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为什么死后画才值钱(梵高的画为什么值钱)

我们都知道,很多画家生前贫困潦倒,生活凄惨,没人认同和欣赏,甚至一幅画都卖不出去,只有在去世之后,作品才被广为流传,37年过着贫穷的生活,生前一幅画9美元都卖不出去的画家,最后因得精神疾病自杀而死,去世后一幅作品就被拍6.8亿,真是讽刺,这位画家就是我们熟知的梵高。如果梵高重新活过来,可能他也不敢相信,现代人对他的作品竟然是如此的认可。

梵高自画像

梵高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噪,画作被众人追捧,甚至一度被拍卖行拍出天价。1987年3月,梵高的《向日葵》被拍出2250万英镑的高价(折合人民币约3.555亿元)。梵高的《加歇医生像》以825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847亿元)的天价被人买下,至今仍保持着世界艺术品拍卖的最高纪录。

《加歇医生像》

莫奈、梵高、舒伯特等很多艺术家生前都不出名、生活拮据,甚至连自己温饱都解决不了,去世后反而名声大振,这到底是是为什么,花三分钟跟我一起了解一下吧~

《日出印象》莫奈

没有思想,画家什么都不是

艺术总是超前的,尼采的一句话就能解决问题——艺术先于哲学

画家大都很有个性、特立独行、思想前卫、突破传统学术规范、世俗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的三重框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里总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才不被理解,自恃清高,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艺术家们往往是孤独的,也许因为这份孤独,他们才看的到别人感受不到的风景。

思想对于一位画家来说是灵魂,世界上从来都不缺画匠、一个比一个画的像,当然不是说画工不重要,画工是基础是地基,但是在画工之上,堆砌起来的是宫殿还是平房,就是看一位画家的思想。纯粹为了技巧就没什么价值了。

毕加索作品

就像梵高,为了画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一个场景需要画几十幅手稿,根据不同天气,不同角度来描写场景,观察场景在不同时段的变化,他的这种行为被当时很多人称为疯子。在画中鲜活的场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热情。每一幅质朴的画都是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他运用简单的线条,鲜艳的颜色表现出来自己的个性。

供不应求,名人效果哄抬价格

很多人听到一幅画被拍几亿的第一反应都是,炒作。花那么多钱买了又不能吃,还不如去做公益,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我们也可以了解下为什么这些名画被拍卖出高价。

从某种程度上,拍卖场上那些最贵的艺术品早就脱离了普通人的消费观念,,它对于卖家来说,名画更像是一种几乎从不贬值的投资品。买名画的目的也各种各样,有冲动消费的、也有为了抬高画家身价的,还有出于自己兴趣爱收藏的,更有买来投资炒作的,还有彰显自己财富的等等。

《最后的晚餐》

《女人三号》 估价1.62亿美元

加上很多画家已不在人世,留下的作品屈指可数,物以稀为贵,这可能是最好的解释,所以名画的收藏价值只会越来越高,价格也只会越来越贵。

卖家也五花八门—除了赌场大亨和对冲基金经理,希腊的船王、中东的王子和公主、日本的银行家、房地产开发商、硅谷的技术精英、拉丁美洲的矿主……如此等等,都会参与到这一游戏。除了私人买家,全球日益增长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也积极投身于此。

在这些时候,艺术作品拍出的天价早已和艺术家本人无关。

《呐喊》1.19亿美元

信息传播速度慢,出名更难

在现在社会,一夜成名的人很多,一条微博就可以有百万千万的阅读量,互联网让每个人都能发声,能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展示自己,人人都有成名的渠道,而在互联网还没普及的时候,信息不发达,很多有才华的人默默无闻,知名度很小,不被人知道,想遇到伯乐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死后漫长的时间才广泛流传,被接受、欣赏、认同。再加上收藏家、投资者对其作品的追捧,自然就文明世界了。

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售价1.04亿美元

比较幸运的人就是毕加索了,它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意见,更多的艺术作品分享和小众知识,欢迎我~

(0)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PTU@FOXMAIL.COM 举报,一经查实,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