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如何画竹子,技法,步骤(学习,欣赏,收藏)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即善画此类题材,其中尤以画竹、兰为最妙。明末郑思肖善画兰,而且兰无根,即寓意为河山破碎的无根之忧。
竹入画,大略和兰花相当,也始于唐代。唐代的皇帝唐玄宗、画家王维、吴道子等都喜画竹。据说到了五代,李夫人还创墨竹法,传说她常夜坐床头、见竹影婆娑映于窗纸上、乃循窗纸摹写而创此法。
竹叶为互生,中叶细侧叶宽, 每个叶片均由左右两笔弧线组成, 用笔勾线要挺拔。 几组叶子之间穿插组合要注意疏密。
竹的生长规律是:从笋内抽出新苗;有枝没有叶叫新篁,新篁长高后放叶; 竹未出笋时就有节,竹干出土后长到七节以上才发枝, 枝左右生长, 每节生出两枝,在外侧的节长, 并且枝多,到竹子梢头则每节生一枝; 枝上生叶,有一组五叶·七叶及十几片叶的不等, 竹叶是从叶柄长够宽度后就向前直伸; 并行叶脉。
到宋代,苏轼发展了画竹的方法,放弃了以前的画家们的双勾着色法,而把枝干、叶均用水墨来画,深墨为叶面,淡墨为叶背。以后的元明清时代,画竹名家辈出,只要是山水或花鸟画家,没有不画竹的,而且开始强调竹的整体气势。不过,在众多的画家中,郑板桥的画竹也堪称为一绝。
对于画竹,郑板桥曾写下了自己的体会:“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此机也。独画云乎 哉!”因此,从竹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象中得到启示,激发情感,经过“眼中之竹”,转化为“胸中之竹”,借助于笔墨,挥洒成“手中之竹”即“画中之竹”。郑 板桥的作品,存世较多,流传也广,自清代以来,被世人行家所叹眼,成为“人争宝之”的珍品。
范画示例:
步骤一:
用中墨勾竹叶,线条要挺拔。 鸟用淡墨勾出,鸟嘴. 眼. 爪用重墨勾出。
步骤二:
用淡墨按叶筋进行分染, 染时用水线留出主筋。
用淡墨作底染出鸟的躯干. 头, 并根据要求用不同墨色染出翅尾。
步骤三:
竹叶按第一遍的淡墨,留水线,用花青分染第二遍,再用赭石分染一下, 完后再用花青分染第三遍(不留水线),
鸟头和背在淡墨基础上再分染赭石, 胸腹用胭脂分染。
步骤四:
用石青分染叶子,画出鸟的嘴. 眼, 用黄色分染眉,
然后用淡墨丝毛, 经调整满意后提款盖章。
著名画家画竹作品赏析
道院竹繁教略洗,鸣琴酌酒看扶疏。不图结实来双凤,且要长竿钓巨鱼。——《洗竹》 唐·王贞白
翠云梢云自结丛,轻花嫩笋欲凌空。砌曲横枝屡解箨,阶来疏叶强来风。 ——《赋得阶前嫩竹》 陈·张正见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石 》 清·郑燮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隐过酒罅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严郑公宅同咏竹》 杜甫
侵阶藓折春芽迸,绕径莎微夏阳浓。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竹》 唐·郑谷
竹,临池,似玉。悒露静,和烟绿。抢节宁改,贞心自束。渭曲偏种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惊龙化,美实当随凤熟。唯愁吹作别离声,回首驾骖舞阵速。——《竹》 唐·韦式
青岚帚亚君祖,绿润高枝忆蔡邕。长听南园风雨夜,恐生鳞甲尽为龙。——《长竹》 唐·陈陶
竹笋才生黄犊角,蕨芽初长小儿拳。 试寻野菜炊香饭,便是江南二月天。——《咏竹》 宋·黄庭坚
华轩蔼蔼他年到,绵竹亭亭出县高。江上舍前无此物,幸分苍翠拂波涛。——《从韦续处觅绵竹》 唐·杜甫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竹》 梁·刘孝先
(转载自:龙斌陶瓷艺术)
小文一文,站住别跑,点赞,,评论,分享,收藏走一波。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欣赏,侵权删。
(转载自:网络)
小文一文,站住别跑,点赞,,评论,分享,收藏走一波。转载自网络,仅供学习,欣赏,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