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提炼流程(连锁经营的优势)

连锁经营的优势(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提炼流程)

企业经营过程中,在面对同质化产品与服务愈加严重的市场,所处于尴尬的局面为产能过剩。企业还没从卖方市场,转变买方市场的大环境转变过来。这也是导致很多新兴企业后来居上,淘汰了大部分未完成转型的企业。从而迫使很多企业建设标准化门店,从而达到规模复制,规模输出的形式,这种商业的连锁形式在现今的连锁门店广泛应用。

商业的连锁经营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进入流通领域的商品数量骤增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经营方式,它以连锁店为组织形式。

在未曾梳理出机械化“生产”前,所有的商品都是不同的,物质结构很简单,商品类别也很少,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低下,那时还没有流水线生产方式的概念。一个劳动者需要做很多事掌握很多技能,生产效率极为低下,远远跟不上消费领域的需求。由于这些原因导致市场供不应求,所以当时的市场为卖方市场。卖方占市场交换的绝对优势,因此当时的经济社会也是不需要重视流通领域与消费领域。

科技改变世界,这句话真的不是说说而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械化大生产方式的出现,这是连锁经营的核心之一大流通生产方式。

在工业领域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方式出现,导致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这一次工业改革,形成空前绝后的大规模生产。规模的经济性吸引企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以提高竞争力,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标准化其实是仿工厂的流水线,每一个人都负责特定的环节,这样能带来极高的速度,有降本增效的作用,在负责单一产品时能批量生产,工厂的特点为单一化、标准化、高速化。

在工业产品大量的增加,其创造的价值不断累积,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产品的价格反而有所下降。以往的消费有个性化、多变化等特点。这些特点与大量生产的单一化、标准化形成了直接的对立。想要产品大规模生产顺利进行,必须要找到相应办法解决。而化解对立的最有利点则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流通领域。在流通领域内,哪一种经营形式最能协调两者,哪一种就最具有生命力。生产领域生产效率提高的方式对流通领域的革新有非常大的启示。于是,人们受到了生产领域流水线生产方式的启发,对流通领域应用了机械化大生产方式,提炼出类似流水线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如收益流程、服务流程、整理货品流程等,这就是连锁经营的标准化基础。换言之,连锁经营就是机械化大生产方式在流通领域的创新和应用,这是连锁经营发展的核心之一,这就是连锁领域的标准化由来。

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基础就是提炼流程,

这么做的好处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操作实现了交换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

连锁经营使零售商业摆脱了传统形式对其获得规模效益的束缚,创造了零售商业更多地获得规模经济的机会和途径。规模经济指工业生产能力与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在一定界限内成反比的关系,即生产能力越大。比连锁商店获取规模经济效益更有意义的是零售经营技术的创新;企业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越低,在采购、销售、广告运输各环节都存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所以,企业做得越大,单位产品的利润就越高,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运用到零售经营上,一般指两种情况:1、是单位营业面积和劳动时间内经营量越大,每件商品的平均经营费用越低;2、是进货批量越大,进价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也随之提高。其实这两种情况是所有零售形式共有的,并不反映连锁经营的本质特性。

二、连锁经营降低了商品交易的不确定性

百货商店因其分散经营和柜台服务导致经营活动中存在着若干的不确定性,连锁经营有效的降低了这些不确定性,这主要体现在对顾客需求的把握和对其运作程序的控制上。

在工业化造就的大量生产体制下,生产企业进行的是一种预测生产,而非订购性生产。预测性生产是指生产者以不确定的用户为生产服务对象,根据自身对市场需求的主观判断(市场预测)进行生产,这种预测包括对商品的功能、品种、规模、数量、价格、相关产品(替代品和互补品)以及消费时间、空间的预测订购性生产是指生产者根据用户订单的特定性要求,进行专门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的个别生产方式。虽然这是一种不带市场风险的确定性生产方式,但是无法实现规模经营,于是预测性生产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普遍生产方式。不过,预测性生产方式潜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使它不得不在产品的生产和顾客的寻找方面依赖流通系统,并且随着消费异质化的突出,这种依赖性越来越强。

连锁经营有效降低了预测性生产方式的巨大不确定性,通过信息的收集维系了这种生产方式的前途。连锁系统一般拥有众多的店铺,覆盖区域、全国乃至世界市场。这些店铺直接面向顾客,能够了解更多顾客的需求,每天都有大量的、丰富的市场信息源源不断地进入连锁系统总部,总部将顾客的需求信息反馈给生产厂家,或直接向其提出订货,这使预测性生产得以运行,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使得预测性生产转化为订购性生产。

事实上,连锁经营本身便是一个快捷、低成本的信息搜寻系统,分店与总部的直接联系以及EOS(电子订货系统)、POS(销售时点系统)等现代技术的应用,使得信息的传输简单、正确、迅捷。这为连锁经营总部的决策提供了充足信息。连锁经营在信息搜寻方面的优势使美国著名的管理经济学家彼德·德鲁克的预言正逐渐得以实践:“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权力正迅速从制造商向经销商和零售商转移。这种权力是信息带来的。”

此外,连锁店通常将企业的作业流程制成简明扼要的操作手册,具体规定每个细节的工作方法,从采购、库存到销售,使整个流通过程都成为一种可控制的技术密集活动,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其内部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

三、连锁经营降低交易费用

连锁经营在规模收益的追求上采取群体规模扩大的方式,但从组织角度来看,它仍然是一家大企业、大公司或企业集团。连锁经营通过组织创新,即由总部负责集中进货和配送,由分店分散销售,将采购、批发、配送、零售等传统流通体系中这些相互独立的商业职能有机地组合到一个系统的经营体系中,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和批零一体化,这实际上是企业与市场两种调节方式在流通领域的替代。通过连锁经营,零售企业具备了联购批发功能,减少了交易环节,减少了采购费用;通过连锁经营,各家分店的进货不再是交易行为,而是企业内部的一种协作关系。这种方式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经营效率,成为构成连锁经营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连锁经营产权安排的激励

诺思曾指出,有效率的组织的产生需要在制度上作出安排和确立产权,以便对人的经济活动造成一种激励效应。连锁企业是一种高效率运行的组织,这种高效率也源于产权的科学安排对连锁经营行为主体的激励。科斯定理也说明,明晰的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意义。

连锁经营的产权安排也有三种形式,依据正规连锁、自由连锁和特许连锁的区别,不同的产权形式控制企业的方式不同,监督成本存在差异,因而产生的激励也不同。正规连锁产权归属同一所有者,集中管理程度高,分店经营者为代理人,对总部负责,这一产权安排刺激了资本的逐利性,体现在正规连锁的产生和发展上便是大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和中小企业的膨胀。大企业采取这种方式,通过分散经营单位,将成功经验进行复制,可以实现空间上的最大扩展;小企业找到一种成功模式,按照这一模式增加新店,远比单店规模扩大更有潜力。正规连锁面临委托一代理问题,不过只要能通过信息流的管理加强监督,就能使成本不断降低,这种产权安排对经营者的激励还将扩大。

特许连锁的加盟店是由被特许人自己控制和所有的,有充分的自主权和剩余索取权。因此他是自己的老板而不是职业的经理人,总店分店之间也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既防止了道德风险,避免了代理成本,也产生了有效的激励。这种产权安排通过合约维系集中统一,保障总部的协调和帮助扶持,同时又减少了不必要的干涉,于是特许权所有人乐于利用它来扩大事业,提高效益,特许权受让人乐于以此使自己的事业尽快起步。

自由连锁最初是以中小企业与大企业进行抗争的自救手段出现的,因而在产权安排上也体现了互助互利的关系,各加盟店在维护了各自独立的法人地位的基础上缔约合作,以创造共同的竞争优势,由于剩余收益几乎全部归加盟店所有,这使自由连锁具有较高的X效率,即不易被观察到的内部效率。弗朗茨在其著作(X效率:理论、论据和应用》中,引用了一批连锁案例,分析证明了自由连锁店主的经营绩效与其个人努力程度关系更高。

因此,自由连锁的产权安排使具有这方面偏好的经营者乐于加入到连锁系统中来。这样,三种连锁形式通过合理的产权安排,从不同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从而不断激励着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加入到连锁经营当中,使连锁经营者队伍愈加庞大。

连锁经营标准化是时代进步的征兆,规模化的产品对应的是规模化的消费者,学好连锁、做好连锁、看清连锁的本质,赋予企业连锁使命,达到即连又锁,实现规模扩张,为企业添加源动力,让企业发展不再是片段的,为企业系统性成长保驾护航。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