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作为姓氏怎么读(犍怎么读)

在中国,佛教人物中最为人们所熟知应该这就是三位了: 如来佛、弥勒佛、观音菩萨,每次出场,金光闪闪,慈悲为怀,惩恶扬善,他们各自的形象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如来佛高大庄严,弥勒佛大肚常乐、观音美丽慈爱,可是佛像最初出世的样子你知道吗?可能与你的想象大相径庭。

重庆罗汉寺内的弥勒造像

说起佛像,必须提到一个地方:犍(qian)陀罗。一些爱旅游、爱地理的人可能会说,没听说这个地名。它建于公元前六世纪,公元五世纪后才逐步衰退,曾是古印度十六国之一,主要区域位于现在巴基斯坦北部的白沙瓦一带,与阿富汗接壤,印度河以东的塔克西拉曾是其首府,也是犍陀罗佛像艺术的摇篮,现在去这个地方旅游,还可以看到一些残存的佛教遗迹,比如著名的塔赫特巴黑遗址(圣泉寺),大家去旅游一定不要错过。

公元一世纪到六世纪,曾居住于我国敦煌附近的大月氏人建立的贵霜王朝扩张,在这里建立犍陀罗国,定都布路沙布逻城(即塔克西拉),我们可爱的翻译家兼旅行家玄奘法师,为学习《瑜伽师地论》,于公元七世纪就来过这里,因为《瑜伽师地论》的作者,就是犍陀罗人无著。那时,犍陀罗的佛教和雕刻艺术正处于辉煌时期,《大唐西域记》中, 玄奘法师称布路沙布逻城(即塔克西拉)为呾叉始罗国,其城”周二十余里,出产黄金、细布和芒果等,佛寺20余所,僧徒2千余人“,可见当时经济和佛教的繁荣。

再说佛像的起源。古印度王子乔达摩希达多创立佛教时,其实是带有无神论色彩的,一切无形无相,包括佛像也不存在。六百年后,人们才开始把他神化,为了广泛传播,才有了具体形象的需求,这时遇到了犍陀罗的古希望传统雕刻,佛像——一个划时代的艺术形象就慢慢诞生了。大家这时可以想象,那时的佛像是个什么模样呢?直接揭开谜底——当然是古希腊形象,因为当时在犍陀罗最流行的就是希腊造像艺术。

下面看到的是在犍陀罗发掘的公元2-3世纪佛传塑像,由一连串的佛陀故事构成,让我们先来感受一下犍陀罗熠熠生辉的艺术魅力。

燃灯佛授记浮雕(公元1- 2世纪):反映的内容是释迦牟尼的前世云童子,在莲花城遇到燃灯佛,头发垂地供燃灯佛踩过,并散七茎莲花以供养。燃灯佛为其授记,称他来世将成佛,并取名为释迦牟尼佛。左侧的门属印度风格。

乘象入胎(公元2世纪): 释迦牟尼 母亲摩耶夫人梦见白象投腹,房内有灯盏、女侍卫、搁脚的矮凳等,中间有古希腊的科林斯柱式石柱。

太子诞生(公元2-3世纪):摩耶夫人在回娘家待产,路经丰饶的蓝毗尼园,惊动胎气,手扶无忧树生下太子——乔达摩悉达多。摩耶夫人右边是她的妹妹摩诃波阁波提,左边是接过太子的帝释天,浮雕周围有葡萄卷草纹饰环绕。请点击输入

太子离家(公元2一3世纪):房间内室,太子妻子耶输陀罗已经熟睡,太子起身准备出家。

太子出城(公元2- 3世纪):为了寻求苍生脱离苦难之法,太子骑马离开宫殿,头上伞盖象征王权,马蹄下有夜叉扛着马蹄防止有声音,马前引路的是昆沙门天。

太子成人像(公元二世纪):本图表现的是太子成人形象。刹帝利头巾,象征力量的狮子头、狮子胸饰,表现出作为王族太子的雄壮气势。图中菩萨表情、上半身肌肉、脚步曲线艺术都是受到了古希腊罗马雕刻的影响。

初转发轮: 释迦牟尼悟法之后,带着五弟子在鹿野苑首次说法。浮雕上有代表鹿野苑的鹿和代表佛陀的法轮。

梵天劝请(公元1世纪): 释迦牟尼在摩揭陀国菩提树下悟道后,担心世人因不懂而难以接受,不想说法,这时梵天从天而降,礼后劝说 释迦牟尼讲法以度世人, 释迦牟尼终于答应。

佛陀返京(公元2一3世纪):佛陀开悟后,回到迦毗罗卫城,在城内托钵乞食时遇到妻儿。浮雕右侧是和佛陀弟子舍利弗,上面是供养人。

阿育王施土因缘(公元2一3世纪):佛陀在王舍城乞食。童子以沙土供养佛陀,佛陀预言他将成为阿育王。

摩罗提耶献女浮雕(公元2-3世纪):佛陀降伏婆罗门后,婆罗门摩罗提耶准备把自己的女儿摩犍提嫁给佛陀,但被坚持清心的佛陀拒绝,左侧为科林斯式石柱。

婆罗门人争听佛陀讲法(公元2-3世纪),图中有婆罗门人居住的草屋。

金布布施(公元2-3世纪):释迦牟尼在病痛中前往拘尸那揭罗,与末罗人福贵相遇。福贵听法后皈依佛门,并献上两匹金色绢布。此题材在犍陀罗造像中是首次发现。

佛陀涅槃(公元2-3世纪):在拘尸那揭的罗树林中, 佛陀卧于两棵沙罗树间的床上,头背向右侧卧,双足重叠。周围有弟子和信徒。跪在前面哀声嚎啕的是阿难尊者,右边是他最后的弟子须跋陀罗,接足礼拜的是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他匆忙赶来,还没有来得及放下手上的旅杖。身后为其举行葬礼的是末罗人。

佛陀入殓 (公元2-3世纪):佛陀遗体被布包裹后放进金属棺,周围环绕的是给佛陀举行葬礼的末罗人。

荼毗浮雕(公元2-3世纪):装有佛陀遗体的棺材正在燃烧,大弟子大迦叶正在接足礼拜。

八分舍利(公元2世纪):佛陀涅槃后,周围国家发生了争夺佛舍利的战争。最后,佛舍利被分给八个国家。

礼拜佛塔 (公元2-3世纪):八分舍利后,各国建舍利塔进行礼拜的场景。

大家在欣赏佛传故事的同时,不要忘记我们的主题——关于佛像的变化,再看几幅有关佛陀和弥勒菩萨、观音菩萨的造像。

这是公元2世纪的佛陀坐像,属于典型的犍陀罗艺术最盛期的精美佛像,明显带着希腊风格的波浪发髻、衣纹如行云流水。台座两端有雄壮的狮子,中央有弥勒菩萨和众多的供养者。

这是公元3世纪的弥勒菩萨像,头条披肩、手提宝瓶都是婆罗门常有的形象,这里的弥勒体态优美,跟我们现在常见的大肚弥勒形象大相径庭。

观音菩萨雕像:在犍陀罗地区,裹头巾、持莲花的菩萨像一般都被认为是观音菩萨。

一佛二菩萨像:中间莲花座上的是佛陀,左边提水瓶的是弥勒菩萨,右边观音菩萨左手持莲花(可惜左手部分损毁)。

以上两尊佛像,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一佛二菩萨造像。公元3-4世纪,佛教造像艺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原以后,虽然佛像风格有了中原时代的印迹,与我们日常所见有很大的接近,但造像形式依然保持了犍陀罗佛教艺术特征,比如这种一佛二菩萨像,就是受此文化影响。

如今,犍陀罗国一去不复返, 塔克西拉和它曾经的繁荣已成一片废墟, 但犍陀罗造像却成了世界艺术宝库里珍贵的财富,它依靠丝绸之路,一路东进,在敦煌稍作停留后,又一路在云冈、龙门、麦积山留下它的遗迹,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辉煌见证。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