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习俗中的“改口费”,离婚时还能要回来吗?一起来看看吧!
婚姻是人生的大事,特别是在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男多女少”的婚姻困境中的偏远贫穷的农村地区,只要男方提起一门亲事,对女方的要求几乎是百依百顺。彩礼钱是几千年来的习俗,改变难度很大;水涨船高也基本属于规律。但是,女方似乎抓住了男方的“七寸”,诸如针线钱、压箱钱、上头钱、离娘钱、上轿(即车)钱等等,有的地方还“别出心裁”,弄出个“改口钱”。
缔结良缘总期盼着“执子之手,与之偕老”,可是有的人过着过着就散了。都已经散了,离婚了,改口费要不回来,也不能要。
何为“改口费”?一般会是多少钱?
“改口费”的含义。所谓的改口钱就是女方嫁过去当天,将男方父母由“大伯婶婶”,或“叔叔阿姨”改称为“爸爸”、“妈妈”,被称为爸爸妈妈的要给儿媳妇一定数额的钱。
“改口费”的金额。举行婚礼的现场,父母也是喜笑颜开,毕竟这是了却他们的一桩心愿。到了“拜高堂”环节,喜公公喜婆婆早已准备好了红包,也有“改口费”的成分。以我们当地来说,当儿媳开口第一声叫爸妈的时候,“爸爸”“妈妈”便会爽快地掏出红包,即给儿媳的“改口费”。爸爸至少是888元,谐音“爸爸”,妈妈至少是666元,本来是要给333元,取意“三位一体”即组建一个家庭,因为显得少了点,便以两倍给出,意即“和谐”、“孕育”之意。当然,也有在此基础上成倍给“改口费”的。
“改口费”不能要的原因
说实在的,改口费也并非是女方家特意提出的,只是在一些地方的一种习俗。都“拜高堂”了,喜公公喜婆婆总不能“空口无凭”吧,还得“表示表示”。这便是掏个红包,“有心人”把这第一个红包起了个恢诣的名字,即“改口费”。
其实,改口费不是一叠给出,便是装在红包里,到底多少钱别人不会知道,只是习俗上“规定”的一种“限额”。也就是说这个“改口费”没有强制性,是心甘情愿给的,是一种回馈性的。即使儿媳要离婚了,改口叫爸妈是事实,自愿也是事情。亲事不在人情在,焉有要回的道理?
“改口费”要不回的说法
一般来说,婚嫁了,都是双方自愿的。儿媳刚过门,都是卿卿我我,相依相伴的。这“改口钱”也并非就是私房钱,女方都会“充公”,作为夫妻双方共同拥有的财产,添置什么,还个账,还是会动用了这个钱。再说了,生下了孩子,爷爷奶奶当然很高兴,终于后继有人了。这儿媳可是受苦受累最多的,感谢都来不及。
要离婚了,只是一年半载,或更长的时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大多是由女方提出来的。人心一旦变了,很难收回。日子是两口子过的,作为父母只有规劝,并不能断。儿媳妇没功劳也有苦劳了,就那点“改口费”怎么好意思提出来?
改口费是纯民间行为,数额也不是很多。不像彩礼钱,是摆在桌面上,有多少,证人有的是,也有地方法规规定,退回一部分是必然。小编认为,都要离婚了,提改口费也没有多大的意义,退回不可能,也完全没有必要。
(作者:西方游龙,本文由“我掌管着我的青春”创作)阅后如果喜欢,不妨、点赞和评论,谢谢!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