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最具哲理的节气(关于小满的人生哲理)

关于小满的人生哲理(小满:最具哲理的节气)

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达到黄经60度,北半球开始全面进入夏季,而这时,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古人称之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而这个节气不仅指出农事,还与我们民族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不谋而合:多一分则满,少一分则亏,将满而未满,不满也不亏,可谓是刚刚好。

著名作家莫言说:“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

月满则亏,人满招损,小小的愿望与幸福得到满足,刚刚好,所以小满荣膺最具哲理的节气实至名归。

今年的小满节气恰逢“521”表白日,和孩子一起讲讲故事,以史为鉴,拥有爱的小确幸,不也是人生“小满”吗?

1 有“毒”的红军菜却成了国宝级文物

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我们所讲的第一故事就与其中的第一候苦菜有关。

江西苏区曾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苦菜苦,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因此这种苦菜也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菜遍布全国,因其苦中带涩,涩中带甜,还有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我国自古以来也有吃苦菜的习俗,但当年红军吃过的苦菜却与此并不相同。

它高4.5厘米左右,开黄花,略带毒性,吃完会感觉四肢无力,但就是这种菜,红军战士先把它放在水中煮沸,减弱毒性后将水倒掉,再放清水煮,虽然吃完后肚子胀,拉绿水,手脚也会有些肿,但却能让大家暂时充饥,而它也帮助红军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最后冲出了敌军的封锁。

更令人敬服的是当时任总司令的朱德同志,他的长征路比许多人还多了五千公里,光是险恶的草地,就过了三次,为了解决最难的食物问题,他还专门请教当地百姓,询问高原上可以吃的野菜种类,组建一个野菜委员会,搜寻一切可以吃的东西,编写成《吃野菜须知》下发到连队。

而聂荣臻将军在回忆那段过草地的日子时,曾说道:“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饥一顿、饱一顿;走起路来是深一脚、浅一脚,软沓沓、水渍渍……”

但正是有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吃苦的精神,红军度过了艰难困苦的岁月。

平凡普通,连耕牛都不愿吃的苦菜,在红军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中国国家博物馆还专门陈列有两株风干了的“苦菜”,作为国宝供大家瞻仰。

2 晋景公“尝新麦”是悲剧?闹剧?

小满第三候,麦秋至。

春末夏初,旧年的粮食往往已经吃光,青黄不接的先民,尤其期盼着“麦秋至”的到来。

到了小满,如果掐一个麦穗,搓开麦芒,就能咀嚼到新麦的香甜。

而品尝新麦也意味着身体获得了新一年的能量,得到了新生的加持,但历史上有名的“尝新麦”的故事却是一个悲剧或闹剧。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混乱,各自为政。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做了一个噩梦,梦见鬼魂骂他。出于敬畏信服,晋景公召来桑田巫解梦。听了晋景公的梦之后,实诚的桑田巫说:“王啊,你估计是吃不上新麦了!”

骂自己短命,晋景公当然不相信,就向各国求助,秦国给他派来了名满天下的医缓。这时景公又梦见两个小鬼说因害怕医缓要逃到肓之下、膏之上,果然医缓来诊断后说景公的病已经 “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但景公还是不信邪,就在丙午日,新麦快要下来的时候,让人去地里收新麦做成麦食,又派人把桑田巫叫来,让他见证自己吃下新麦,然后再把桑田巫给杀了。

谁知正要吃的时候,他的肚子突然疼了起来,只好先把新麦放下上厕所,结果就此掉进粪坑淹死了。

晋景公是失足淹死,还是如厕用力过猛导致疾病而死,不得而知,反正死得有点难看。但这个故事并非杜撰,出自《左传》,该书向来珍惜笔墨,以言简意赅闻名,记载这件事就一句话:“将食,胀,如厕,陷而卒。”

而晋景公虽然自身知名度不高,但有好几个典故都跟他有关,比如病入膏肓,赵氏孤儿。

3 嫘(léi)祖养蚕:无意中的有意

相传小满为蚕神诞辰,因此江浙一带在小满节气期间会举行祈蚕节,祈求有个好的收成。

因为蚕是娇养的"宠物",气温、湿度,桑叶的冷、熟、干、湿等均影响蚕的生存,也因此古代也把蚕视作“天物”。

虽然蚕很难养活,但蚕丝制成的丝绸华美细滑却深受青睐,是古代外贸的主要货物,那蚕是怎么被人养起来的呢?这其中流传着一段嫘祖养蚕的传说。

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贤惠、聪敏,在黄帝战胜蚩尤建立了部落联盟后,被黄帝委以做衣冠的大任。

为了寻找更好的材料,嫘祖日思夜寐,食不下咽,以致成疾。与她一块工作的几个女人就决定上山摘些野果给嫘祖吃,她们跑遍了山山峁峁,最后在一片桑树林里发现满树结着白色的小果。

采摘回来之后,这些女子尝了尝发现没有什么味道;还咬不烂,决定放在锅里煮,在用棍子搅拌时,大家看到有细丝线缠绕棍上,不知何物,就拿给聪明的嫘祖看。

嫘祖看到这些细丝线,精神大振,详细询问了白色小果是从什么山上、什么树上摘的,然后她高兴地对周围女子说:“这不是果子,不能吃,但却有大用处。你们为黄帝立下一大功。”

病情好转之后,嫘祖亲自带领妇女上山,在桑树林里观察了好几天,才弄清这种白色小果,是一种虫子口吐细丝绕织而成的。她便把此事报告黄帝,并要求黄帝下令保护桥国山上所有的桑树林。

无意中的发现成就了有意义的事业 ,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从此,在嫘祖的倡导下,开始了栽桑养蚕的历史。后世人为了纪念嫘祖这一功绩,就将她尊称为"先蚕娘娘"。

嫘祖是有史籍记载的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华夏文明的奠基人。嫘祖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和精华。

《史记·封禅书》曾记载:黄帝娶西陵氏之女,是为嫘祖。刘恕《通鉴外记》亦曰:西陵氏之女嫘祖,为黄帝元妃,治丝茧以供衣服,后世祀为先蚕。

讲好节气故事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从中悟到人生哲理是对自身的反省观照。

晚清名臣曾国藩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就是“小满”,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说: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惜福保安泰,他还把书房取名“求阙斋”,以提醒自己不能盈满。

“花开半开,酒饮微醉”,愿我们和孩子一起讲好小满故事,悟得小满之道,用恰恰好的状态,从容安然、节节上升、常乐安康。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