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结束。
气候变化
1、对流天气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2、“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3、暴雨天气
夏至期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
4、江淮梅雨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5、高温桑拿
夏至和冬至一样,都是反映四季更替的节气。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物候现象
1、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2、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
3、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农事活动
1、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
2、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同养下毒蛇咬。”
夏至习俗
1、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2、夏至南北要吃面
夏至吃面是很多地区的重要习俗。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意思。
3、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生活起居
健康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
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
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
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
饮食清淡多吃点“苦”
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早晚喝点粥,可以生津止渴,补养身体。同时,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