是陈胜一直挂在嘴边,常和人说的话。陈胜给人当雇工时候,每每喝高了,就搂着同伴脖子“兄弟,我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等我哪天发达富贵了,也让你富贵,咱还是好兄弟”,别人只当他酒后吹牛。久而久之,陈胜也就被工友们打上了“这货就爱瞎扯淡、说大话吹牛b”的标签。可是,在葛婴听来,这陈胜相貌不凡,言谈举止颇有见地,将来还真有可能干一番事业。于是表态,“兄弟,我跟你干吧,我也参军,以后有啥用得着我的你尽管说,咱俩不见外”陈胜甚是感动,
陈胜带队继续上路,没走多久,到了安徽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遇上大暴雨,道路被冲毁了,无法行军,肯定不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了。按当时严苛的秦律,不能按时抵达要被处死的。生死存亡关头,陈胜和另一位队长吴广一商议,横竖都是死,不如起义吧,还没准能博他一个富贵!
于是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一举拿下大泽乡,拉开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序幕!
随后葛婴开始展露了军事天赋,有勇有谋,用兵如神。渐渐地成为了陈胜手下能力最强的大将军,东征西战为起义军打下大片的领地。陈胜封葛婴为征南将军,派葛婴南下攻取九江。葛婴在南征途中遇到了楚国王室后人襄疆,传统思想的葛婴认为应该立皇室血脉为王,于是拥立襄疆为楚王。在葛婴南下时,陈胜称王,建立了张楚政权。起义的时候,陈胜就说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显然,葛婴的行为给陈胜来了一记响亮的耳光。
葛婴接到了陈胜命令,命其返回陈县。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开始想清楚了问题的严重性。葛婴随即杀死了襄疆,提着襄疆的人头去见陈胜,也没逃过被处死的结局,还好葛婴子孙没有被株连。
后来汉文帝将葛婴孙子封为诸县侯(山东省诸城县西南),葛氏子孙后改姓为“诸葛”意思为诸县这个地方的葛家。
大哥诸葛瑾一脉
到了诸葛亮的父亲诸葛圭这一辈,诸葛家多有为官的人,算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诸葛亮八岁那年,诸葛圭去世。比诸葛亮大7岁的亲哥哥诸葛瑾已经长大成人,在洛阳求学,后来为了躲避黄巾军之乱,流浪到江东,投奔了东吴的孙权。先后担任海盐县长、孙权长史、南郡太守、封宣城侯、左将军等爵位和职位。
诸葛瑾有三个儿子,长子诸葛恪,次子诸葛乔,三子诸葛融。长子诸葛恪自小聪明绝顶,非常优秀。诸葛瑾脸长得比较长,有一次,孙权为了取笑诸葛瑾,送给诸葛瑾一条驴,驴头上贴了一张纸,上写“诸葛瑾”。诸葛瑾很是尴尬,孙权哈哈大笑。年幼的诸葛恪看不下去了,于是找来一支笔,在纸上写了俩字“之驴”,意思马上变了,成了孙权送给诸葛瑾的驴了。孙权啧啧称奇,这么小的孩子有这想法,非常喜欢诸葛恪。诸葛恪长大成人后,展现出非凡的能力,后来在吴国权倾朝野,更善于溜须拍马说好话,诸葛恪也有才能,屡立战功,甚得孙权欣赏喜欢。但诸葛恪对下属、同僚则苛刻严厉,正因为这行事风格,被对手孙峻设计所杀。诸葛恪长子早年与鲁王串通谋反,被诸葛恪杀死。幼子听说诸葛恪被杀,独自驾车带母亲逃命,结果被孙峻派人追上杀死。次子诸葛建要逃亡魏国,也被追兵追上杀死。诸葛恪的东吴家族被夷灭三族。诸葛瑾次子诸葛乔早年过继给诸葛亮做养子,诸葛亮对诸葛乔视如己出,安排到士卒中历练,不知道为何,25岁就英年早逝。至此诸葛瑾一脉已然绝户。
二弟诸葛亮一脉
诸葛亮四十六岁才得一子,起名诸葛瞻。在古代可谓老来得子。诸葛亮对诸葛瞻非常疼爱,诸葛瞻也像堂兄诸葛恪一样,从小聪明伶俐,才思敏捷,非常有才华。诸葛瞻年仅八岁的时候,诸葛亮病死在讨魏途中的五丈原。历史惊人的巧合,诸葛亮八岁的时候父亲死了,如今诸葛亮死的时候儿子也是八岁。
诸葛瞻从出生就带着耀眼的光环“丞相遗子”,倍受世人敬仰。诸葛瞻袭爵武乡侯。延熙六年,诸葛瞻十七岁,娶公主为妻,授予骑都尉。此后没有什么出彩作为的诸葛瞻,一直在军中担任重要职位。景耀四年(261年,这一年是刘备诞辰100周年)诸葛瞻代理都护并任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共同执掌尚书台政务,共同管理国事。与担任大将军的姜维多有不和,诸葛瞻不同意姜维北伐,当时蜀汉国力羸弱,现在看来诸葛瞻是对的。
景耀五年(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再一次被邓艾击败,姜维灰溜溜地地逃回成都,再也没有了先前的威望和权势。邓艾一想,手下败将多次主动来犯,这样下去还得了?不如主动出击。于是景耀六年(263年)冬天,魏国西征大将军邓艾率兵进攻蜀汉。军事才能平庸的诸葛瞻领兵防守,姜维对上邓艾都败多胜少,讨不到便宜,诸葛瞻哪里是邓艾的对手。汉军节节败退,诸葛瞻退守绵竹,死守不出。邓艾派人劝降,诸葛瞻大怒,杀掉劝降之人。诸葛瞻能力平平,但确实是位忠臣,部下劝他您先撤吧,我们断后!诸葛瞻哭着说“朝堂外我不能制衡姜维,朝堂内我又除不掉祸患朝纲的黄皓,对外战争又不能防守住国土,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明知必死,还是毅然带队冲锋,冲入敌阵战死。诸葛瞻长子诸葛尚,随父战死在绵竹。
诸葛亮幼子诸葛怀,后在晋灭蜀汉后,晋朝招揽蜀汉名臣之后入京任职,惟有诸葛怀没去报道。问起缘由,答曰无才无德没有能力,只想回老家务农。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诸葛怀回到了老家琅琊,老死于故乡,活了九十多岁。
诸葛亮小女儿诸葛果,据记载修道升仙,羡煞后人。
诸葛亮家族后人在历史上鲜有记载,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葛亮家族也渐渐地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
堂弟诸葛诞一脉
再说诸葛三杰中最小的诸葛诞。诸葛诞是诸葛亮的堂弟,字公休(这名字好哇,上班族的最爱)。诸葛诞能文能武,成年入世后,三国三分天下形势早已形成,曹魏实力最大,于是诸葛诞在好友的推荐下去了曹魏。本来诸葛诞老家琅琊郡就属于曹魏的国土,人家这是名正言顺的为国效力。诸葛老太爷肯定在族内大会上没少语重心长的对后辈子弟们说“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诸葛家族三位最有实力的人才,秉承老太爷的吩咐,分别效力于魏蜀吴三国。
《太平御览·品藻中》记载:“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把三人分别比作“龙虎狗”。诸葛亮是蜀汉的龙,诸葛瑾是东吴的虎,诸葛诞是曹魏的狗。史书还带骂人的?这么不文明?非也。其实说诸葛诞为狗并不是嘲讽,而是指有狗一样的战功的武将。(绕不明白了,还是狗嘛!)不管怎么说,诸葛诞是一位非常有能力、有才能、有战功的武将。司马懿掌权后,诸葛诞得到重用,累迁至曹魏御史中丞尚书、东征大将军,屡立战功,功勋卓著,是三国后期曹魏重要的将领。
司马懿死后(251年),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揽朝政,司马师为大将军,基本就是干着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勾当。历史走向就是佛家所说的因果报应,这对曹氏家族来说就是报应,别着急,司马家族报应更严重,以后会详加分解。254年,中书令李丰与皇后父亲张缉、夏侯玄等密谋杀掉大将军司马师夺权,事情败露,夏侯玄等被夷灭三族。夏侯玄是夏侯氏的当代领袖,司马师正愁怎么除掉对司马家族有威胁的夏侯家族呢,想瞌睡马上有人送来了枕头,正好杀干净。诸葛诞一向和夏侯玄交往密切,又要被司马师召回京城。诸葛诞预感到自己就是司马师下一个要除掉的目标,思来想去,不如效仿司马家族当年靠几千死士发动的高平陵之变上位。于是自己也养了死士,一说五百,一说两千,总之预谋造反,只待时机了。
宫廷政变的机会没等来,那就明目张胆造反吧。257年,诸葛诞在扬州起兵造反,总计兵力有十五万之众,并且得到了东吴这个搅屎棍的支持。要说这军力雄厚,诸葛诞也是颇有军事才能,要真刀实枪地与司马家族干,很可能会成功。但有才能的人不一定有雄心壮志,不一定有远大的抱负,诸葛诞的鼠目寸光就表现出来了:诸葛诞起兵目的就是为了自保,没有效仿前辈们十八路诸侯讨董卓的事迹,反而向东吴称臣投降。名不正则言不顺,古代起兵反叛也好,讨伐叛贼也好,都要有名正言顺的借口。诸葛诞要是打出“清君侧”“清除朝廷乱扯贼子”等口号的话,会有很多人相应,自己的军队也会有足够的干劲和忠诚度。谁知诸葛诞竟然向东吴称臣,士卒多有不满。不再会给诸葛诞死心塌地卖命了。这也注定了自己的悲剧结局。
司马昭挟持魏主曹爽,带领二十余万大军前来平叛,将寿春城团团围住,围点打援,打败了东吴赶来救援的军队。围城七个月,城中不少将士跑出城外投降,诸葛诞被逼无奈只得带百余人突围,结果被被抓。后被杀并夷三族。可怜诸葛诞一脉,自此也灭绝。
一代英杰忙忙碌碌为所谓的理想努力奋斗着,爬得越高欲望越大,结局往往越惨。没有欲望反而平平安的过完一生,事事皆如此。
半生浮萍半生哀,
一世修行百事衰 。
名利钱财如烟雨,
到头回望空如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