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的性格描写(纨绔子弟的现代的意思)

本文作者黄强

提到纨绔子弟,读者会有很不好的印象,那些达官贵人的公子哥,不学无术,不务正业,整天遛狗养鸟,吃喝玩乐,甚至抽鸦片,逛窑子,包二奶。清末民初,北京等城市就有很多这样的浪荡公子,那是没落的贝勒、贝子的后人。祖上武功打下江山,挣了家当,置了房产,可是轮到他们时,家族衰落了,祖业败光了,房子、古玩都卖掉了,自己沦落街头。

【图10,纨绔子弟群像】

纨绔子弟成语的出现与古代服饰有关。纨绔原本就是服饰品种。上古时期汉族人不穿有裆裤,裤子都没有裆。上衣下裳制,下面穿的裳类似裙子,是个直筒。因为腿到股部,没有裤子,走起路来,两腿呼呼进风。

【图11,胫衣】

夏天没问题,正好凉快,冬天不行了,没有裤子保暖,腿与臀部都很冷的。没有有裆裤,有的是胫衣,就是保护两腿的两个类似套筒的服饰。小腿上可以穿长筒袜,这种袜子叫“绔”这样多少解决了保暖问题。对于胫衣与袴,有钱人颇为讲究,用细滑的丝织品做袜子,用细腻的丝绸来做胫衣,身着“纨绔”的贵胄子弟,自然成为“纨绔子弟”。

【图12,无裆裤】

生活中骄奢,穿衣讲究,出行乘车,贵族子弟处处显摆,但是对于学业则不求上进。《汉书·叙传上》:“出与王、许子弟为群,在于绮襦纨裤之间,非其好也。”《宋史·鲁宗道传》:“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耶?”贵族子弟仗着家里有钱,有地位,失去了好学上进的动力。私塾、学堂、书院里都是敷衍了事,不求甚解。

比学习,一个不如一个;谈吃喝玩乐,个个都是高手。衣着华美,必然疏于学业,只会享受。“纨绔子弟”就是这样的一种人物,偏重在重享受,轻劳动,说他们四肢不勤,五谷不分也是正确的。“纨绔子弟”与“花花公子”有点相似,又不完全相同。前者侧重享乐,追求服饰的华丽,生活的奢靡。

宋代苏轼《赠李彦威秀才》:“弃书捐剑学万人,纨绔儒冠皆误身。穷途政似不龟手,与世羞为西子颦。”背负“纨绔”名称那就不再是勤奋好学的读书人,更不要说是对社会有用之材。

纨绔子弟的形成,与家庭教育,氛围有很大关系。书香门第重视教育,对于子弟的学习倾注心血。官宦人家,如果官场弄权,政治腐败,往往对于子女的品德教育疏忽。腐败生活必然影响子女的人生追求。他们的人生目标,早已被父辈言行影响,种的什么瓜结的什么种。

【图13,《还珠格格》剧照】

清朝有很多贝勒、贝子,都曾经是得势人物,有爵位有金钱,但是自小生活在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下,其人生观的形成受其影响。他们躺在父辈、祖上的功劳簿上、家业上,游手好闲,坐吃山空,最终只有卖家藏古玩,祖屋,以维持生计。北京燕京大学的原校址,是1920年燕大校长花6万银元价格,从前清贵族后人手中买下的。收藏家张伯驹经手的很多名画,都从满清贵族家藏绘画中买的。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纨绔子弟何尝不是吃祖上的老本?说他们是啃老族,败家子,也是正确的。

纨绔子弟生在富裕之间,官宦之家,却没有接受苦难教育,挫折教育,他们也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与勇气。面对封建帝制被推翻,满清贵族的特权消失了,贝勒爷们及其后人,只能依靠祖上房屋、收藏进行变卖,获取生活费。

成语纨绔子弟所说的故事,我们应当引以为戒。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有需要使用本人文章的,请与作者联系,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金瓶梅文化、中国服饰史等研究,已出版《另一只眼看金瓶梅》《南京历代服饰》《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15本。

黄强著《趣民国》,2017年8月第5次印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黄强著《金瓶梅风物志》,2017年8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