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Gallbladder Carcinoma)确实是一种恶性程度相当高的胆道系统肿瘤,虽然其发病率不算高,在我国,根据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胆囊癌发病率约3.64/100,000,占全部恶性肿瘤发病的1.35%,但由于胆囊癌起病较为隐匿,多数人缺乏特异症状,使其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一旦以腹痛、黄疸或胆囊肿物就诊时,往往处于胆囊癌晚期阶段,患者预后极差,不同中心研究显示胆囊癌中位生存时间虽有差异,但均较短,通常不超过一年,这便有了题目中“胆囊癌都活不过一年”的说法,那么这个提法到底对还是不对呢?
一、胆囊癌的临床分期
任何恶性肿瘤都是根据其临床和病理分期来判断其预后的,胆囊癌也一样,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Nevein与Maron分期是根据肿瘤侵犯胆囊壁的深度及扩散范围所作的,通常可以分为五期:
I期:癌组织仅限于胆囊粘膜内;
II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的肌层;
III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
IV期:癌组织侵及胆囊壁全层,同时合并周围淋巴结转移;
V期:癌组织直接侵及肝脏或转移至其他脏器或远处转移。
不同分期的胆囊癌预后不同,分期越早,胆囊癌的治疗效果就越好,数据显示,I期胆囊癌的治愈率接近100%,II期胆囊癌的治愈率也超过80%,III期以后的胆囊癌治疗效果就不太好了,即使手术后也很容易复发和转移,IV期和V期的胆囊癌,往往无法获得根治性手术机会,预后很差,预期生命几个月。
由于胆囊癌患者就诊时往往已不是早期,据大宗病例分析,能获根治性切除的胆囊癌只占23%左右,由此就导致胆囊癌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较短的现象,但这并不等同于胆囊癌就一定无法治愈,毕竟很多恶性肿瘤都存在同样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早期发现疾病和采取正确治疗措施。
二、胆囊癌的高危因素,哪些疾病需要重视
近年来研究认为,胆囊癌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及先天性异常相关,某些胆囊疾病被认为是胆囊癌的危险因素或癌前病变。
胆囊结石:很多研究都证实胆囊结石是胆囊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在胆囊癌患者中胆囊结石的患病率较高,且胆结石特征的不同对胆囊癌发病会有相应的影响。随着结石最大直径增加相对危险度呈递增趋势,最大直径超过3cm或充填型结石相对危险度最高,其中结石直径>3cm的患者罹患胆囊癌的风险相较于结石直径<1cm的患者高约10倍。
慢性胆道系统感染:持续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复刺激导致的胆囊损伤使组织不断增殖修复,以及细菌产生的毒素及其代谢产物具有致癌性都可能通过诱导基因突变、细胞增殖、血管生成等方式促使恶性肿瘤的发生。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通常被认为属于癌前病变。
胆囊息肉及良性肿瘤:胆囊息肉是指来源于胆囊壁并向胆囊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大约5%的成年人会患胆囊息肉,大多数胆囊息肉属于假性息肉,并无恶性潜能,主要是指胆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积症),而腺瘤性息肉具有一定的恶变风险,如单发息肉直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