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网友 u/Vito_ponfe_Andariel 在 Reddit 上分享了基于 T4CFantasy 数据库的可视化图表,从而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 A / N 两家显卡大厂在过去十年里的技术创新。TechPowerUp 指出,得益于业内领先的庞大 GPU 数据库,其很好地展现了各年度 GPU 在每美元性能、功耗、晶体管等方面的演变。
你会发现图表展现的技术变化、及其与整体价值的关系,看起来还是相当有趣的。
晶体管性能
比如在“每晶体管性能”图表中,随着英伟达从 Pascal(GTX 1080 Ti)过渡到 Turing(RTX 20 系列)架构,这项指标反而夏季下滑了大约 20% 。
每晶体管价格
而在同一时间段内,AMD的“每晶体管性能”却暴涨了 40% 左右(从 Vega 64 到 RX 5700 XT)。
功耗性能比
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就要怪英伟达在 Turing 上引入了 RTX 光追硬件。其占用了相当一部分数量的晶体管,但对通用着色器的性能提升却没有太大帮助。
性能价格比
在英伟达力推 RTX 硬件光追技术的同时,AMD 则极大地受益于初代 RDNA 新架构的改进、以及从 14nm 到 7nm 的支撑工艺升级。
单纯性能比较
晶体管密度
不过随着英伟达引领了 RTX 硬件光追的发展,AMD 也在 Radeon RX 6000 系列显卡上引入了自家的初代 RT 内核与其它架构变化。
晶体管密度 x 能耗
于是我们看到 AMD 也遇到了类似的性能下降,比如 Radeon RX 6800 XT 的每晶体管性能指标的损失也得到了 40% 左右。
能耗 / 核心面积
晶体管性能 x 核心频率
性能 / 核心面积
平均功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