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看过一部武侠电影,叫《东邪西毒》,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电影频道,看了好久觉得没意思,因为那时候还小,觉得武侠电影里怎么打斗的画面那么少,净是讲些似是而非的道理,于是越看越觉得没意思,
这是我印象中,第一部没有看到最后的武侠电影。
后来,我成长了一些,才知道这部片子里的江湖,表面上是刀光剑影背后的恩怨情仇,但其实是恩怨情仇背后的刀光剑影,所以,要先搞明白什么是恩怨,什么又是情仇,才能以刀光剑影佐之,
而并非是先砍了什么,再去想砍的对不对。
再后来,也就是距离现在的不久之前,我无意间又看了一次《东邪西毒》,我发现这里面的东西拍的很似是而非,但是又有一种与现实之间悬而未决的契合感,看到里面的人,为情而愁,因情而仇,为了一个想法而灭掉另一个想法,为了一种结果而舍弃所有的可能:
其实,我们一直都生活在一个事出有善因,却不一定有善果的江湖。
一个人对人世间的失望,不是一瞬间形成的。
但却是一瞬间的爆发。
这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一开始讲道理,在后来没道理可讲,最后才发现讲道理反而会让自己显得很荒唐的过程。
一开始讲道理,是因为在最初的时候,人们认为讲道理是可以解决问题,解决矛盾的。
因为人们以为,所有人都可以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去谈,只要谈,交换了意见和想法,终究能够有最妥善的方式来让彼此双赢。
这个行为的结果就是,人们猛然发现,他们一开始就错了。
因为有太多太多的事情是讲不通道理的,或者说有的时候在判断对错这个问题上,谁的声音高,谁更能够带起舆论的节奏,甚至谁有背景,谁就占理,
反而讲理的人没了理,老实的人成了罪人。
到了后来,没道理可讲了,所有的沟通,变成了套路与被套路,变成了针对与被针对,变成了靶子,与那些瞄着靶子的人。
讲道理的人从未想过自己会输得这样惨,而之所以输,并不是输在了道理上,而是输在了规则上,
别人制定的规则,环境认可的规则,那些永远不利于你,永远为他们服务的规则。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讲道理的人沉默了,因为他们意识到了在如今这个世道,讲道理的人反而最吃亏,心存善良的人最容易被利用,理性的人被冲动的人群踩在脚下翻不了身,这个世界似乎被某种莫名其妙的力量彻底颠覆了,但当这些人退出去,不再参与对抗之后才发现,
在这个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环境下,
最正常的人,往往最“奇葩”。
这些人的心里,有什么东西正在倒塌,
他们的眼神里满是默然,你从那冷漠的眼光中读不出抱怨,读不出悔恨,读不出任何仍旧锋利的东西。
也许,他们曾经抱怨过,悔恨过,曾经想要过改变,但都失败了,
不是他们无能,而是这个环境,容不下他们的“能力”。
于是乎,哀莫大于心死,
当一个人对所有的事情都失望的时候,他们唯一能做的,
就是活着,
他们不再“奇葩”,他们变得“平庸”,他们越来越世俗,但他们之中的大多数,
还保持着清醒,清醒着,沉默着:
今天是鲁迅的生日,
此篇文章,致敬这位伟人,
更是致敬那些默默无闻的“鲁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