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南映象网
编者按:每一个红色遗迹都深深埋藏着一段红色记忆,2021年,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风华正茂,百年初心依旧。
为记录历史伟业、展现百年风华,映象网特推出“百年与共”之“追寻初心 中原印记”系列报道,寻访河南红色遗迹,回顾波澜壮阔的红色历史,追寻红色初心,讲好中原红色故事。
映象网记者田雨阳
历经长达11年建设施工,全长1277公里的水渠,工程量虽不比长城,却凝聚着中国人的汗水乃至生命,它隶属当今世界最为浩大的水利工程“南水北调”,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两千多年前,在中国广袤的疆域北部,中国人用汗水乃至生命,修筑起了迄今为止全人类耗时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工事:长城。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如果你乘坐飞机,一路向北低空飞过中国汉江中游,你可以看见这条白色的渠道,一千多公里蜿蜒,穿越中原,直抵北京。
我国属季风性气候,春夏之交降水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次推进的特征,尤其是梅雨季节,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形成洪水,而北方则干旱少雨,往往是南涝北旱。 早在1952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听取原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王化云同志关于引江济黄的设想汇报时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随后,毛泽东在视察长江时,又讲了同样的话。从此,拉开了南水北调工程的大幕。
经过广大科技工作者持续进行几十年的研究论证,在分析比较了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将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即南水北调西线、中线和东线工程,形成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相互连接的“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共同实现我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是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目的是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中线工程干线全长1432千米,其中至北京的总干渠1276千米,天津输水干线156千米;或是经位于河北保定西黑山分水口转而向东流入天津,渠道向左通往北京,向右通往天津,幸运的是在秦岭东部分隔长江、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到河南南阳的方城县附近,在连绵的群山中留了一条“缝隙”人称“方城垭口”,垭口地处桐柏山和伏牛山间,渠段长7.6千米,此处两侧山地的高程在200米以上,但垭口处却仅有145米使中线工程的渠道在山峦夹持间穿行,而过避免挖掘数千米的穿山隧洞。
然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即便不需要建设泵站,但由于没有任何现成水道可以利用1432千米的中线工程将全部从零新建漫长的修建过程也注定困难重重,位于河南省淅川县陶岔渠首枢纽是中线工程的“水龙头”,中线工程沿途需穿越大小河流共686条,为了确保输水水质安全避免受到洪涝及污染的影响,一座座庞大的“水上立交”横空出世,在其中的27座大型梁式渡槽上,南来之水源源不断凌空而过如同一条蜿蜒北去的“天河”。
在河南省境内,全长达11.9千米的沙河渡槽中巨大的U形槽段重达1200吨,每次吊装都相当于一次性起吊约1000辆轿车;位于其南面的是湍河渡槽,体量则更为惊人,其内径达9米、单孔跨度达40米、每孔槽段的重量可达1600吨;面对如此巨大的重量工程师们直接放弃了吊装设备,采用大型造槽机现场完成混凝土浇筑这样一段接一段地筑造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U形渡槽。
更多时候中线工程则以倒虹吸的方式,在地表之下穿越道路或河流,其中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便是穿越黄河的穿黄工程,黄河北岸的巨大的圆筒形竖井内径16.4米、井深50.5米,几乎可以容纳一座15层的高楼,负责掘进隧道的大型盾构机从这里出发,在深厚的砂土中前行超过4000米才能穿越黄河天堑;盾构机的刀盘日夜不休地旋转粉碎着砂砾土石随泥浆不断排出,最终在黄河河床下平均30米处,两条内径达7米的巨大的隧洞逐渐出现在世人眼前。然而建设规模庞大的穿黄隧洞中却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砂土中石英含量较高使盾构机的刀片产生严重的破损,工程人员只能依靠人力前后进出近400次,在充斥着泥水的盾构机前端完成刀盘的修复和加固;最终,在大河之下穿行了500多个日夜后终于在河道对岸重见天日。
截至2014年城市污水处理厂由5座增长174座垃圾处理场则由1座增至99座还有共1.7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中线工程通水至今输水水质达到I类的断面比例从30%增长至80%,历时超过8年的水源保护工程效果开始逐渐显现。
然而青山绿水的丹江口水库为中线工程提供了绝佳的水源却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当水库水位成功抬高13米的同时,周边超过300平方千米的土地将没入茫茫碧波之下意味着曾经生活在库区周边40个乡镇、441个村的共计超过34万人将不得不搬离原本的家园,其中河南省南阳市是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淹没区,是丹江口库区移民唯一迁出区和重要安置区,是总干渠渠线最长、移民最多、工程量最大、环保任务最重的省辖市。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后,淹没涉及南阳市淅川县11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淹没土地面积144平方公里,同时还淹没大量的基础设施,各项淹没损失达90多亿元。
无言的丰碑 通水一刻历史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在整个移民搬迁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移民重大伤亡事件,却有300多名干部晕倒在搬迁现场,100多名干部因公负伤,10名干部倒下牺牲。淅川县上集镇司法所原副所长王玉敏就在10人之列。通水在即,当我们回过头去希望寻找他曾经为之奋斗的痕迹时,却发现,除了一张并不清楚的证件照,在这个世界上,他什么也没有留下。
核心水源地,和谐山水人。1100多万南阳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着丹江口水库清水。珍爱水、净化水,南阳人民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蓄养水、珍爱水,南阳人民懂得了永续发展的真谛。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同时,南阳把水源区生态保护作为全市“一号工程”,牢牢守住1630万亩林地这条生态“绿线”和400万亩湿地水域这条“蓝线”,确保了一河清水入库、一库清水润京津。
移民安置搬迁工作强度之大在世界水利移民史上前所未有,但艰难的并不只是工程强度本身,数十万移民告别的也不只是房屋和耕田而是他们最熟悉的土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世世代代的生活记忆,真正融入新的家园需要的也不仅仅是政府的支持和补偿还有当地人的一视同仁自己的勤劳、汗水和勇气以及一段漫长的时间。
南水北调是一个奇迹是一个在重重难关中规划论证,在重重限制中建设运营面临种种争议却依然实现的奇迹,也是一个由数十万移民群众数十万工程建设者数千名科技工作者以及那些永远沉睡在岗位上的人们共同创造的奇迹。
文章关键词:初心,工程,中线,移民,长江,黄河 责编:赵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