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薄荷糖(可乐加薄荷糖等于喷泉?)
“沸腾可乐”是一个流传于网上的实验,又叫“可乐火山”。即把曼妥思薄荷糖扔进可乐中,可乐会出现喷涌现象。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在吃曼妥思薄荷糖的同时如果喝了可乐,可能会产生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反应。
曼妥思薄荷糖放到可乐中,真的会喷射吗?能让可乐“沸腾”的是不是曼妥思薄荷糖的专利?还有哪些物质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呢?本期新闻实验室带你一探究竟。
实验时间:
2016年2月17日下午
实验材料:
多瓶500ml可口可乐、曼妥思薄荷糖、普通薄荷糖、家用冰糖、食用盐、巧克力等
实验一 真的有“可乐柱”
记者首先打开一瓶500毫升的可口可乐,之后迅速放进两颗曼妥思薄荷糖。两三秒后,可乐瓶中迅速地冒出泡沫并且喷涌出来,但喷涌的力度并不大,“可乐柱”高度仅为1厘米左右。
约两三分钟后,反应结束,瓶中可乐还剩三分之二。
参考了网上的资料后,记者认为没有形成高“可乐柱”的原因有可能是曼妥思薄荷糖加得太少。于是加大量,“可乐柱”喷射出的泡沫较多,速度较快。
随后,记者又分别用几瓶可乐,相继放入普通薄荷糖、冰糖、食用盐和巧克力,除了巧克力外,其余物质确实会和可乐产生某种反应,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和气体。
专家说法
湖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副教授丁逊解释,可乐能够喷出来,靠的就是其中的气体——二氧化碳。
在一定温度时,气体在溶液中的溶解度与这种气体的压力成正比。当瓶盖突然打开的时候,瓶内气压迅速变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低了。于是此时汽水中的碳酸就是过饱和的状态,而过饱和的碳酸会自发分解出二氧化碳,往可乐里加入曼妥思等物质,就相当于加入了大量的起泡点。
实验二 会不会有“结石”
那么,当可乐遇上牛奶又会怎样呢?网上谣传会产生沉淀,喝下去就是喝了“结石”。
试验中,记者向一瓶剩余200ml的可乐中倒入牛奶,牛奶慢慢和可乐相溶,颜色逐渐变淡。
不久后,瓶中有了明显的界限,上下分层。
放置数小时后,颜色有了明显变化,瓶子上层的水逐渐变得清澈,瓶底有小小的沉淀。但是也没有网上所说的那么夸张。
专家说法
武汉同济大学医学博士石润林表示,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只有在合适的pH条件下才会呈现均匀的液体状,而可乐偏酸性,会导致牛奶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从而产生絮状沉淀。
专家说,少量的碳酸钙是可以被胃液中的盐酸分解的。这种结晶很细小,到了胃里不会形成大块的“石头”,在胃的蠕动下,到了肠道就开始吸收,吸收不了的,也会通过大便排出体外,不会有结石的风险。
而蛋白质变性运用得当,反而会促进食物消化,帮助预防疾病。
小贴士:高蛋白食物不宜与碳酸饮料同食
虽然可乐、啤酒等饮料和曼妥思等弱碱性的食品同食后,气泡溢出的现象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惊人”,但弱碱性的、含碳酸氢钠之类的碱性或弱碱性药物、跳跳糖之类的充气型零食,最好不要和碳酸饮料混在一起吃。
特别要注意的是,肉类、蛋类、奶制品、豆制品等高蛋白类和碳酸饮料“配对”后,既会降低营养,也不利于胃的吸收。如果有胃病的人将两种食物同食,大量气体会使胃产生不适,影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