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真的能做酱油吗?(头发酱油)

头发酱油(头发真的能做酱油吗?)

“用头发做酱油。“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说法。

尤其是在早年,一些偏远农村的理发店里,时常会有出现这样一些人,他们用极低的价格收走那些没人要的碎发,运往我们不知道的地方。

那么从生产的角度来讲,头发真的能用来做酱油吗?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看看酱油的酿造原理:

酱油是古老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通过发酵的工艺,将大豆内的蛋白质分解成分解为游离氨基酸,而这些游离氨基酸,就是酱油味道“鲜”的原因所在。

可以说,蛋白质是酱油不可或缺的原料。

于是一些厂家为了降低成本,把主意打到了毛发身上。

毛发由角质蛋白构成,但与大豆的植物蛋白相比,角质蛋白无法被人体消化,同样也无法通过发酵的生物手段进行分解。

但这并不影响它也是由氨基酸构成的事实。

于是一些不良工厂以极低的价格大量收购头发,甚至是动物身上的毛发,在未经杀菌消毒的情况下,就被草草扔进了反应釜中,然后通过一系列化工手段,制成了所谓的“氨基酸液”。

这些氨基酸液或直接装罐,或被烘干成氨基酸粉,运往各个酱油厂商。

所以“头发酱油”的第一环,也就是开头那些去理发店收碎头发的人,其实并不是酱油厂的人,而是化工厂。

在收到“氨基酸液”后,酱油厂或者小作坊会先将它们煮沸,调整到合适的浓度与PH值,再加入焦糖色和盐,这一过程基本上取决于老师傅的经验,当所有的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一瓶合格的“头发酱油”就制作完成了。

试想一下,生物的毛发本就极容易聚集铅、砷等重金属,再加上经过黑作坊的加工,酱油中会产生致癌的氯丙醇,如果人们吃了这样的酱油,这些有害物质就会进入人体内,造成严重危害。

那么,用“头发做酱油”这样的方法,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

答案还要从一篇文章说起。

1959年,一个名叫《浙江化工》的期刊上刊登了这样一篇文章——《理发工人的创造——土法生产胱氨酸》,作者名叫李玉祥。

文章详细的介绍了用头发等角蛋白原料来生产胱氨酸的工艺,包括设备、原料、生产流程,操作方法,甚至连各类氨基酸的产率都标注了出来。

而结合文章题目我们能够看出,这位李玉祥应该是一位理发工人,而他创作这篇文章的背景我们也能够推断一二。

在那个生活物资缺乏的年代,柴米油盐几乎占据了人们的全部生活,李玉祥也许就是在理发的过程中,想到了用头发来酿造酱油的点子,寄希望来解决生活所需。

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但也许让他意想不到的是,一些人为了利益,不仅盗窃了他的研究成果,还把它用在了违法的事情上,这不得不说是一件极为讽刺的事。

但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随着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而国家也出台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政策,所以“头发酱油”的现象,也越来越销声匿迹,时至今日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生活中。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