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日古诗朗诵(五月五日)

五月五日(五月五日古诗朗诵)

众所周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民间老百姓们都会进行许多传统节日活动,来迎接这个一年之中阳光最毒辣、最炎热的时节。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风俗中普遍认知,五月时节白昼最长夜晚最短,正是阳盛阴衰的时候。古人也笃信物极必反,意思是虽然此时阳极盛阴极衰,但阴气会在这个当下趁虚而入,悄然滋生。当然也是因为古代社会的生活条件比较落后,不少地方生存环境比较恶劣,进入五月盛夏时节疫情多发,古时的民间误认为常有怪事发生,因此古代人常把五月视为不太吉利的月份,称之为“恶月”。一些日常的活动会因为关于五月五的各种说法而禁止举行,人们还想了各种各样的方法来驱邪避害,保佑平安。

一、忌游泳

每到夏季,人们都愿意到江河里游泳,既解暑气又锻炼身体,经常都会在夏日举办各种游泳戏水的活动。不过,只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都不会到江河里游泳,尤其是曾经发生溺亡事件的地点。因为人们认为,在端午节这一天,“溺死鬼”或者“水鬼”最凶猛,要到阳间找替身。所以有些地方的人们会在端午节这一天投掷粽子和食物到河里,不见得是纪念屈原,而是祭祀水鬼。

二、避恶日

有记载自先秦开始,人们普遍认为农历的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是“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说。意思是五月五日这一天生出来的孩子,无论是男是女都很难抚养成人,一旦抚养长大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到后来,还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等说法。对五月五日的忌惮,从战国开始流行,到汉代盛行不衰。这些迷信说法,在汉人王充著作的《论衡》,应劭的《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有些周岁以内的小孩儿都要送到外婆家去躲避灾祸。时至今日,在一些地方如果家族想要操办大事,都一定会请一位知事来算一算日子,尤其尽量避开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

三、避五毒

进入盛夏,各种生物陆续恢复生机,行动活跃,有时会闯入人们住处活动,比如蛇,蜈蚣,蝎子,蟾蜍,蜥蜴等等小生物。这些误闯的小动物不少还自带毒素,甚至是剧毒,人若是被蛰到一口就会被摄入毒素,后果不堪设想,严重情况会致命。所以民间常有民谣:“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以此提醒人们五月已到来,特别要防毒虫,尤其是小孩子,皮肤娇嫩。有时不懂事的孩子还会因为好奇,徒手抓来玩耍,可能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后来,每到端午节前,在有些地方,人们会用红纸画五种毒物的图案,制成五毒图挂在屋内,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图案之上,即认为是把毒物刺死,再不能在家里躲藏。这看似是一种辟邪巫术的遗俗,但实际上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寄予。后来,慢慢地发展到了把五毒物刺绣在衣物饰品上常伴身边,含有驱除之意,颇有意思。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