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是反胃想吐(反胃吃什么)

中医经典医案

治金某患呕吐者数年,用泄肝安胃药年余几殆。徐灵胎诊之,谓是蓄饮,为制一方,病立已——清•《徐批临证医案指南》

清时有位金姓男子,反胃呕吐一连数年,于是千里迢迢从洞庭前往苏州,寻访名医叶天士。叶天士,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金某前去拜访叶天士并向其诉说来意,叶天士诊治后认为金某的病症乃是肝胃不和所致,理应以舒肝和胃为主,便即刻开具一张泻肝安胃的处方。

岂料金某连服数月,病症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更甚于从前,食不下咽,极度消瘦,奄奄一息,像是没几天可活了。金某连忙向另一位年轻人求助。这个年轻人为金某四诊后指出,他的症结不在肝脏,而在脾胃,乃是“蓄饮”滞于脾胃所致。于是重开一张方子,金某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思去抓了药,谁知服药后,症状很快改善,连服几剂后,病则痊愈。这个年轻人就是后来因医术高超而多次被乾隆皇帝召见的名医——徐灵胎。

徐大椿,字灵胎,江苏吴江县人。

上述医案的“蓄饮”究竟是何病症?从何而来?

中医把人的体液叫做津液,如同田间小河,具有灌溉脏腑,调节气血的功能。《内经》中载明,水谷皆入于口,津液各走其道。具体是指人体内的津液有自己的运行平衡,一旦这个平衡被摧毁,津液无法正常到它该到的地方去,在任一部位停下,就形成水饮,如果像医案中金某一样,津液停留在脾胃的时间太久,如同开渠蓄水一般,就形成所谓的蓄饮

中医认为津液运行需要经过五脏六腑,途径的任何脏腑出现异常,津液停滞就形成水饮,久而久之,则形成蓄饮。中医临床,五脏六腑之中,引起水饮的常见病因就是脾、肺的异常。

常见病证

1、脾胃阳虚

饮食无常,不加节制,嗜酒嗜荤,贪凉贪饮,苦闷抑郁等等皆可能导致脾胃阳虚,水饮不化。《金匮要略》中记载,津液停在脾胃有个专门的名字——痰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差,水湿停滞不去则形成痰饮。痰饮瘀滞于脾胃,脾胃既不能升清,亦无法降浊。患者就会出现腹胀腹泻,恶心呕吐,嗳气,头昏脑涨等症状。痰饮瘀滞于肠胃,患者往往身形消瘦,胃肠中有声响,严重者甚至行走时,腹中有振水声。

2、肺阳不足

身体受凉,贪凉贪饮也会导致肺阳不足。肺功能失常,身体津液不能宣发、肃降,瘀滞于肺部,患者一般表现为胸闷气短,长期咳嗽,咳白色泡沫痰,手脚不温,畏寒肢冷,容易感冒,久而不愈等,尤其见于中老年人。

我是@全科医生林浩带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识#健康解密##养生##健康养生##健康明星计划##健康#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