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特皇后(孝哲毅皇后)
大清皇族是非常注重血统的一个贵族群体,无论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后金,还是攻入山海关之后的清朝,一直都以满族和蒙古族的血统为荣。历代清朝皇帝的后妃,有很多人就是蒙古族部落走出来的女性。
纵览大清历史,总共有12位皇帝、26位皇后。这些皇后之中,共有5位皇后出自于蒙古族,分别是:孝庄文皇后、孝端文皇后、清世祖废后、孝惠章皇后以及孝哲毅皇后。
论起这5位蒙古皇后谁的命运最不幸,其实并不是清世祖的那位废后博尔济吉特氏,而是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大清的最后一位蒙古皇后,可她却生不逢时,生前饱受虐待,死后却惨遭开膛破肚,实在是悲惨至极!
蒙古状元郎之女、第三位从大清门入宫为后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
同治皇帝的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一位来自于蒙古大草原的女子,她是蒙古正蓝旗出身,父亲崇绮是大清建制200多年来唯一的蒙古族状元郎,而阿鲁特氏的母亲也出身高贵不凡,是郑亲王端华之女同时又是晚清宗室权臣爱新觉罗·肃顺的侄女。
阿鲁特氏除了双亲非同一般的高贵之外,她的外祖母端华嫡福晋还是咸丰帝的继妻慈安的亲姑姑,因此,慈安其实也是阿鲁特氏的表姨妈。
公元1854年农历七月初一,阿鲁特氏出生了。而在2年后,咸丰帝的懿嫔(即后来的慈禧太后)生下了皇子载淳,也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阿鲁特氏12岁的时候父亲高中状元,入翰林院做了修撰,从此,崇绮便在朝中有了较高的官职和地位。阿鲁特氏自幼跟随父亲读书写字,唐诗张口便来,毛笔字也写得十分漂亮。
公元1872年,同治帝年满17岁,应当广纳后妃、成婚育嗣了。紫禁城选秀当日,东宫慈安太后和西宫慈禧太后在选秀当场一齐为同治帝选秀把关。
那一天,在一众秀女中,同治帝的生母慈禧太后看好了秀女富察氏,而慈安太后则看好了端庄大方的阿鲁特氏。最终,同治帝自己也看中了阿鲁特氏,于是在同治十一年,阿鲁特氏被同治帝正式册封为正宫皇后,富察氏则被册封为慧妃。
慈安太后是咸丰帝的正宫皇后,因此在封建理论上讲,慈安是同治帝的嫡母,而且这个嫡母对待同治皇帝是呵护备至、视如己出的。慈安太后身为嫡母,尤为看重女子的操守和品行,她认为只有品行高雅、端庄大气的女子才能成为优秀的皇后。
因此,慈安和同治帝一同都认可的皇后人选是阿鲁特氏,令慈禧太后暗自感到非常不悦,也就埋下了宫闱不和的伏笔。
不受婆婆慈禧所待见,皇后阿鲁特氏因此而倍受虐凌
从选秀那一天起,阿鲁特氏就深得同治皇帝的喜爱,等到二人大婚后,他们更是鸾凤比翼、如胶似漆,产生了深厚真挚的夫妻之情。当没有政务在身的时候,同治帝就会与皇后阿鲁特氏一起谈论古今人文、诵读诗词,小夫妻私下里相处的时候可谓是无比的轻松惬意、自在怡然。
慈安看见新后与皇帝相处如此和谐,心里也是非常安慰的。但西太后慈禧则并不高兴,她喜欢的慧妃富察氏经常受到皇帝的冷落,因此,慈禧就仗着自己的身份,专门选择同治帝与皇后一起相处的时刻传懿旨将皇后叫到慈禧的宫中随侍。
当阿鲁特氏陪伴于慈禧左右,无论她做些什么,慈禧总会借机挑挑毛病,或者是在语言上进行一些“告诫”和针对。无辜的皇后阿鲁特氏偏偏又天性正直、不善逢迎,因此,这个“儿媳”在慈禧太后那里可着实吃到了不少苦头和贬斥,正因如此,婆媳二人的矛盾也就日益激化。
皇后阿鲁特氏私下里曾抱怨到:我乃奉天地祖宗之命,由紫禁城的大清门抬入宫中,非轻易能动摇者也。这句绵里藏针的话很快就被传到了慈禧太后的耳中,慈禧太后听了之后认为皇后是在暗讽自己这个婆婆曾经的出身和妃位,不由得恼羞成怒、杀心顿起。
慈禧多次出手干预帝后之间的相处,同治帝身为慈禧的亲儿子,始终不好触怒母亲,便索性常常独居在乾清宫内,既不亲近皇后也不亲近其他妃子,也减少了去看望慈禧太后的次数。
同治帝和皇后无法依照内心的想法自然共处、时时为伴,其实他们的内心都十分难受,却也颇为无奈。
一次,同治帝卧病在床,皇后阿鲁特氏害怕前去照料会被慈禧责骂,就没有前去探问侍奉,不料,慈禧竟然责怪阿鲁特氏“妖婢无夫妇情”。
后来,同治皇帝病得严重、身留脓血之时,阿鲁特氏便不顾一切地前去侍奉陪伴,哪知这样的举动又被慈禧责骂成:妖婢此时依然狐媚惑主,必定是想要害死自己的丈夫啊!
同治帝也知道阿鲁特氏在慈禧太后那里受了不少委屈,他强撑着病体,温柔地安慰皇后说:别怕,你只需暂且忍耐,一定会有出头的时候。
而此番话音刚落,就被刚刚赶来的慈禧太后尽数听入了耳中,慈禧太后怒不可遏,进屋便揪住了皇后的头发,边骂边打,还让太监门在庭院中准备好廷杖,要对皇后用杖刑来伺候。同治帝见状又急又气,又无能为力,一股火上来就昏了过去,慈禧见状,才总算放过了阿鲁特氏。
本来只要有同治皇帝这座靠山在,皇后阿鲁特氏就还算有个倚仗,可当同治帝病重归天后,慈禧马上立了同治帝的兄弟爱新觉罗·载湉为帝,即光绪皇帝。
为了更好地凸显自己比皇帝还要重要的身份地位,慈禧让光绪帝喊她为“亲爸爸”。如此一来,前皇后阿鲁特氏的身份就显得尴尬无比,无所适从。
慈禧对阿鲁特氏的恼恨还没有全部发泄出来,于是她就把同治帝早亡的原因都归集到阿鲁特氏身上,只要一不顺心,就带着宫女太监到阿鲁特氏的寝殿里,当众对阿鲁特氏揪打扇脸,丝毫没给阿鲁特氏留情面。
同治帝殡天后不久,阿鲁特氏竟意外地发现自己已经有了身孕,出于母亲的天性,她想保住自己与丈夫的唯一血脉。
可在慈禧那边看来,阿鲁特氏腹中的孩子是男是女、能够平安生下来已经都不重要了,彼时的慈禧唯一想要的就是大清王权在握,至于谁来当皇上、死去的儿子还有没有子嗣,对于这个冷血残忍的独裁者来说已经全然不重要了。
“多余”的阿鲁特氏饿死在储秀宫,下葬后遭盗墓贼开膛破肚
野史传闻,慈禧太后不希望阿鲁特氏生下阿哥来与她争夺权力,于是就命人中断了饮食供给,活活将阿鲁特氏饿死在了宫中。
有关阿鲁特氏的死因,慈禧太后对外宣称是因为她思夫过度、悲伤而死。但阿鲁特氏身体强健、正值华年,怎么会无故死去呢?
公元1875年,年仅21岁的阿鲁特氏被人发现死在了储秀宫。慈安和慈禧两位太后一致对其作出了较高的评价,依惯例赐其谥号为“孝哲毅皇后”,并安排将阿鲁特氏的遗体与同治皇帝的遗骸一同下葬进了惠陵。
民国时期,大清皇陵屡遭盗墓贼洗劫。一伙盗墓贼来到了惠陵地宫,用盗墓手段进入地宫后,见里面有2口棺椁,一为同治帝之棺、一为阿鲁特氏之棺。盗墓贼七手八脚将地宫内值钱的东西都收入了囊中,又因为听闻阿鲁特氏是吞金而亡,就钻进阿鲁特氏的棺木,用利刃划开了她的腹部去找寻黄金。
盗墓案发生之后,有些胆大的男子曾经通过敞开的地宫大门进入惠陵进行一番探奇,他们发现阿鲁特氏的棺椁已被打开,尸体却不见踪影,而在该墓室内的一个角落里横陈着一具女尸,尸体面容保持完好,尸身亦无腐烂迹象,只不过肚破肠流,甚为骇人。
如果说当时那个好事的猎奇者所言非虚,那么他之所以能看到阿鲁特氏的尸身历经多年却保存良好,大概就跟野史中的说法归于了一致:阿鲁特氏是被缓慢饿死的,死前的一段时期,她的肚中没有食物,也就很难导致去世后尸体的腐烂肿胀,因此阿鲁特氏的尸身才不易腐烂,历经数年却保存较好。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是高贵优雅、知书识礼的女子,命好的她是大清朝第三位从大清门恭恭敬敬、正正式式抬进紫禁城的正宫皇后,也的确因为自己的聪慧和品性而得到了皇帝的尊重和爱慕。
只可惜造化弄人,皇帝丈夫英年病逝、婆婆慈禧又狠辣专权,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仅在同治帝归天70多日之后,就无声无息地逝于紫禁城中,成了大清封建皇族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