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至察则无徒”?
因为他不够“聪明”。
“人至察则无徒,水至清则无鱼”,意思是,人太明白就没朋友,水太清鱼活不成。转化成肯定句就是“吃亏是福”、“难得糊涂”,和“大智若愚”。这些话体现适应环境的传统民间智慧。
为什么呢?
大家生活本来平平淡淡,舒舒服服的,交朋友也是为了继续舒服嘛。
但是你,一个聪明人出现了,处处挑刺,觉得你太笨,她太丑,觉得教育不好,社会不公。
跟他在一块儿,你觉得世界颠覆了,好像我真的有点笨,我老婆确实有点丑,boss剥削我,社会也不太……
他是聪明,看出来人的不完美,社会的不完美,而,对于普通人来说——
“生活是一场梦。”
本来梦做的好好的,你跳出来说,这是假的,世界一点都不好!
于是大家都惊骇地看着你。
跟他在一起都不舒服,于是他也就“无徒”,没人跟他玩儿了。
所以说,人还是糊涂点好,比如boss谢顶,大家都夸他帅,你要是指着他头哈哈哈,他就会生气。
生存智慧是,糊涂点,很多东西装没看见,这样有利于维护当前的处境。
圣人当然懂这个道理,他本来不想说话的,说话就是想有所作为。你想想,说话是不是因为想做什么,想改变点什么,或不改变点什么。如果心里没点事儿,谁费那个力气说话!
但是,说话真的有用吗?一部分不太聪明的人不知道,于是拼命喊;一部分聪明人知道,所以都不做声。
孔子说“予欲无言”,他烦了,觉得世界一团糟怎么也改变不了,弟子好笨,不想说话,我想静一静……
而老子就是典型的聪明人,不爱说话,直到退休了出国,守卫给他堵关口上,逼他写了五千多字的《道德经》,不然他铁公鸡一样一个字儿都不给你。
说话多累,一不小心就得罪人了。清朝有个人就写了句“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清——清朝,文字狱),脑袋不就没了吗。
然而孔子虽然偶尔抱怨,也说要带保镖(子路)去夏威夷(“乘桴浮于海”),虽然知道付出努力多是白费功夫,到处得罪人,但他仍然不放弃,要去做吃力不讨好,甚至会送命的事情,这就是——
“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不是一个聪明人的做法,却是一个伟大人格的做法。
如果你想敷衍别人,想不得罪人,不用提建议,不用说真话。大家酱在一起浑浑噩噩过日子,不管自己像不像个人样儿。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讲义气的人,一个耿直善良的人,请说真话!
再讲讲孔子。
别人问孔子,好人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他,孔子看着他眼睛说,善人喜欢他,坏人讨厌他,这才是好人。
又问:有人“以德报怨”,你怎么看?孔子又表现出北方人的耿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这不是说我们都要这么理想化,而是请大家平时多说一点真话!
这样会多收到一些诧异的眼神,会少一些朋友,但留下更可贵的真实和忠诚的友谊,为自己和世界多争一点尊严和道义。
喜欢点个赞呗,不然我真是“人至察则无徒”了哈哈。