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绾简介(和刘邦关系最铁的卢绾)
卢绾背叛刘邦,逃往匈奴,是因为误判了形势,因此和刘邦消极对抗,最终把自己逼上了叛逃的道路。
1:误判形势:卢绾和刘邦关系非同一般,父亲那辈就相交甚厚,卢绾和刘邦还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一起玩到大的发小,刘邦被关牢房,卢绾也会留在刘邦身边,这样的关系,比起后来“桃源三结义”的刘关张还铁吧。
刘邦起义后,卢绾一直跟在刘邦身边,汉军中能自由出入刘邦寝宫的,也只有卢绾一人,萧何,曹参,樊哙,周勃等人虽也和刘邦是同乡,能力比卢绾强很多,但也享受不到这样的殊荣,可见刘邦和卢绾亲密无间的关系。但楚汉战争结束后,这样亲密的关系逐渐出现了裂痕。
刘邦统一天下后,封了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性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楚汉战争中立下大功,但天下既定,诸侯王就成了大汉朝不稳定的隐患,打败项羽后,刘邦把齐王韩信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
燕王臧荼第一个感到危机感,他明白,刘邦早晚会对诸侯王下手,于是喊出了造反的口号,刘邦没有客气,亲率大军讨伐燕国,结果三下五除二,把臧荼活捉了,他的儿子臧衍逃往匈奴。
刘邦杀了臧荼,要重新立一个燕王,有了臧荼造反的前车之鉴,刘邦认为立诸侯王,必须是自己的子孙或者最亲的人才可靠,在刘邦心里,卢绾就符合这样的标准,经过商议后,封卢绾当了燕王,此时刘邦对卢绾非常信任,卢绾对刘邦也十二分的忠心。陈豨在代地发动叛乱,刘邦亲率大军征讨,俗话说:打仗亲兄弟,卢绾和刘邦比亲兄弟还亲,当然要助大哥一臂之力了,他也从燕国发兵,从东面攻打陈豨,这下子陈豨招架不住了,就派人向匈奴求救。
卢绾知道陈豨派人去了匈奴,也派张胜到匈奴进行外交活动,劝匈奴不要支持陈豨,张胜去匈奴遇到了一个不应该遇到的人,思想发生了改变,最终影响到了卢绾。
张胜遇到的这个人就是臧衍,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和张胜有故交,他对张胜说:“你回去告诉卢绾一声,燕国能够存在下去,是因为诸侯王反叛刘邦,等刘邦把叛乱平定了,燕国也就没有存下去的必要了,到时侯燕国也就没了,卢绾和你张胜恐怕也就有危险了,”张胜觉得臧衍说得有道理,就默许了陈豨联合匈奴攻打燕国的行动,他自己回去找卢绾复命去了。
卢绾这时候遭到匈奴进攻,窝了一肚子气,见张胜回来就质问张胜,张胜把臧荼讲得一番道理对卢绾说了,卢绾也觉得有道理,臧荼是刘邦的敌人,他的话成功的离间了卢绾和刘邦的关系 。
刘邦把卢绾当亲人看待,怎么会害他呢?即使是吕后,可以对韩信,对彭越痛下杀手,也不会把卢绾怎么样,还会把卢绾当成和樊哙一样拉拢的对象,卢绾最终造反是误判了形势。
2:卢绾对刘邦采取了消极对抗的策略。卢绾虽然听信了张胜的话,但他没有造反的意思。卢绾为了自保,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当初卢绾派张胜出使匈奴,好久不见回来,又见匈奴攻打燕国,怀疑张胜投降了匈奴,就如实向大哥刘邦做了汇报,等张胜回来,本应该把张胜一家斩首。但卢绾听了张胜的话,改变了主意,他找人当了张胜的替死鬼,这就是犯了欺君大罪了,更不应该的是,为了有个双保险,他派张胜第二次出使匈奴,和匈奴谈联合的事。给自己寻求退路。
再说刘邦,最终还是打败了陈豨,把陈豨处死后,陈豨的部下把卢绾通敌的事报告给刘邦,刘邦哪会相信,但既然有人揭发了,不妨让卢绾来京,当面证明自己的清白。
卢绾心里有鬼,称病不去见刘邦,这让刘邦起了疑心,心说:你这小子搞什么鬼,咱俩谁跟谁,难道几年不见,你还知道害羞了,于是派审食其到燕国看看卢绾捣什么鬼。
审食其到了燕国,卢绾也是避而不见,还成天当着下人的面发牢骚,说:这几年干掉了韩信,干掉了彭越,英布等异性诸侯王,都是吕后做得孽,现在皇上病着,大权在吕后手里,我去了也没好果子吃。卢绾这些做法明显是和刘邦消极对抗。
3:卢绾把自己逼上了叛逃的道路卢绾的牢骚话,被下人告到审食其那里,审食其是吕后的铁粉,听到这些话十分生气,审食其上奏刘邦:卢绾造反了。
刘邦得到消息,疼得差点立马昏过去,他本就得了重病,卢绾造反对刘邦打击太大了,比亲兄弟还亲的人造反了,天下还有能让他相信的人吗?刘邦下旨,派周勃去把卢绾给我抓回来。
卢绾这时候的心情没办法形容,平心而论,卢绾不想造反,也不想躲到匈奴过后半生,他带领几千人逃到长城边上,做了两手准备,1:卢绾特别希望刘邦的病情好转,如果刘邦病好了,卢绾马上进京面见刘邦,向刘邦谢罪,哪怕抱着刘邦大腿,痛哭一顿,或者让刘邦用臭脚丫子踹自己几脚,刘邦出气了,两人也就和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