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地图导航系统几乎是每个手机必装的APP之一。
而让人好奇的是,高德它们都是怎样盈利的呢?
那么首先,来聊聊高德的历史。
2002年08月,高德软件有限公司成立。
2006年10月,高德成功完成4000万美元私募融资。
2014年02月,阿里巴巴斥资11亿美元完成对高德地图的全资收购。
而从02年至今,已经过去了16年。
这16年,是中国电子科技迅猛发展的16年。
这16年,是中国科技名企如雨后春笋般灼灼而立的16年。
也是在这16年里,高德地图摒弃收费制,对用户完全免费。
但任何公司都不可能在不盈利的状态下“用爱发电”。
那么这么久的时间以来,高德地图都是如何制造盈利的呢?
失败却不可或缺—O2O模式
在地图盈利模式的探索上,最先被提出、实验的,是O2O模式(Online To Offline)。
O2O模式又称离线商务模式,是指线上营销、线上购买带动线下经营和线下消费。
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都希望通过地图为依托为用户提供线上线下的打通服务,构建生活服务化平台。
但事实上,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这个入口不能构成用户的强需求。
阿里收购高德后,也随即专注于地图业务本身。
百度也在经历糯米裁员,外卖并入饿了么之后,宣告O2O战略的彻底失败。
主要的营收方式—广告
广告营销、对接入口是高德地图主要营收的手段。
在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前端的“广告位”对企业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高德与具备“垄断”地位的企业合作,向其他企业售卖靠前位置的搜索入口,不同的策略,带来相同的收益—推荐入口的完善。
而完善的入口在增大高德竞争力的同时,也向用户传达“一站式服务”式的优势。
你只需要一个高德地图,就可以同时完成衣食住行的线上操作。
极大增强产品的口碑与传播度。这也正是前文提到的O2O模式。
蚊子再小也是肉—流量变现
无论下载量,还是日常使用中用户耗费的流量,都会为高德提供一定的收入。
而某一入口的数据流量大,也会提升相关入口的广告价值,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甚至有可能,流量已是主流收入。
看似鸡肋,其实异常重要—从用户数据看阿里收购
从某种阿里收购高德,其实就是明白,海量的商业用户及其客户都有定位和寻址的刚需。
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阿里可以和高德地图进行更精准的数据互通。
实体消费下的所有店面,都将为了这样的“推荐”付出巨额的推广费。
所以互联网业内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只有有了用户,我们就有办法能让他变现。
对此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