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雅居乐发报了。
业绩相当有看点。
不仅合同销售、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都有明显增长,而且,财务也蛮稳健的。这不,三道红线全部变绿了!
更吸引眼球的是,这家的多元化业绩十分给力,占了总营收的16%以上——
这在赚多了快钱的房企中,绝对凤毛麟角。
于是,当天的资本市场是喜大普奔,大涨4.5个点。
说起对雅居乐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TVB放的旅游大盘广告。一到周末,潮水般的香港人成群结队地坐上大巴,到中山扫上一套又平又靓的房子。
谁也没想到,二十年之后的雅居乐,不但能造房子,还能处理污水,甚至,连污染土壤的修复工作都能一并做了呢?
其实,从2015年开始,雅居乐就嚷嚷着要多元化了。
当年重仓旅游地产的雅居乐,地产项目进展并不顺利。于是,2016年,雅居乐正式举起了转型的大旗——
不仅率先“去地产化”,把企业名字变更为“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管理层还抛下了豪言壮语:
未来三至五年的时间,多元板块要占到整个集团业绩的一半。
这多元化不是说说而已,雅居乐确实有在脚踏实地,并很有策略地性杀入了与地产主业相关的行业。
比如说,在房地产中游,雅居乐房管聚焦轻资产的代建,为资金充裕、但缺乏大体量项目管理能力的中小房企输出品牌和资源。
在下游,先是有雅生活在物业社区领域的全方位渗透;另一边,雅城集团也跃跃欲试,将业务版图延伸至智慧家装及生态园林领域。
就连看似“八杆子打不着边”的环保行业,除了迎合国家的政策风口外,其实也跟地产开发在同一赛道内。
雅居乐有高管曾表示:2020年雅居乐在一个北方城市的化工厂做土壤改造,改造完就可以做开发了。
啧啧啧,想来环保板块也算是地产开发的“配套产业”,毕竟,全中国既能做土壤修复,配建污水处理厂,还能修房子的开发商,也就只有雅居乐一家了。
客观来说,为了实现多元化的宏图大志,雅居乐是付出了一些代价的。
光是2018年一年,雅居乐在地产主业外的投资额就占了当年总投资额的三分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5年以来,雅居乐在多元化的投资上保守支出超过400亿元,其中环保占比超过一大半。
雅居乐的地产板块,反而显得更加佛了。
比如说,到了今年,雅居乐在公开市场拿地的热情还蛮低的,上半年只在招拍挂市场小意思地花了68个“小目标”。
陈老板还首次在业绩会上提出“以销定产”的概念。
这个模式下,能够精准拿地,减少去库存压力,也贴合雅居乐对“未来三年仍需谨慎”的预期。
好在雅居乐土储规模是不错的,完全还可以再消耗一阵子。
就算拿地,也尽量往高毛利的项目走,比如城市更新和产业拿地。
眼看旧改的蛋糕越来越大,雅居乐也坐不住了:2020年6月,正式成立城市更新集团,速度很快,至今为止,已经签了22个协议,预计货值达到4500多亿。
五年过去了,可以看到,雅居乐2016年至今的净负债率,还是控制得不错的。
尤其是去年以来,当各家房企都被三道红线折磨得头大的时候,雅居乐逐步降档,今年中,甚至还成功踏入了绿档。
另一个好消息是,现在雅居乐的多元化业务已经初具规模。
如今的营收与管理层当年立下的“占集团业绩一半”的宏愿虽仍有距离,但客观来说,已经迎来了收获期——
多元化占总营收的比例在不断抬高,而且是有质量的提高,分母也在持续扩大。
目前,雅居乐在物业、环保、房管领域,俨然都成了各细分领域的“领头羊”:
雅生活服务挤进行业TOP4,在2020年就创造了百亿营收,登陆资本市场后,股价最高时翻了近7倍。
雅居乐的环保业务在2017年实现盈利,并连续3年蝉联“危废领域领先企业”称号。
就连雅城集团,也在2020年末递交了港股IPO上市申请。
可以想象,如果能给更多些时间,在漫长的阵痛期之后,雅居乐的多元化总有一天会结出足以媲美主业的果实。
以上为正文,来自熊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